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
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是难以避免的伤疤。 它伤害了数亿中国人,由此引发的战争也改变了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社会方向。 所以今天,大部分精神正常、遵纪守法的中国人一提到以鸦片为代表的毒品,必然会面露憎恶之情,随后谴责十万件。
但是,得益于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原本只流传于学术界的中共和八路军建设起来,定规模种植、销售、鼓励鸦片的说法迅速传到民间。 历史知识不太丰富的网民看到同样的传言后,内心的愤怒之情当然可以理解,但历史还是这样吗?
谣言的由来
共产党、八路军种植、销售鸦片的说法在抗战期间已经出现。 当时,日本为了包装禁毒办的成绩,经常由组织者上演共党贩毒的闹剧。 之后,在其御用汉奸媒体上刊登了扣押x两鸦片,活捉x共党人的消息。 但是,这些报道在抗战的许多时间里,当时的舆论和后世学术界很少观察到。
另外,这几年中文网上出现了非常多的所谓老干部、老红军、我爷爷、我爷爷、我爷爷、我二爷爷等,见证了共产党八路军在各地大规模种植贩卖鸦片的见证。 但是,这些证词几乎没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消息,也几乎没有其他可以证实的客观证据,因此,对于有意考证历史问题的人来说,这样的证词是不可靠的。 以下几个版本的说法,真的是八路军大量贩卖鸦片的说法成为值得讨论的话题。
首先是共产主义国家驻中共区联络员和苏联军队信息部信息员彼得·; 巴菲洛维奇·; 弗拉基米洛夫的大作《延安日记》。 在这本书里,弗拉基米诺夫不仅目睹了30年代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收获鸦片,而且中共和八路军的种子、鸦片的销售也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高级领导人的认同。 由于弗拉基米洛夫的特殊身份,这本《延安日记》出版后很快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种说法来自《谢觉哉日记》。 他在1944年的日记中,有一天这样写道:
就是特别商品获得的法币占了政府的收入& hellip & hellip; 可以充分使用。 … … 我不知道他的责任是卖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的赤字。 ( 1944年1月18日)
在座谈会上听到的趣闻: … … ‘ 特币多边货币很少,将来很麻烦( 1944年3月12日) ) )。
领导机关要出什么事,必须充分照顾,经常出小差错,在群众中引起大骚动。 ‘ 商品内销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 1944年3月14日)
细心的网友观察到这些日记中出现了特卖这个词。 据说这个特价品是鸦片。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1945年7月八路军公布执行的《淮太西县烟土税征收与管理暂行办法》文件。 这份文件现在在网上随处可见。 本文件在此省略。
第四种说法据某大陆知名学者考证,毛泽东著名的文案《为人民服务》中表扬了死得比泰山还重的八路军士兵张思德,但在鸦片焚烧过程中死亡。 这个说法在网上也被很多媒体转载了。
张思德
鸦片不仅仅是毒品
笔者请勿尽快分解这些说法。 因为有必要了解鸦片在抗战前中国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鸦片终端的售价相当高,体积也不大,重量也非常轻。 在金融体系混乱的旧中国,鸦片与黄金、银洋、英镑一起,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流通硬通货,被称为黄、白、黑、绿。 考虑到数量规模和易检验性,鸦片如此挤压最宝贵的黄金、银洋和外汇,成为抗战前中国性价比和流通性最高的货币。
另外,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旧中国,药品本来就是稀有物资。 发现军医需要做手术,但除了烟草土外没有麻醉品。 此时,具备一定麻醉、止泻作用的鸦片,有时确实能起到药物的作用。
鸦片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缓和白银流失的状况,清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鼓励罂粟种植。 到了抗战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毒品生产国。 很多在新中国出生的人在书中知道鸦片是什么样的,但今天的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想象着煎鸦片时产生的特殊气味。 根据美国代表在1934年联合国第十八届禁烟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当时全球除中国境外鸦片外的年产量为1770吨,而据当时中国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伍连德博士的估计,中国1930年的鸦片产量为惊人的12000吨,相当于世界产值的7倍 尽管如此,当时世界各国的学者们认为这个数据大大低估了当时中国的鸦片生产能力。
