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协商”在重庆诞生”
在上清寺的西南角,沿市邮政管理局左侧的石阶上升,是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鲜英(字特生)公馆“特园”的遗迹。 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的策源地,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大本营。
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是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 其原始雏形是统一建国同志会。 民盟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绝非偶然,而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发展的产物。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的失守,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9年,蒋介石秘密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的方法》,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首次掀起反共热潮。 对于挑衅,中国共产党的针锋相对地说:“多次抗战,反对投降; 团结一致,反对分裂; 不断进步,反对后退”的主张。 各中间党派都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强烈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施宪政、建立真正抗日联合政府的呼声,在知识界进一步高涨。
1939年11月23日,中路派参政员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罗隆基等,青年党、民社党参政员在重庆青年会餐厅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开展民主宪政运动。 第二天12月24日,黄炎培与梁漱溟等人谈抗战形势,痛感统一建国同志会力量不足,意图建立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
鲜英七女鲜继根回忆说,1941年1月的“安徽省南部事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同年3月19日,黄炎培、张澜、梁漱溟等经过若干构思,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支持下,在特园秘密集会上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演变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形成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方面力量,加强了对国事的话语权。 “父亲鲜英也被推举为中央委员。 特园事实上成了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总部的所在地。 ”。
如果说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的初步尝试,那么以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建立的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巨大支援和援助作用。
这一年的1月15日和3月15日,周恩来给延安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打了两次电话,报告说重庆要建立民主政治团同盟的情况和“我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加强统一作战活动”。
毛泽东在复电中确定“积极支持民主同盟的方针是正确的”。 民主团体同盟成立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集会,经常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向他们阐述国内外形势和中共的政策方针,对民主政治团体同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十大纲领》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11月16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首次在重庆临江路俄罗斯餐厅以组织的名义举行茶会,向国内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第二天,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主席张澜在国民参政会的会议上,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建立抗战时期民意机关的政府所有机关向不得歧视无党或异党人士的人民保证信仰、思想、言论、集会、结社、看报、旅行等自由; 取缔贪污; 党费停止为不从国库支出的政府机关服务的公务员不得强制入党的特务机关进行内部一切活动等政治主张。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在特园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民主政治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吸收无党派人士参加,增强第三方面的力量。
之后,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直到解放。
民联1945年10月28日,上清寺特园
进入渝中区中山三路2巷4号的民革重庆市委,正对面大厅的正中央有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整个院子寂静无声。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3年初,渝中的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谭平山、陈铭枢、杨杰、王昆仑等经常组织时势座谈会,试图联系关心时政的国民党民主分子,表达思想信息。 当时,他们座谈会只谈国际国内时事,同意以第一次座谈会的参加者为基本成员,然后基本成员参加。 其对象以国民党高层人士为中心,也可以邀请教育界、工商界高层人士,但不得混入国民党顽固派、间谍、出卖朋友的人。
原民革重庆市委副主委邓后炎回忆说,当时的这个座谈会没有名称,也没有固定的主持人。 座谈会地点以个人名义,租用可靠的企业、银行、商号和条件稍好的私宅举行,通常每月举行一两次。 “到1943年8月,建立国民党民主派组织,团结国民党内爱国民主分子参加民主运动的条件已经成熟,组织名称定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 在活动方法上,大家都同意采取组织公开,负责人不公开的方法。 ”
邓后炎原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綦江县委推进委员。 1942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热潮,为了保存力量,在党内建立了单线联系。 和他有直接联系的同志被间谍杀害后,他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1945年1月,邓后炎接任私立建川中学校长。 在这期间,他找到了30年代熟知他经历的同志,反映了情况,要求恢复组织关系。 随后,与南方局有联系的同志达成协议,决定让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事统一作战,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当时,中共南方局的徐冰、王炳南、许涤纶新、张友渔等与该会大部分人密切接触和交流。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桂园会见了王昆仑和柳亚子等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表示鼓励和支持。
“1945年10月28日上午,民联在上清寺特园召开设立大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会员只有20多人,约30多名会员因各种原因未能出席。 ”邓后炎回忆说:“当时,民联中央机构都由富有的进步骨干负责领导工作,高层知名领导担任辅导员,不暴露身份。” 这也是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最早的组织。
1949年,民联的一些成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选举。 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将民联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组织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成员全部成为民革成员。
