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社会改造思想探究以《湘江评论》等为据”
摘要
1918年至1919年,是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迅速发展的重要时间段,也是他整个改造思想迅速发展的第二个时间段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此期间,他的社会改造思想仍处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阶段,主张民众大联合,反对暴力革命; 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批判儒家思想,推崇学术改革创新和思想革命; 重视问题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地位还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重新关注毛泽东不遇时期创作的经典文案,试图在新的语境中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是近年来毛泽东研究的新优势。 毛泽东早年写的小文案,反映了其早期思想变化丰富的历史背景,也是理解他整个思想迅速发展趋势的重要材料。 他的这些思想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综合形成的结果。 远离特定而庞杂的历史环境,既无法描绘毛泽东真正的思想肖像画,也无法真正了解毛泽东,解析毛泽东。 以他关于社会改造、世界改造的思想为例,这些思想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他在这方面的思考,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最初的时期,一师的学生时代。 在这一时期,他受到儒家修身思想和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思维最优先于改造哲学伦理学,侧重于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个时期是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到1927年。 这一时期,他的思维侧重于社会改造等外部世界,但仍然把思想革命放在重要位置。 第三个时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开始在井冈山探索革命道路到他去世,他的思维重心逐渐转移到改造者的主观世界。 其中的第二个时期,是他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走革命道路的时期,是重要的转型期。 因此,深入探究他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改造思想,梳理其思想脉络,对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把握其一切改造思想的快速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了1918年至1919年,根据他写的报纸副本,探索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改造思想。
为了组织去法国的勤工俭学,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 这次北京之旅,结识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新人物,接触了新思想,如无政府主义,给刚出校门的他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使他的思想朝着社会改造的方向超速运行。 他说在这个时期,他对政治的兴趣持续高涨,头脑越来越激烈。 但是,他还在寻找道路,处于思想彷徨期。 这些有趣和思考,直接促使他创立了《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是1919年7月14日创办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周报会刊。 报纸的宗旨是推进新思想,开设了世界杂评、湘江杂评等多个栏目。 这份报纸一共五天(第五天未发行就没收了)。 毛泽东担任主编,负责主要写作,共发行41篇文章。 其中,证明新闻事务的公告类文牍3篇,世界时政问题评论21篇,国内社会问题评论12篇,政论文案5篇。 世界时评占最大比例,报道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流血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朴素思想,对当时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基本及时的介绍和评论。 毛泽东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感情,就是从这里开始形成的。
国内评论有两篇推动科学思想的文章,9篇( 1919年7月14日刊所有文章)集中主题顺应世界潮流,批判孔子和儒家的价值,歌颂女权主义、新戏等新事物,毛泽东首次集中在报纸上反哺。 代表的一篇是《逮捕和营救陈独秀》。 他高举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主题,热烈赞颂陈独秀推动社会思想进步的丰功伟绩,强烈谴责当局破坏思想自由的恶行。 我们对小陈,把他当作思想界的明星。 文案认为中国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个危险不是兵弱国贫,而是思想界的空虚腐,是大多数人的迷信,是对鬼神、物象、命运、强权的迷信。 其根源是科学思想不发达。 这个文案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影响。
