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
这是在网上看第一个打工的春晚写的,时间是年初。 有一年,打工的春晚也干到了第五届。 但是,打工文化兴起后,并没有得到更快的发展。 关于这个,接下来也说。
说干也是另一回事,让我来干吧,我干不了; 但是,做的人也不能拒绝批评。 是吗?
在这个春节,被称为打工春晚的节目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到正月15日,网络点击概率达到了10万。 兼职春晚由民间组织工人之家主办,演出地点在北京东部郊区皮村的社区剧场。 崔永元友谊主持确实对这场演出引起了一点关注,但真正打动观众的是节目本身。 在这里,观众看到了由主流文化塑造的不同打工者的形象和另一种世界观。
目前,中国流动人口总数超过2亿,来自农村,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工作的巨大人群在多年的打工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打工春晚只是窥探打工文化的窗口。 培育自己的文化是集团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标志,也是该集团成为能动社会力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就像在苍茫大海上露露的桅杆一样,打工文化的兴起预示着这个集团将使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们必须准备倾听他们的呼声。
本世纪初,国内知识界发生了关于底层的讨论。 议题之一是能否摆脱底层所表现出的命运。 当时的基本共识是否定性,是因为底层无法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没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只能发出来自底层以外的知识分子的微弱声音。
在主流话语平台上,这一评价至今仍然成立。 以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为例,为了体现大团圆的气氛和广泛的代表性,每年春晚都采用包括外出务工者在内的下层民众形象作为一个要素。 这一形象的职业生涯包括春晚常客赵本山,以及近年来登上春晚舞台的王宝强、旭日阳刚、西单女、民工街舞团、大衣哥朱之文等。 他们的共性来自农村,在努力和机缘的双重作用下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作为底层代表被推上舞台。 但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是被安排好的,他们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别人的生活,歌曲成为纯粹的才艺展示。 观众看到的不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境遇和他们对命运的想法,而是强烈的文化借助底层的形象表现出来的。
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们之所以登上这个最大的舞台,是为了证实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可能成功的社会神话,让越来越多底层的奋斗者在希望和现有规则下继续奋斗。 成功者还是少数,山东农民朱之文在除夕晚上为全国人民歌唱,对于农民境遇的变化,无益于增强全社会对农民需求的了解; 旭日阳刚、西单女孩等已脱离其出身的社会阶层,通过娱乐圈走上了社会阶层潮流的上行道路; 赵本山、王宝强等人已经成为现有社会秩序下的既得利益者。
总之,表现了春晚观众看到的下层民众形象,其中有明显的扭曲,他们没有表现出农民和外出务工者的主体意识,只是消磨时间的娱乐元素,用于裱糊问题较多的社会。
但是,与主流语言不同的是,打工文化作为基础文化的代表已经在自己的土壤里成长,打工文化的实践者们开始建立自己发声的渠道,皮村的社区剧场是他们的舞台。 在兼职春晚,所有节目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都是普通的兼职或兼职经历者,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在家具城工作的老庚和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两位女工自创的梦幻舞蹈,将木匠的工作纳入舞蹈动作的建筑工、家政工、服务员穿着自己的工件走秀。 虽然姿势不专业优美,但可以看出兼职在表现自己时是多么自信。
打工春晚,打工的人们朗诵自己的诗,唱自己的歌,表达乡愁、痛苦、思考、希望。 通过唱歌,兼职抵制社会对他们的命名。 他们叫我的名字,他们叫我打工/嘿,有根据啊! 啊,照那个做哦!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金凤。 歌唱中有对自己价值认识的表现,他们唱了《劳动者赞歌》。 我们的幸福和权利,必须靠我们自己来争取/劳动来创造这个世界。 劳动者最光荣/从昨天到今天永远/劳动者最光荣。 ; 农民工的歌里也有乡愁。 这首歌叫《想起那一年》。 想起那一年,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出生成长的村庄/在今晚的梦中,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母亲温暖的身边/故乡的河水现在在上升,远方的人又去了远方/门前的桃花现在盛开,离开家的孩子什么时候
事实上,底层讨论的浮现本身就是一种倒退,表明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取代了阶级解体。 阶层强调存在感,不是一种历史感。 将农民、打工、下岗等分类为底层,以客观描绘他们成为底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名义进行了掩盖。 在这样的视野下,底层不再是能动的历史因素,不能积极参与社会秩序的变革。 同时,底层成为研究的客体,三农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下岗工人问题等,层出不穷,需要被一一处理。
在主流视野下,知识分子实际上无法描绘底层是什么,无法理解和概括底层对社会的看法和需求。 这个任务只能由下层自己处理,作为下层一部分的打工小组率先应对。 这应该和打工集团特殊的社会经验有关。 他们生活在农村和城市两个行业的张力中,对二元社会结构的感受最深。 他们在市场的最前线和最下端谋生,直接受到社会重构和市场野蛮扩张带来的切身痛苦,他们流动性高,容易沟通和团结。
兼职文化中发育比较成熟的部分包括兼职诗和兼职文艺。 已经出现了很多兼职诗人,取得了主流文学界认同的成果。 郑小琼是兼职诗人中有代表性的一位,毕业于南充卫校,2001年在广东打工,开始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写作。 在早期的作品中,她作为兼职看到了兼职的痛苦。 在这句话里,我看到了很多次/受伤的手流血的身体无重力的生命/卑微的灵魂和白皙的眼睛/就像今天我目睹了自己一样/是有着刚来到南方的梦想和热情的郑小琼/《打工,沧桑的话》
