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参考》:甲午战争的韩国视角”
又到甲午年了。 年正好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甲午战争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近现代史,还深刻影响了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北亚的历史。 韩国是甲午战争的爆发地和主要战场之一,这场战争在其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在韩国的历史中,1894年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年。 东学党起义〔也称为甲午农民战争〕、甲午战争、甲午改革〔也称为甲午更张〕等许多重大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一年。
中韩史学界认为,1894年爆发的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19世纪末期,朝鲜王朝腐败无能,内斗不断,民众不再闲谈,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从当时朝鲜民间传说广泛流传的民谣中也可以看出,金樽的美酒流着千人之血,玉碟料理为万姓膏。 蜡烛落下,老百姓眼泪落下,歌声在高处怨声载道。 1894年初,以全奉准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压迫和除名,5月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时,朝鲜政权陷入恐慌,不得不求助于以前传说为宗主国的清朝。 当时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2800人前往朝鲜协助镇压起义军。 此外,根据1885年签订的《天津会议专条》(又称中日天津条约),众所周知,日本在朝鲜事务中与清政府平等就座,拥有同等发言权。
日本自古以来就瞄准朝鲜半岛。 一位韩国历史学家将近代韩日关系史描述为侵略、挑衅和应战的历史。 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迅速增长,工业革命两次交叉进行,对外扩张热情非常强烈,日本国内许多人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用武力打开朝鲜国门,迫使朝鲜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朝日修好条规》《江华条约》,此后列强蜂拥而至。 直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朝鲜大门全面开放,进一步加剧了朝鲜内部的深层危机。
韩国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韩国史·; 据《清日战争与甲午改革卷》报道,1894年6月6日,日本派遣先遣部队于6月9日登陆仁川直接进军首尔。 截至6月下旬,仁川-首尔之间集结的日军兵力已经达到8000多人,比驻朝清军占有绝对特点。
6月11日,朝鲜官兵与农民起义军签订《全州契约》,但外国军队没有理由干涉。 此外,清政府方面也提出中日两军,撤出朝鲜,但日本显然不愿意放弃与清朝作战的绝好机会。 据韩国史料记载,7月23日凌晨,日军袭击景福宫(朝鲜王宫),绑架朝鲜国王高宗和闵妃,扶植兴宣大院君为首的亲日傀儡政府。 一些韩国史书也将丰岛海战前两天发生的日军入侵景福宫作为甲午战争的起点。
迟到了就得挨打。 这是许多韩国学者提到的甲午战争的启示。 19世纪末期的东北亚,清政府腐败无能,日薄西山,新兴工业国日本迅速崛起,事实上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不可避免。 东学党起义只不过提供了向日本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战前的朝鲜往来于中日两个大国和世界列强之间,想借助日本的力量摆脱以前为宗主国的清朝的统治,但不愿意完全进入日本的怀抱统治,而是借助俄罗斯的力量对抗日本,采取以夷制夷的战略。 但是,朝鲜实力薄弱,无法自己掌握命运。 可以说,即使没有东学党的起义,日本也会寻找其他侵略机会和战争的借口。
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黄海牙山湾外的丰岛海域北洋水师史称丰岛海战。 结果,清军受挫,特别是运兵船的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船上一千多名官兵200多人获救,余生殉难。 丰岛海战标志着甲午战争的正式爆发。
120年后的去年3月22日,记者来到距离韩国忠清南道、首尔约100公里的牙山市时,看到了典型的韩国海边小镇。 安静平静,完全没有当时战争的痕迹。 事实上,甲午战争最初的海战不仅发生在牙山湾外的丰岛海域,最初的陆战也在离牙山不远的成欢站(今忠清南道天安市西北区成欢邑)爆发。
成欢站是通往首尔、天安、全州的南北要地,被丘陵包围,沼泽密集,地形多而复杂,易守难攻。 据《天安市志》报道,1894年7月28日,也就是丰岛海战爆发3天后,日军向驻扎在成欢站一带的清军聂士成部发起进攻,激战1天后清军败退,连同驻扎在公州的叶志超部和士兵,猛奔平壤撤退
成欢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日之间的第一次陆战。 如果说丰岛海战是由于清军的突然战败的话,那么在成欢之战中,清军曾经占据有利的地形,但最终失败了。 从战略上看,反映出清军的军事指挥、士兵素质、武器装备等远远不如日军。 战术上,清政府体制的弊端更加明显。 经过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的意图已经暴露无遗,但负责朝鲜事务的李鸿章对列强的调停寄予厚望,战争未决,不得不延迟战斗机,吞噬失败的结果。 可以说,成欢之战的失败预示着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必然失败的悲惨结局。
