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偶拾:“桂塔共识”与“汪日密约””
最近读史书发现,日本人和美国人最善于搞阴谋。 近现代最著名的未被秘密宣布的协议、备忘录、甚至密约(统称密约)是1905年7月29日的桂太郎-塔夫脱协议和1939年12月30日的汪日密约。 两个密约都与日本人有关,但美国人密约是最幕后的事。
桂太郎-塔夫脱协议于1905年7月27日,由美国战争部长威廉·; 霍华德&米德; 塔夫脱与日本首相桂太郎在东京举行了长时间的私人会议,并制作了备忘录。 注明的时间是1905年7月29日。 该备忘录于1924年被发现,是一份关于日美关系的纸质备忘录。 已经保密20年了。
美国历史学家检查官方档案记录时,没有发现这样的条约。 两人只讨论了目前的局势,没有决定外交方针或签署条约。 他们只是重申了政府的公开外交政策。 事实上,塔夫脱谨慎地主张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 何况他不是美国政府的官方代表。 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众所周知的名字是桂太郎=塔夫脱密约) )包括议事录,讨论了3个要点。
第一个是桂太郎对东亚和平的见解,这个见解可以根据他明确的日本外交方针和当时对日美英三国关系的情况来了解。
二是与菲律宾有关。 在这几点上,塔夫脱注意到日本很高兴看到菲律宾为美国这样强大友好的国家所统治。 桂太郎主张日本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入侵菲律宾。
最后讨论了北朝鲜的问题。 桂太郎观察到殖民朝鲜对日本的重要性。 这可以从韩国刚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原因中得到证实。 桂太郎说这场战争必然会导致朝鲜问题的彻底处理。 他补充说,如果朝鲜被日本放弃,朝鲜将与其他势力达成协议,这将再次产生原有问题。 因此,日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朝鲜再次出现将日本卷入另一场国际战争的情况。 在这些方面,塔夫脱确信日本建立朝鲜摄政统治将有助于东亚的稳定。 他说他相信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会同意他在这方面的意见。
之后,塔夫特、罗斯福、桂太郎在书面上表示,他们没有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
桂太郎=塔夫脱协议绝对保密,外部没有包括官方文件可以证实的复印件。 另外,约20年后得到证实时,两国政府达成的外交默契已经实现。
另一个密约是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与日本签订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调整日支新关系大体》、《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附件》三个附件,统称为汪日密约,但功亏一篑
汪密约是臭名昭着的卖国密约。 汪精卫的忠实追随者高宗武、陶希圣在日汪密约谈判过程中,提出了日方提出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和《日支新关系调整基本大纲》、《日支新关系调整具体大纲》、《秘密了解若干事项》等8个文件 包括日本在内的,从矿业到气象到河流,从领海到东南到西北,包括主权、领土、港湾、河流、矿藏、银行、交通、军警、武器&hellip在内的所有中国权益; … 日本无一例外地拥有,或者必须控制。 如果签订这样的卖国条约,会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罪人吧。 高、陶一身冷汗,敦促汪精卫不要签字,退出和谈,离开上海,或者出国隐居,总之不继续谈判。
1939年12月30日,汪逆签订卖国密约,高宗武和陶希圣以生病为借口拒绝参加签字仪式。 高、陶的异常态度,引起了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怀疑。 1940年1月2日,高宗武去寓所探望陶希圣。 两人达成协议,立即秘密离开上海,脱离汪精卫集团。 在杜月笙、万墨林的帮助下,1月4日,他们悄悄地由从上海开往香港的胡佛号轮船护送,第二天平安抵达香港,终于脱离虎口。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高宗武、陶希圣给该报的信,以及他们带出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和附件全文。 同日,重庆、昆明、上海及国内外多家报纸也刊登了该卖国条约全文。 香港《大公报》1月22日的头条信息如下。
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
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
聚集日本派系多年梦想的大成!
中外历史卖国罪大恶极!
日密约在媒体上公布,对日本和汪伪集团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政治地震,让全国同胞更好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妄图亡国的狼的野心和汪逆的汉奸的面目,下定决心到抗战结束,对抗日阵营中对日本还抱有幻想的混乱人群放下幻想, 当高、陶这个人物被批评在道义上背叛了重用他们的汪精卫时,高、陶义正辞庄严地公开表示,他们参加汪日谈判在道义上有保守秘密的责任。 但是,如果看出日方要分裂和灭亡中国,汪精卫组织就不会得到,而是私下保密。 我们认为,希宗武等人是万一同胞和万代子孙独立自由和生存的计谋,这样的道义责任已经不存在了。
高宗武、陶希圣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脱离多年来的汪精卫集团,公然揭露汪日卖国密约,展现出爱国主义的高风亮节。 这一壮举铭刻在历史上,功绩千秋。
本文:《“读史偶拾:“桂塔共识”与“汪日密约””》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