关于政书5篇,其中《〈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和《民众大联合》(一) (二) )三)等4篇文案集中反映了1918年一师毕业以来,毛泽东初步形成的民众大联合和平反抗强权的社会改造思想 首先,民众大联合思想。 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强调了联合的力量。 世界与帮助; … 什么力量最强? 民众的力量最强大。 这是毛泽东走出校门的第一声尖叫。 为了生存,民众必须团结起来。 联合的力量最强大,不害怕一切。 《民众大联合》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论证联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什么联合有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人很多。 民众大联合之所以有很大的力量,是因为民众的数量远远多于贵族、资本家、强权集团。 民众大联合,一定力量很大吧。 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已经产生了初步的阶级意识,和马克思谈论了库鲁泡沫金。 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没能正确地区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他认为马克思是凶派,克鲁泡芙是温和派,他喜欢后者。 二是明确共同战略。 从小联合起来。 农民、工人、学生、女生、小学教师、车夫等人们,首先进行了小联合,最终聚集在大联合中。 文案充分暴露了各行各业的问题,既有阶级压迫问题,也有反封建儒家思想、男女不平等问题。 三是实践问题和现实可能性。 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认知。 这个大联盟能成功吗,民众有这个觉悟吗? 这又回到了人的精神面上。 毛泽东大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了自觉。 明白了! 我们醒了!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是我们的国家。 社会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做,谁做? 但是,也必须指出,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是盲目乐观的。 他和我们说过,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和作为工人农民的我们,不是一回事。 对如何联合,谁联合,这类问题,他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二、基础。 当时的社会有教育会、商会、农会、校友会、研究会等各种各样的小联合。 三则,多次实践练习,就能有能力。 以前没有能力,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不给人民练习的机会。 今天,全方位要求解放。 思想、政治、经济、男女、教育都要彻底解放。 毛泽东在这里要说重要的环节,就是思想解放的习题。 所有的释放都需要练习。
其次,主张用和平斗争的方法抵抗强权。 反抗强权是毛泽东一生斗争的方向。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抵制强权的宣言。 他在文章中高呼,要用平民主义打倒教育、思想、宗教、文学、经济、政治、社会、国际等一切强权,没有任何强权存在的余地。 但是,此时他梦想着拥有平民主义或民主主义,主张和平斗争,反对流血,建立和谐美丽的大同世界。 用强权推翻强权的结果,依然获得了强权。 不仅矛盾,同时也没有效力。 他反对炸弹革命中有血腥的革命,主张提倡血腥革命的革命。 毛泽东后来说,自己走上革命道路是被逼上梁山的,确实他的思想迅速发展成为现实。 这个时候毛泽东反对暴力革命。 但是,统治阶级没有给人民和平斗争的机会和希望。
《湘江评论》的《健学会的成立与进行》一文,强调了毛泽东重视思想革命和学术改革创新的社会改造思想的倾向。 首先,改革创新学术,正确地采取健全的学说。 该文痛感陈湖南学术界、思想界的缺陷和不足:自大、空虚、中体西用、尊孔。 文案期待着新学术的研究和传播成为改造社会、改造湖南的支撑。
其次,重视自由批判。 毛泽东特别强调自由批判,认为只有空改变以空洞自大的学风、改变以孔学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改变中学用于体西学的思维模式,才能纳入世界新思潮。 特别是对中国以前就传到学术界的儒家独大和先生独断专行的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主张将师严后道尊道统等儒家思想一概归类为独断的思想强权,全力打破。 否则思想不会自由,人们必须继续是孔子的奴隶。 那时,毛泽东已经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深刻影响。 学生时代所怀抱的儒教情感正在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新文化精神。 这也是毛泽东一生反孔的思想根源。
最后,八方接受,新的不明确。 此时的毛泽东对新思潮来者并不排斥。 这对彻底破坏以前流传下来的思想禁锢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与该文相关的各种人物和思想来看,他对许多思潮并不十分了解,只是推测这些思潮都是反对中国传来的优势。 文中就众多人物而言,蔡元培、江亢虎、吴敬恒、刘师复、陈独秀、朱剑帆(应是朱剑凡)、绍轩等被视为学术改革创新、思想解放的典范。 整理一下这些人物,就会发现他们很突出,思想差距极大。 蔡元培、朱剑帆、向绍轩是主张教育救国的实践家。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后来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亢进虎早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但他越来越受到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实际上是投机者。 