“周恩来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从业基于《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至3册的拆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尊重历史的延续性,选择了适合当时中国情况的经济建设方针,即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方针。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6月正式提出过渡期总路线,新中国按照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方针,建立经济管理体制,调整经济结构,恢复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周恩来作为共和国首任总理,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之一。 本文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周恩来稿件》第一卷至第三卷发表的1949年6月至1950年12月稿件相关文案,基本梳理和总结了这一时期周恩来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一、主持起草和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 周恩来担任大会临时主席,当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设六个小组,其中第三小组负责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担任组长。 这个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之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决定了联合政府的产生,是各党派各团体合作的基础。 因此,周恩来在第三小组的成立会上说:“任务很重。 6月18日,第三集团在成立会上委托中共方面起草业务,集团成员自发分成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其他(包括华侨、少数民族、群众团体、宗教等)六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拟订具体条文 之后,中共方面由周恩来主持这项事业,由他执笔起草了共同纲领大纲和草案初稿。 该草案成为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重要基础。 周恩来从开始起草《共同纲领》到完成草案初稿,把几篇稿子题为《新民主主义纲领》,然后改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到最后一位定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联合纲领》全文共七章六十条。 其总纲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于人民国家的一切。 这其中的必须和属于人民的国家都在周恩来编撰草案时有所增加。 这样的补充编辑对毛泽东在1947年12月25日作成的《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定义。
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介绍《共同纲领》草案起草经过和优越性的报告,以及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捍卫《共同纲领》的发言,确认了《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民主主义性质,也确定了其未来社会主义的前途。 我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没有疑义的,现在暂时还没有写,不是否定它,而是看得更认真
《共同纲领》的总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成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就必须迅速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切实地将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 这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 周恩来是这一基本方针的重要制定者,对《共同纲领》草案进行了大量的编撰。 纲领第4章经济政策第26条不仅重申了“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达到快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调整市场营销市场、工作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民间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据此,确定了国家对多种经济成分的管制方法和国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在草案修订中,周恩来在调剂方面增加了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强调了财政、金融政策和技术装备在国家调控中的作用。 在第三十四条中,周恩来增加了三个新的文案:将草案的农业扩大到农林、渔业、畜牧业,保护森林,有计划地快速发展林业。 保护沿海渔场,保护快速发展水产业的畜牧业,快速发展,防止兽疫。 这反映了新中国大农业的快速发展方针。 关于工业,他补充说,草案应在逐步恢复重工业原文、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周恩来以有计划地逐步恢复重工业、快速发展为要点,进一步突出重工业的地位。 在重工业所列领域,动力工业、电气工业是补充。 关于生意,他增加了一个副本,鼓励人民储蓄,方便海外汇款。 关于合作社,他强调应该尽快组织费用合作社。 关于税收政策,他补充说要简化税则,实施合理的负担。 另外,他还做了一些细致的编辑。
这些文献不仅反映了周恩来在起草和制定《共同纲领》的过程中费尽心思、认真细致、交头接耳,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总方针和基本政策。
二、正确解决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外经济关系往来的许多事情都经过他的手。 这些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中国解决外商产权和应对美国经济封锁的政策,以建立和加强与苏联、东欧各国的经贸关系。 周恩来周到机智灵活的工作,使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项事业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中稳步推进,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条件。