建阳大学教授、军事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宗浩认为,1881年至1890年的10年间,日本每年军费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有率达到20%~30%以上,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于1887年制定了《征讨清国策》,日本在战术和军事准备方面占得先机,
继成欢之战之后,清军连败,平壤之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辽东之战等战役全部败北,不仅损害了兵折将,还失去了广阔的国土,最终清政府在日本的胁迫下丧失了权力,羞辱了国家《马关条约》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韩国史学界认为,甲午战争在东北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日本、朝鲜等相关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这些国家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方向。
韩国东北亚历史基金会研究委员金旼奎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围绕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条是中国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意味着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王朝自古以来流传的宗主国地位 这个观点也得到韩国史学界的普遍认同。 因此,韩国也广泛采用干支纪年法,但通常被称为清日战争。
金旼奎表示,相反,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割地和巨额赔偿金,迅速发展经济和扩充军备,成为亚洲屈指可数的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膨胀,要构建以本国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新的国际秩序。 正是这一步一步引发了日俄战争,吞并了朝鲜,最终引发了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韩国史学界认为,甲午战争客观上也推动了朝鲜的改革和自主的步伐。 1894年7月,朝鲜政府亲日派掌权后,在日本的协助下展开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措施。 历史表明,日清改革直接推动了朝鲜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 1895年1月,朝鲜公布《洪范十四条》,正式宣布切断依赖清国的考虑,夯实自主独立的基础。 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名义上正式摆脱属国地位。 但是,在当时朝鲜国力薄弱、日本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此后,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罗斯,将朝鲜半岛彻底纳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中。 最终日本于1910年8月正式吞并了朝鲜。 在韩国被称为庚戌国耻。
战争对朝鲜半岛的创伤
甲午战争主要是中日之间的军事对决,而朝鲜半岛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因此战争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 《韩国史·; 清日战争与甲午改革卷》中写道,景福宫在甲午战争中被占领,东学党起义军被残酷镇压,明成皇后被惨杀,这是壬辰倭乱以后民族史上最大的灾难。
根据《通过清日战争当时的战争见闻录来看战争地区民众的生活》的研究资料,战争发生时,20多万日军的军需依靠战地采购进行处理,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当时日军在朝鲜和中国征兵的民夫累计达1211万人,民夫伤亡不计其数,给朝鲜经济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此外,战争爆发初期,朝鲜官军已经被日军控制,但当时朝鲜半岛上也到处是东学党农民发起义军抵抗日本侵略的朝日战争。 据韩国史料记载,1894年10月中旬,以全瑛准等人为首的东学起义军在全罗道和忠清道一带再次起兵,英勇抵抗日军侵略,对当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的中日战争起到了敌后乱窜等重要的军事支援作用。 据韩国《韩民族信息》年1月的《1894vs,甲午年的东亚》一文报道,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屠杀的朝鲜农民军至少达到3万至3.5万人,超过中国和日本军人的死亡人数。
更使韩国国民蒙羞的是朝鲜国母明成皇后的被害。 随着甲午战争的清朝战败,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大幅膨胀,继续加强对朝鲜的统治,引发了与俄罗斯的矛盾。 为了防止朝鲜倒向俄罗斯,日军和日本浪人于1895年10月8日凌晨突然入侵景福宫,悍然杀害了朝鲜国母闵妃)明成皇后)。 史称乙未事变。 在《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中,关于乙未事变的项目,评价说明成皇后的被害是日本对韩国所犯下的恶行的象征,是韩国国民心中永远的痛。
重新审视战争