吴敬恒(吴稚晖饰)、元清举人,早年从事教育,曾赴法国打工,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推进国语注音和国语运动,推行无政府主义,后接受三民主义为实现无政府主义之路 刘师复,更是有名的无政府主义者。 从这些人物可以看出,毛泽东此时对三件事非常感兴趣。 一个是教育。 这和他师范毕业,当时的一师跟着小主事有关。 二是社会主义。 但此时他还不明白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对他很有吸引力。 这与无政府主义主张反抗权威和专制统治有关。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选择共产主义信仰之前,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无政府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朋友。 毛泽东一生反对权威和官僚体制,与这一时期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
1919年8月《湘江评论》被没收。 毛泽东转行继续写《新青年》、《大公报》等时评,阐明对社会问题的观点,探索社会改造的道路,思想向纵深持续快速发展。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对赵五贞抗婚自杀事件的评论,充分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追求个性解放、抵制封建礼教的社会改造思想。 1919年11月14日,长沙的年轻女孩赵五贞因为不想和父母包办的高龄富商结婚而组建了继室,在花轿中自杀。 这件事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批评如潮。 毛泽东连续发表10篇评论,其中《大公报》9篇,于11月16日、18日、19日( 2篇)、21日、23日、25日、27日、28日刊登。 《女界时钟》1篇,11月21日刊登。 在短短的13天内,就一个社会问题,一位作者发表了10篇评论(当时《大公报》就此事共发表了36篇评论文案),在中国信息史上也是罕见的。 而且,对于作者毛泽东来说,这种表达也绝对没有,它强烈地反映了对旧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改造的热情。
毛泽东的这十篇文案,首要表现了两方面的思想:无情批判,彻底否定以旧婚姻制度为核心的女性生存环境; 坚决支持赵五贞,唤醒年轻人,为追求婚姻自主性、人格自由、个性解放而奋斗。 首先,深入分析了自杀问题,将赵五贞的死因全部归于社会环境,对腐败的婚姻制度和黑暗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自杀,是因为赵五贞的自杀等社会破坏了人的一切希望。 个体正是在绝望的时候,才会采取夺走自己生命的行动。 一个人的自杀完全由环境决定。 这里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社会,小环境是赵五贞的老家和婆家。 老家威胁,婆家威胁,舆论不允许,三方齐心协力,赵五贞只有死路一条。 这深刻反映了婚姻制度腐败、社会制度黑暗、独立思想被扼杀、恋爱自由的权利被剥夺。 中国男女极端隔绝的各种恶劣社会,没有广大女性的社会位置,赵五贞即使想逃离苦海,又能去哪里呢?
其次,肯定女性的人格,呼吁个人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毛泽东之所以对赵五贞的自杀有这么多感触和评论,是因为他看到了太多不自由婚姻下的卑微人生。 在古来流传的社会中,很多女性在结婚问题上没有自由意志,所以也没有人格。 但是赵五贞在自己的决定中表明,女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在他21年的最后一刻,他的人格突然出现了。 呜呼,呜呼! 不是自由,不会死。 的普通刀上,染着奇怪的红色的血。 血洒在柑橘园的尘土·秽街上,整化成了庄严的天袍。 赵先生的人格也出现了,突然光芒四射。 毛泽东以炽烈的热情和诗人的话,给赵五贞的死涂上了价值的光环,赵五贞的生命在一瞬间就具有了崇高的价值。 文案中说,对壮烈的自杀表示尊敬有两个理由。 尊敬那种勇气,就有勇气做普通人不会做的事。 二尊敬他的反抗精神,勇敢地面对强权,虽然他的身体死了,但是他的志向却贯彻了下来。
最后,要对腐败的婚姻制度进行多次解剖,唤起青年奋起改造社会。 赵五贞的自杀,是社会的错,所以必须改变社会。 其一,改变婚姻制度,拒绝接受婚姻。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爱的婚姻。 其二,清除支撑婚姻制度的各种恶习和俗恶。 要达成新婚,只需要一个条件。 那就是男女彼此相爱。 那样的话,就会完全自由地结合在一起。 其三,取消男女隔离。 儒家教义宣传男女授受是否亲密,封建礼教则设置男女大防御。 这是青年男女不能正常恋爱的思想根源和制度篱笆。 将理论引导到最后,终于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根本。 赵五贞的自杀,归根到底源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和束缚。 其四,破除迷信,否定结婚命运说。 这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基础。 只有普及教育,相信科学,才能破除这种迷信,最终彻底破坏旧制度。 我说了必须打破结婚的命运。 这样说的话,父母的承包制度就会失去思想基础,结婚自由、恋爱自由就会兴起。 所有这些都需要普及教育。 这是毛泽东思考论证十几天的必然结论,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时期他社会改造思想的最根本之处。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标是推翻旧思想,传达新思想,否定旧道德,实践新道德,最终推翻旧制度,实现新社会。 毛泽东号召青年奋起改造社会,有人格的学生,必须自己首先建立新的社会。