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重庆青年大厦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 后者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下半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的后期。 当时,国民党战场继豫湘桂战役之后失败,军事、政治、经济普遍面临严重危机。 在这危急情况下,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了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这一呼吁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热烈响应。
此时,重庆怀有救国之心的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知识分子,在中共统战政策和思想的启发下,忧国忧民,经常聚在一起,交换对时局的看法,逐渐聚集在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许德也周围,自然形成了漫谈时事的座谈会。 之后,在林伯渠的指导和许德也的提议下,被命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其宗旨是继承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以前流传下来的东西,为团结抗战和获得民主主义而努力。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第二天9月3日,日方代表在南京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投降书。 举国欢腾之际,民主科学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扩大会议。
战后中国面临“两个中国的命运”的选择,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们深感斗争的道路漫长,但战后各自要回到自己身边,需要建立永久的组织加强联系,团结奋斗。 因此,座谈会决定扩大成员,建立组织,以9月3日为日,“抗战最久、历史最悠久的中国人民应在这伟大民主胜利的9月3日发扬光大”,因此被称为“九三座谈会”
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许德也也想起了文案,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年9月12日,参加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与妻子劳君展见面的情景。 “听到毛主席来到重庆,我们很兴奋。 不久,毛主席发来邀请函,约我和君展在9月中旬的一天,在红岩咀八路军事务所吃午饭。 那天上午8点,我和君展徒步去了红岩咀。 我们还向毛主席报告了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 毛主席鼓励我们说:“既然有很多人参加,就要把座谈会变成永久的政治组织。” 我说:“我们也在考虑这样做,但我担心成立组织的人数很少。 毛主席指出如下。 人数少也没关系。 你们是科学文教界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意见和意见,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是吗? 经过毛主席的这种指出和推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激励,决心把座谈会变成永久的政治组织。 ”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还会见了梁希、潘菁、金善宝等其他九三学社的创始人,给了他们很大的激励。
在毛泽东的鼓励和推动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人民公园附近的重庆青年大厦召开了成立大会。 从此,诞生了以文教、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为“民主与科学”而奋斗的民主党派。
民建1945年12月16日,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
抗战爆发后,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将工厂、公司及其设备转移到四川等地,组织了迁川工厂联合会。 抗战胜利后,外国货充斥市场,通货膨胀严重,加之官僚资本的掠夺,民族工商业者无法谋生,许多工厂陷入破产境地。
民建重庆市委老同志胡崇伦,以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胡厥文等为代表的爱国民族资本家奔走发号施令,要求国民党政府为维护民族工商业的生存改变经济政策。 重庆民族工商业者也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寻求经济政治自由。 于是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等人首先开始倡导,与工商界、金融界、知识界等有识之士建立联系,准备成立政治团体。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在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宣布成立。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90多人。 黄炎培、胡厥文、黄墨涵被大会主席公认。 胡厥文在成立报告中坦率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成立民建的目的。 他说:“最大的目的是促进民主,不屈服于任何压力,以公平无私的精神奋斗到底。”
对于当时的“白色恐怖”,胡崇伦依然历历在目。 “国民党派的人们检查信件,茶馆的酒店写着‘休谈国事’。 要去买《本日报》,必须经常观察背后有没有间谍跟踪。 有时进店卖报纸的人会在纸上写下‘你后面有间谍’来提醒你。”
在民建史上,不得不提“比较的事”。
迫于全国舆论的压力,1946年1月,蒋介石同意召开旧政协会议。 由于民建组织成立晚了,没有直接参加这次会议。 1月31日,旧政协会议宣布闭幕。 为巩固和落实会议协议,民建成立了“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的大会筹备会”,并决定于2月10日在比较会场广场举行大会,邀请参加政协会议的国共代表和其他党派和无党派社会贤达代表20人出席演讲。 胡崇伦说:“当时参加群众近1万人,本来在大厅演讲,但因为人太多,所以搬到了水库。 虽然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国民党重庆市党部的刘野樵谎称自己是农民协会主席,抢占主席台,擅自发表会议。 章乃器等识破它进行干涉,拿过麦克风。 于是国民党事先安排的数百名间谍疯狂地撞东西,逐人作战。 李公朴、郭沫若等人都遭到了毒打。 ”
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 但是,国民党中央社发布了颠倒黑白的消息,呼吁解散民主建国会。 胡崇伦说:“但是,通过这次血腥的事件,人民更好地看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逆势前进,加强了反抗其统治的决心。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宣布“纪念‘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实现人大召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 当时上海处于地下状态的民建中央5月23日秘密召开常务理监事会议,通过决议,响应了中国共产党“五一”的号召。 ”
(该版史料由重庆市委统战部提供)
中国“政治协商”在重庆诞生
金秋十月,渝中区上清寺,特殊的灰色建筑,在民国风格的街区中很和谐——它是一座经过扩建改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陈列着许多见证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患难的珍贵史料。
二战中,重庆不仅是中国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那个时代发祥于重庆。
本报记者李健李珩
核心提示
再过两天,将迎来双十协定缔结66周年的纪念日。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协定。 《双十协定》规定,由国民政府召集举行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一词是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在原“政治会议”的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的广泛认同,重庆从此成为“政治协商”一词的名字之地。
《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辉煌的战果,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胜利地转向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并且,8个民主党派中,4个在重庆生根发芽,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本文:《“中国“政治协商”在重庆诞生”》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有感毛泽东“四保”习仲勋”
下一篇:“永州风云毛泽东在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