1 .加强与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反复决心进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大致国际市场时,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封锁。 朝鲜战争爆发后,封锁禁运升级,但其措施之严厉、国家之多、历时之长,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 在力量异常严峻的形势下,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1951年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1949年6月下旬至8月中旬,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签订了为苏联和苏联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借款协定草案。 1949年7月26日,周恩来就中央借款协定草案向刘少奇等发电报发表意见,就7月30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代表马林科夫签订的协定草案提出了重要的编纂意见。 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发,协助20日抵达莫斯科后先到的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进行谈判,就中苏两国之间的历史和现实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一致。 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的协定》。 然后,苏联政府在东北将苏联经济机构从日本人那里领取的财产无偿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苏联政府决定将过去北京兵营的所有不动产无偿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由毛泽东主持、周恩来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也于同日签订。 在周恩来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与苏联方面的艰苦谈判,1950年3月,中苏两国政府最终签署了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定、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定、以及中苏民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定。 中苏之间一系列协定的签订,在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后,周恩来就苏联专家来华与苏联专家签订在华工作协议等事宜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并推进与东欧国家的通商,以突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
2 .解决在华外商产权问题,应对美国封锁禁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外商,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如何应对美国的经济封锁,是关系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贯彻和国民经济恢复的重大问题。 周恩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另一方面,本着独立主权国家的观点,尊重客观的历史背景,解决中国外商的产权问题。 例如1949年7月26日《英国洋行按规约应纳税的中央电报》、1949年12月30日《青岛军事管理会关于外商石油储罐再利用的电报的批准》、1950年1月7日《中央解决怡和洋行产权问题的电报》等文电
另一方面,与美国对我国采取的经济封锁政策相比,1950年12月12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了7项对策。 12月15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复电表示同意,提出今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方针。 应该以商品和少为大体,尽量减少损失。 美国政府1950年12月16日宣布,将管制美国管辖区内我国的公私财产,禁止所有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往中国港口。 为了与美国政府对中国日益加剧的敌视和侵略行为相比,防止其在中国境内从事经济破坏,周恩来于1950年12月28日起草了《政务院关于美国在中国所有公私财产的管理、美国在中国所有公私存款冻结的命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全部财产必须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和管理。 经非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批准,不得搬迁解决(中央直属省、市报经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 各财产的所有者或其管理者保护和不得破坏这些财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银行的所有美国公私存款必须立即冻结。 维持正当业务和个人生活所需的费用也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使用。 其使用额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另行规定。 这一命令体现了对帝国主义霸权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强意志。
三、有序推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整顿、恢复、改革
留给旧中国的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百废待举。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周恩来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财政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仍在进行,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各项事业稳步开展。 因此,财政支出持续增加,1950年在全国财政收支概算中出现赤字。 为了弥补赤字,减少现金发行,有计划地回收货币,逐步稳定1950年全国物价,政务院决定取得人民胜利发行公债。 1949年12月23日,周恩来起草了《政务院关于一九五零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指示》,明确了公债发行的原因、优势、对象及销售任务。 并且指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为了弥补赤字而发行的,但它是有保证的,是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发行的,保证了可以按期归还本息。 它有折公债,等于定期储蓄的利息,年息五厘; 时间不长。 一年后,开始支付利息,五年后偿还。 有了这些利益,就为购房者提供了很大的利益保障,为社会游资开辟了正当的道路。
在金融方面,强调国家对银行的指导和监督。 1950年3月22日,周恩来起草并公布了《政务院关于加强对中国银行的指导和监督的命令》。 对中国银行的股票进行了调查,指出除三分之一的商股外,国家投资占三分之二,是公私合营的银行。 现在全国已经解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早就建立了,这一行的国家投资必须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全部。 为了加强人民政府对该银行的指导和监督,特别指定了南汉宸、曹菊如、马寅初、胡景沅、沙里、章汉夫、章乃器、王绍銞、龚饮冰、俞朝鼎、詹武、孙晓村、郑铁如等十三人为该银行董事。 何香凝、陈嘉庚、司徒美堂、许涤纶新、李世璋五人为官股监事。 中国银行原商股董监事,除战争罪犯外,继续有效。 该行应在短期内迅速召集董事会会议,推动业务开展。 该命令的发布实施,比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银行各项事业的持续有效开展。
在税收方面,1950年4月29日,周恩来专门研究银根吃紧物价下跌的原因,关注粮食征收、征税和公债三个问题。 当得知西北被征收遗产税、工资所得税后,工人们都大叫,也就是向彭德怀传停电的西北自行车很少时,乘客多为公务员和学生,每两个季度征税一辆15斤的小米,有些学生甚至不需要自行车。 周恩来要求1950年5、6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税务会议妥善调整税种、税目、税率和征收办法,剔除这类细致的税费。