毛泽东对赵五贞事件的评论,充分体现了他在捕捉社会事件发生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视野、分析社会事件发生原因时所具有的深刻眼光、在探索处理方法时所表现出的非凡胆识,以及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些品格的背后,包含着他改造社会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最典型的说明是他于1919年9月1日写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北京大学日刊》10月23日第467号发行)。 这个章程是当时毛泽东亲自草拟的,发给北大的学生邓中夏的。 邓中夏和他的同学朋友觉得很好,为了满足许多人浏览的愿望,在《北大日刊》上刊登了本章程。
毛泽东写本章程,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有关,反映出他深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刊登了《每周评论》31号( 1919年7月20日发售)、胡适写的《研究许多问题,谈论许多主义》,由此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和李大钊是主角,前者主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后者主张马克思主义。 以往的主流观点认为这次争论是知识分子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思想争论。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 总的来看,问题与主义之争,本质上是在新文化阵营内部,以学术争论的形式展开的政治争论,核心议题是中国社会问题的处理方案。 这次争论极大地促进了李大钊等人用更大的精力和心血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但是,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陈独秀当时写道,与其吹嘘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不如付诸实际行动,真正教育和解放劳动者。 空与其谈论妇女的解放,不如切实为妇女争取教育和职业的权利和机会。 他希望大家踏实地研究社会问题,寻找应对方法,反对空漏洞百出的主义、在理想中逃避现实。 可见陈独秀当时的思想和胡适很接近。 毛泽东的这个章程证明了他当时有研究问题的倾向。 胡适用实验的方法调查研究具体问题的主张,当时对毛泽东有启蒙的作用。
本章程共十二条。 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问题意识。 章程比例最大的是第2条,2300多字的正文中,占1600多字,占7成。 列举的都是问题,共有71种,有的种类又有小的。 第1类教育问题为17小类,第2类妇女问题为17小类,第10类劳动问题为15小类,第53类华工问题为3小类,第62类实业问题为8小类,第63类交通问题为7小类,第64类财政问题为9小类,第65类经济问题为5小类。 所列举的大小问题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 其中值得观察的是,其一是毛泽东把教育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且列举了17个小问题,充分证明了他重视教育问题,充分认识到人的问题是第一位的。 其二,妇女问题排在第二位,这是当时最紧迫的教育问题、人权平等问题。 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谈不上什么民主自由权利。 证明他最关注的还是人。 其三、第三、第四、第五个问题分别是国语(白话文)问题、孔子问题、东西方文明会和问题,充分反映了他关心思想文化问题。 他认为这些才是更根本的东西,比经济、财政问题更重要。 的前五个问题都是关于根本的人的教育和精神的问题。
第二,强调学理研究,特别是哲学伦理学。 章程第3条和第8条都强调学理研究。 第三条,问题的研究必须以学理为根据。 第8条、问题研究会决定: 学理处理问题。 第3条列举的10个主义、第1个、第2个主义是哲学主义、伦理主义。 可以看出改造哲学伦理学的当时的思想还在继续。
第三,强调调查研究,强调实用学风。 第五条研究问题,强调需要实地调查的,不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的,或者短期内难以进行实地调查的,应当从书籍、期刊、报纸三个方面开始研究。 第6条强调重视和现代人生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研究,关注未来可预测的问题。 关于与现代和未来无关的古代问题,没有必要关注。
以上资料充分表明,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受到了实用主义的深刻影响。 转向马克思主义后,实用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被马克思主义改造和提高,成为毛泽东隐藏的知识成分。
(一)基本处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阶段,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还不能正确区分。
(二)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极为信仰,对中国自古流传的儒家思想彻底批判,抱着破坏旧制度的决心。
(三)热衷于报纸普及等和平斗争,反对流血革命等暴力斗争。
(四)重视民众大联合,看到人民团结的力量,但还没有意识到召集民众需要主义的引导。
(五)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倾向于研究问题,还没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地位。
(六)推崇学术改革创新,追求思想进步,对吸收传播新思潮有很大的热情。 属于典型的思想革命派。
作者简介:车桂林,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史方向的研究。 )
本文:《“毛泽东早期社会改造思想探究以《湘江评论》等为据”》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尊重历史 礼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