抗战前的中国基层社会对鸦片没什么偏见,大烟也是富人的必备。 毫无疑问,中国曾经是世界第一的毒品支出国。 据统计,1932年中国人口为4.74亿人,而全国吸毒人口达到8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8%。 考虑到当时国民党政府软弱无力的基层控制和数据统计能力,实际吸毒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在中国共产党统治陕北、山西等地之前,晋陕地区是中国毒祸蔓延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世纪20年代,陕西省已是烟馆无村,男女老少都到了吸烟的地步,吸烟者占陕西省总人口的50%以上,罂粟种植业和鸦片制造业成为陕西省唯一的兴盛产业。
鸦片对旧中国社会的影响完全超出了普通人对常规毒品的想象。 如果用我们今天对毒品的认识来撬动抗战时期的鸦片问题,就不容易了解鸦片问题的本质。
(/S2 ) )向现实低头)承认鸦片硬卡伦西的地位)/S2 ( ) )。
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真正在控制区全力戒毒的政治力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把禁毒作为工作要点之一。 长征结束,红军进军陕甘宁这一有百多年鸦片种植销售历史的灾区后,共产党在边远地区立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基本消灭了控制区内的吸毒现象。 这些目前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有人问:“既然你的共产党可以禁止管辖区吸烟,为什么鸦片也一起被禁止?” 诚然,共产党在辖区内开动了全面禁止鸦片的脑筋,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这与当时各军阀大量种植烟草出售烟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历史表明这个想法在当时还是图案。 清除罂粟后的土地必须恢复多年才能再生产粮食,所以禁烟往往带来如何处理烟草农户和鸦片加工工人的粮食的新问题。
从全国的经济立场来看,即使处于战争状态,只要没有台湾海峡那样的天险,也可以限制封锁本国国内物资的流通,但要切断并不容易。 陕甘宁边区禁毒运动展开后,走私鸦片进入边区的情况反而迅速增加。 因为如果在某个地方禁止鸦片生产,限制鸦片的使用,鸦片价格往往会上涨。 这只会刺激其他省份的鸦片种植,有时也会造成当地金银流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鸦片是真正的统一国家政权才彻底禁绝的前提,在抗战期间的中国,这一条件根本不具备。
历史上,特别是1941年边疆根据地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确实存在一部分民众,甚至有一点点单位偷鸦片贩卖的情况,但边区政府也在其能力范围内严厉打击了这些行为。 对于在本辖区内大规模种植鸦片,很难想象40年代初全国遭殃的情况下,根据地会大规模种植罂粟而不是开垦地。 本来烟草土就不能当饭吃,通过黑市等途径从敌人占领区购买的粮食对边远地区的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由于缺乏其他足够的金银硬通货,八路军确实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鸦片烟土,以平衡边远地区的进出口赤字。 在党史和领导人的回忆录中对此也不太忌讳。 因为这是历史造成的中国当时特殊国情,既然一时夺取不了全国政权,共产党所能做的只有向现实低头承认鸦片的全国硬通货地位。
八路大规模鸦片种植? 选择性中伤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我们开始系统地拆解八路军大规模种植、销售鸦片这一说法的几个来源的可信度。
首先谈谈《延安日记》。 这本书诞生于中苏决裂的大背景下,但这本书的实际编撰者尤里·; 弗拉索夫后来也承认,这本《延安日记》是根据苏共中央反华的需要编撰的作品,但笔者也不敢就此完全否定《延安日记》所说的史料一定都是赝品,也就是完全不可靠。
《延安日记》的实际编撰者尤里·; 拉夫索夫 他后来也承认,这部《延安日记》是根据苏共中央反华的需要而编纂的作品
在延安当时的环境下,弗拉基米洛夫写一本为批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而奋斗的日记并不容易,但这本日记最大的bug就是日记的复制品和史实矛盾太多。 例如,弗拉基米尔洛夫在陕北直接向毛泽东提问鸦片问题时,邓小平回答的一段。 日记日期是1942年8月2日,但此时邓小平已经被任命为中共太行分局书记,他应该在太行山而不是陕北。 另外,359旅一般在大生产运动前的30年代在南泥湾收获鸦片,鸦片加工总厂由国民党严密管理的湖南茶陵… … 等等错误,会不断增加。
总的来说,《延安日记》文案与历史事实存在严重矛盾的地方太多了,结合这部作品出版的历史背景,这部作品的原始史料地位非常值得质疑。
下面是关于《谢觉哉日记》特卖的说法。 碰巧笔者手头有一本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谢觉哉日记》,网上关于日记特卖的记载确实属实。 为此,笔者对这些日记进行了语境分析。