为了拜访甲午战争的印记,记者去牙山、天安等地寻找当时战场的痕迹。 但不幸的是,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日本朝鲜殖民统治之后,许多旧日清战争遗迹已经不复存在。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牙山市盐对峙邑的江清里(即村)附近发现了当时日军在牙山战役中击败清军后立的石碑。 名为镇清岩。 据介绍,这是韩国遗留下来的几件甲午战争遗物之一。 石碑旁边的介绍板上,用很少的语言展现了这块石碑的背景和年代。 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石碑静静地建在江清里村头的道路边上,尽管车水马龙,却无人问津。 记者问了住在附近的村里的几个人,他们说尽管也知道这块石碑,但对战争的详细情况还不十分了解。
事实上,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大部分韩国人对甲午战争的历史知之甚少。 在韩国史料中不仅关于甲午战争的记录非常简单,在主要书店也很少能找到关于甲午战争的书。 即使是年新建成的韩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对甲午战争的历史也只言片语。
在采访中,几位韩国专家和学者惋惜目前韩国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浅薄描绘和民众对这场战争的不了解。 韩国建国大学教授、日本问题专家朴三宪认为,韩国应该重新审视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也是中、日、韩之间的战争。 首尔大学教授、现代史专家朴泰均告诉记者,尽管甲午战争发生在朝鲜半岛,但韩国对甲午战争的重视和研究程度不够,这有点遗憾。 相反,他钦佩中国承认历史的勇气。 中国尽管在甲午战争中被打败,但在中国建设甲午战争纪念馆,严肃纪念这段历史,也可能是为了告诫后世不要忘记历史的耻辱,而愤怒的形式。
但是,记者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韩国人民忘记了曾经的屈辱和痛苦。 牙山市离镇清岩只有10公里,有一座纪念韩国著名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显忠祠,详细记录了壬辰倭乱和李舜臣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 天安郊外更是韩国最大的独立纪念馆,气势恢宏,史料详实,重点推进和介绍了独立运动和抗击日本侵略和统治的历史。 记者逗留的约2个小时里,馆内一直像游客一样。
事实上,近年来韩日之间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矛盾重重,每年韩国都在严肃纪念三一节(独立运动纪念日)和光复节(日本投降纪念日)等节日,并在慰安妇、独岛、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对日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努力。 也许对韩国人来说,甲午战争只是民族史的一小部分,远远不及壬辰倭乱、韩日合并等的重要性。
甲午年旧局新鉴
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特别是安倍晋三首相上台后日本急剧右倾化,考虑到中日韩之间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的纠纷日益加剧,韩国学术界乃至舆论对甲午战争的兴趣再次高涨,一些韩国媒体也将当前形势与120年前进行了比较
韩国《每日经济》在年初发表评论说,甲午那年让许多韩国人想起了亡国的历史。 年又是甲午年,韩国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在日本右倾化加剧、中日对立持续加深、朝鲜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韩国如果不能主导朝鲜半岛局势,只能像朝鲜王朝末期一样被外部势力摆布。 韩国不能再重演120年前因分裂和不信任而失败的悲惨历史了。
关于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亚洲局势,金旼奎认为,尽管许多韩国学者以当前局势与120年前甲午战争时相似的观点持续争论,但与120年前不同,中国已经成为可以与美国媲美的g2国家之一,现在的韩国是当时的 日本应该妥善处理邻国领土和历史问题的纷争,走和平之路,与中韩两国一起维护东北亚和平。
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即使在120年后的今天,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依然微妙,加上美国干预、朝韩对立、半岛核问题的存在,东北亚局势依然复杂混乱。 朴泰均认为,日本右倾化与安倍政权的上台有很大关系,这是日本的问题所在,韩国也非常不满。 朴泰均还向记者表示,韩国与中国有重要的经贸关系往来,但由于韩美日同盟的存在,美国不希望日本与韩国的关系恶化,而是努力调整双方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韩可能很难在政治外交行业取得深层次的快速发展,韩国的保守势力和韩美同盟也不希望韩国和中国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历史过去了,但疼痛一直没有平息。 年3月19日,在驻韩日本大使馆门口举行的第1118次慰安妇受害者示威集会上,一名20多岁的韩国普通女大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记住历史是他们这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 她虽然不太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但对日本曾经的侵略,一直铭记在心。 如果轻易忘记过去,悲伤的历史很可能又重演。
相关链接: [/s2/]
本文:《“《国防参考》:甲午战争的韩国视角”》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