她的文章不是庸俗卑怯的,而是进入了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批判。 在《生活》中,郑小琼写了以下句子。 “你们不知道。 我的名字藏在工卡里/我的手成了流水线的一部分。 身体在签字/签约。 头发又黑又白。 剩下的很吵,到处跑/加班。 工资和帮助; … 这其实是重新审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概括了工业化生产中被异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地位。 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感的过程中,浮现出了打工的主体意识。
更难得的是,诗人并没有轻易将兼职的主体意识停留在文案上。 2007年获得人民文学奖后,东莞作协邀请郑小琼担任驻外作家,但她拒绝了。 她不想成为成功者的标本,继续留在打工的行列里,为打工而写。
文艺作品比诗更具社会参与性,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孙恒。 孙恒原是中学音乐老师,1998年辞去兼职,在转行的过程中,他发现兼职需要文化生活,也发现了兼职唱歌的喜悦。 2002年,他开始兼职青年艺术团(后更名为新工人艺术团),目前他所领导的工人之家以皮村为根据地,迅速发展为包括艺术团、兼职子弟学校、兼职文化艺术博物馆、社区剧场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组织。 新工人艺术团已经发行了四张唱片,有义务在工地上为工人演出数百次。
孙恒将打工文艺视为阶层形成的工具,希望通过歌曲的感召力更广泛地唤起打工群体的主体意识,支持打工群体从舒适阶级向自用阶级的转变。 农民工主体意识的产生,是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的确认,与到底谁是社会的主人、到底谁对社会进步贡献最大、谁养活了谁等问题密切相关。 对于这些问题,主流意识形态是公司家贡献最大,老板养活员工,很多普通劳动者在强大的文化强国攻势下也接受了这一观点。 所以,兼职人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孙恒早年的民谣作品中,他借小熊维尼这个物体提问。 “你说你最讨厌什么样的不劳而获的家伙/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但是总是看不起你吗/到底谁在养活谁/他们总是不知道。 他们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小熊维尼》。 在另一首歌里,孙恒反复问:为什么高楼越来越高/盖楼的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为什么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进医院看不起病的人变多了(《为什么》)。 尊严是兼职文艺作品中经常重复的主题之一,是纪念富士康工人跳楼的歌曲。 生命可以是无奈和简单的/必须有尊严/大地从来不沉默/只是没有听到她的声音/千百年来你的呼声/在我心中没有改变/正义自由的声音将永远/永远在这个人的世界上流传。
在另一部作品中,孙恒及其战友们肯定并歌颂劳动者的价值。 例如,打工是最光荣的/我们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是新天地的开拓者/携手并肩,顶天立地/勇往直前! ()兼职中最光荣); 我们来镇上打工/挺起胸膛工作/不比任何人高贵/我们唱自己的歌(《打工号码》)。
新的劳动者艺术团曾经接受春晚的邀请,唱了他们的《回忆那一年》,但要求改写歌词,把劳动者的家变成家乡的锦觅,他们拒绝了。 当一群人意识到自己是谁时,他们顽强而有力。
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后,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回乡,城市只是谋生的手段。 但是到了今天,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大多数。 他们对土地没有感情,农村是回不去的家,城市还没准备好真正接受他们。 未来在哪里?
未来需要自己争取。 工人之家在皮村建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收集了照片、信件、暂住证、工资、职工服、邀请函、工伤说明、旷工、劳动合同等与打工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件。 博物馆还在《新工人辞典》中,整理了相关概念,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着写作兼职史的“改革开放史”工作。 打工文化的实践者们着眼于未来,为了区别于主流意识形态和农民工代言的社会精英的话语,他们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打工集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历史贡献的解释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社会秩序中的位置。 兼职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宗旨概述了这种新文化的有用性。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 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未来。
孙恒在一份文案中说,劳动者需要自己的文化,它有助于打破劳动者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幻想,打碎束缚手脚的精神枷锁,将劳动者脚踏实地,走出只有自己的道路。 这是新劳动文化诞生的宣言。 允许少数人通过奋斗取得成功,同时保持不合理的社会等级结构,是主流文化制造的陷阱。 如果劳动者识破这个幻影,团结起来在更广阔的社会空之间争取权利,就会引导社会更加公正。
团结一致,走集体主义路线是打工文艺开辟的通向未来的道路。 孙恒和他的战友们经常唱《天下打工是一家》。 这首歌呼唤着朴素的阶级情谊。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为了生存而一起来/打工的兄弟们就算牵着手/打工的旅行也不再烦恼/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害怕/天下打工的兄弟们是一家。 一首歌直接走向了对集体行动的号召。 辛苦工作了一年,到头来还是不付工资/脸色黝黑的周老板,躲着见不到面/寒冬腊月要到正月了/空全家人都等不及了,只能躺着和他一起工作… … 团结起来和他一起做! 团结起来和他一起做! 条件是一个结算工钱! 条件是一个人付工钱! 霞光照亮天边,老周乖乖地付工资! (团结起来要求工资() ) ) ) ) )。
打工文化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来源于现实,参与社会,致力于改变什么样的既有社会不公正。 它所指向的未来是更加公正的社会,是劳动者享有人的尊严、劳动价值被合理体现的社会。 正如《有一天》这首歌所说的那样,有一天,山川河流是我们的/有一天,土地矿藏是我们的/有一天,森林是空煤气是我们的… … 有一天,做的衣服是我们的/有一天,烤好的面包是我们的/有一天/失去的手指是我们的… …
本文:《“李北方”》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