在对外贸易方面,设立新的海关机构,制定对外贸易管理条例,加强管理。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占领了我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 1949年8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处和海关总署的筹备小组。 9月22日,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和副主任以薄一波向中央报告。 由于海关业务知识少,而且不具备,拟了解情况,交流经验,商谈今后海关工作,准备设立新的海关机构,并委托全国主要海关及旧海关总署负责人在北平召开座谈会。 第二天周恩来马上发出指示,请刘少奇考虑在政策上给予指示。 1950年12月14日,周恩来起草并下达了《政务院关于设立海关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规定了海关设立和海关机构调整的具体方案。 在应对和解决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斗争中,香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1950年8月31日,周恩来起草了《华东局等关于香港贸易组织统一指导方案的中央电报》,对该方案,特别是与方案有关的统一指导方法、业务方针、组织生活等进行了细致的审查修改。 电报和方案于当天发送至华东局、中南局、华南分局执行。 1950年12月2日,周恩来对陈云等发来的《关于发送外贸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的电报》发出指示,同意了原定的《外贸管理暂行条例》。 这样,新中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就有了初步依据。
在交通方面,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优先保证铁路桥梁港口等的建设。 鉴于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周恩来特别强调铁路运输的集中统一管理。 1949年8月3日,他起草了《军事委员会关于铁路运输紧急处置方法的电报》,提出了常规运输和紧急运输之间按计划实施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处置方法。 1949年8月6日,对比运输要道和重要公司被轰炸的情况,指示增兵保护交通要道,尽快组织列车运输兵; 1950年12月19日,周恩来审查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发给高冈等地的电报,要求东北铁路全线运输应实施军事管制。 在道路桥、港口建设方面,1949年11月24日,要求冻结铁路局钢材等库存,以保证抢修桥梁的应急诉求; 1950年9月10日、15日,黄埔港建设发电报连续指出了其小规模通航的内港性质和阶段性港口建设计划。
水利方面,1949年11月8日至18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各区提出黄泛区、洞庭湖、古田溪发电等一系列水利问题。 11月20日,周恩来召集各地代表、水利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80多人举行谈话会,鼓励全力从事水利事业,为人民服务。 政府有必要注意处理提出的问题。 1950年3月20日,周恩来起草了与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共同签署的《政务院关于1950年水利春修工程的指示》,要求以防洪、排水、灌溉为主要任务,进入春修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施工阶段。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了大水灾。 毛泽东接着向周恩来提交了三份淮河灾情报告,建议根治淮河。 周恩来于1950年9月22日继续给有关部门和同志写了三封关于淮河问题治理的信,研究淮河问题的治理。 政务院于同年10月作出了《关于淮河管理的政策决定》,明确了以蓄漏兼筹、根治为目的的淮治水方针。
在工业建设方面,周恩来付出了更多心血。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事业中,周恩来关于工业的稿件最多。 一年多来达到数十件,涉及纺织、食品、手工业、林业、材料、矿业以及引进技术、设备等多个工业行业。
此外,周恩来还关注城市建设、失业救济等问题。 如1950年7月7日,上海市市长陈毅和潘汉副市长反映,上海市新市区的住宅约500栋在战争中被破坏。 如果提前建设的话,需要200亿元(新圆200万元),如果继续荒废,建设费用会更大。 周恩来于7月27日批准,经费由中央补助一半,筹措一半。
四、重视民主人士和党内外专家参与决策
在新政协筹备会之前,周恩来的业务重点是协商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名单,起草《共同纲领》。 代表名单要体现广泛性,必须包括广大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区域、人民解放军、各民族、海外华侨和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 在解决众多而复杂的党派问题时,新政治协商会议还特设了无党派民主人士之类,尽量全方位照顾。 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为毛泽东,副主任为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在周恩来担任组长并负责起草《共同纲领》的第三小组中,除政界代表外,还包括各行业特别是金融界代表。 《联合纲领》起草后,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反复进行了7次讨论和撰改,其中500多人到达北平的政协代表小组讨论了2次,第三小组自己讨论了3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2次,广泛吸收了各方意见。 前述《共同纲领》关于经济纲领和政策的丰富文案与起草小组成员中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分不开。
《共同纲领》的制定就是一个例子,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中,周恩来非常重视听取民主人士和党内外专家的意见,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举陈云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为了真正收拾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恢复经济,首先要面对的是人才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痛感,最紧迫的事件是物色了解经济的帅才,统率全国经济工作,迅速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生产。 经过仔细研究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的建议,陈云适合主持财经业务。 延安时期,陈云兼任西北财经办公室副主任时展现出的经济才华引起毛泽东的观察他担任东北财经实务时的表现尤为看中,将陈云总结的沈阳经验批发给全党学习借鉴。 为此,周恩来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同志的一致赞同。 毛泽东向陈云表示,中央打算成立统一指导全国经济事业的财经委员会,决定由他主导。 实践说明,这个推荐是正确的。
万事开头难。 从1949年6月到1950年12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呕心沥血,为新中国经济做了许多复杂的工作。 事实表明,这些事业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戴笠后人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