就是特别商品获得的法币占了政府的收入& hellip & hellip; 可以充分使用。 … … 我不知道他的责任是卖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的赤字。 ( 1944年1月18日)座谈会上听到的趣闻( … … ‘ 特币多边货币很少,将来会很麻烦(边币回收,特币降价,买特币会很麻烦) ( 1944年3月12日)。
这两天的日记都说明了谢觉哉本人对边区经济问题的看法。 在两天的日记全段中,特品和黑白二物只有这几段话。 关于特币是什么样的产品学界还没有一定的定论(有一种说法认为特币指的是当地特产盐),但假设特币和黑白两种东西中的黑货指的是鸦片,鸦片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说,是为了作为硬通货平衡边境地区的财政赤字 3月12日的日记可以理解为座谈会参加者对硬通货和货币关系的担忧。
根据1944年3月14日的日记,领导机关要想出一件事,就必须充分考虑,经常出小差错,在群众中可能引起大混乱。 ‘ 商品内销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这本日记首要说的是指导者的方法问题。 1943年,边区被提出是否实施特别商品内销,但这个问题迅速引起争议,最终被否决。 日记中提到的特卖内销的事情应该是1943年特卖内销问题的讨论。 结合这本日记的主旨,3月14日的日记当然不能作为共产党八路军大规模种植、销售鸦片的证据。
另外,《谢觉哉日记》多次、多日明确说明禁毒问题,但这些记载被一些学者选择性忽视。 笔者现在摘录一段:
1943年6月6日
计划指示各分区各县(市)政府绝对不要吸烟。 各专家公署、各县政府:
我调查了吃鸦片,这个旧社会留下的伤疤,我们已经治好了很多,但还有少数中毒者。 还得再加把劲,以免死灰复燃。 除物种禁运另有禁令外,特别给予有关禁止饮食的指示:
…。
总结今年的业务时,禁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考核成绩之一。
下面就《淮太西县烟土税征收与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进行说明。 淮太西县是指淮阳、太康、西华三县,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种方法确实存在,但淮太、西县被日占区包围,难以想象获得大量鸦片财富的日军会坐视这种商业兼军事同行竞争对手的存在。 而且,这种方法没有提到公营机构的种植问题,不能证实鸦片饲养军是共产党的首要经济政策。
最重要的是,淮、太、西县原来是国民党军汤恩伯部防区,1944年底,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武装得以建立这个根据地。 考虑到鸦片种植的根绝滞后,如果说这篇文章确实存在,那么这篇《方法》与其说是八路军贩毒的证据,不如说是国民党反动派种植、贩运鸦片的侧面写照。
关于张思德在鸦片焚烧过程中窑洞坍塌的说法,尽管八路可能在1944年之前在中央警卫团炼过鸦片,但烧鸦片与烧炭不同,烧炭不需要一直照顾,而要一直照顾鸦片 在窑洞通风条件下,煮鸦片的铁被毒死,也不用等到窑洞塌下来。
李弥率部逃到缅甸后,主要业务之一是种植罂粟。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金三角逐渐声名远扬
最后的民国鸦片
说了很多,最后想谈谈解放战争后,新中国是如何禁毒的。
有一次以前鸦片产区传来的时候,党政工作人员平整鸦片地,然后收缴销毁毒品,给农民配点粮食,过一会儿再改种粮食。 吸食、注射毒品者要进行登记,根据烟瘾的大小、年龄的大小,限期禁烟; 第二,员工也要结合戒毒和生产教育工作,将原本与生产和行为无关的吸毒者卷入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大潮,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激发他们戒毒的决心。 如上所述,全国各地都有吸毒成瘾重症患者死于吸毒发作的记载,但大部分烟瘾患者在接受戒断治疗和生产劳动后,都相继脱胎换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世界闻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最早的源头之一是从云南边境打出的国民党李弥等部。 在漂流到缅甸、泰国边境成为落草流寇后,罂粟种植成为李弥部的主营业务之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金三角逐渐声名鹊起。 这个盛产毒枭的地盘,成了民国鸦片最后的藏身之地。
共产党执政后,把中国建成光荣无毒国家的国民党政权好坏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执政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毒品生产国和支出国,崩溃后,顺便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谁值得称赞,谁应该被骂,已经是不明朗的事件了。
本文:《“抗日战争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