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为什么遭那么多人厌恶?”
邱海平( 1962-),湖北云梦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综合大学。 第一个研究方向是《资本论》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出版《中小企业政治经济学》、《21世纪重读〈资本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快速发展》等多部书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稿》、《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曾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育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和荣誉。
《资本论》是一本深奥的学术书,《资本论》与现实的关系多而杂,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在这里谈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这部拙作中,我探讨的唯一问题如标题所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真的能再次燃起《资本论》吗?
据悉,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资本论》畅销,销量从过去的几倍增长到几十倍。 另据报道,德国财政部长和法国总统也开始研究《资本论》。 这些消息给了国人一种印象,就是马克思回来了,《资本论》又要开始火了。 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自不必说,感觉迫在眉睫,终于到了出头的日子。 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被西方经济学严重排斥,甚至连所谓权威的学术杂志也拒绝刊登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论文。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异常的学术现象,刘国光等经济学家曾提出认真的批评,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于是,这些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我认为金融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学术界的弱者地位。 金融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也表明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卓有成效。 中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项目,但《资本论》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成为大部分读者尊重和浏览的对象,也不成为所有经济学类学生的必读书籍。
(/S2/)二、对《资本论》冷淡或厌恶的不同种类(/S2/) )。
直到今天,一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或者马克思主义等,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厌恶,比如一点也不相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特别是大众,甚至读不懂《资本论》的人,从一开始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人。
任何人做什么,一定有他的理由。 不管那个理由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的一点厌恶,难道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件吗? 不是荒唐的事件吗?
但是,仔细想想,发生了什么事是有理由的。 人们对《资本论》的厌恶和冷淡总是有原因的,同时各人有各人的原因。 因此,关于这个现象,应该有具体的分解。
大体上说,人们对《资本论》的厌恶或不能接受,肯定有以下情况。
第一,理论上不能认为《资本论》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持有这种观点和态度的人多为经济学专家,但在这些专家中情况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个是完全接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人。 因为这些人在世界观和做法论上完全持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观,那么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是什么? 那就是崇尚资本主义。 虽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资本主义为前提,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说,但西方主流经济学并不怀疑资本主义是唯一理想的社会经济制度。 如果研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放弃了这个基本的信仰和观念,他就会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反面,他不会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论是否定资本主义的,所以崇尚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当然也会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另一个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 他们曾经满怀热情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本论》。 但是,在这样的研究中产生了迷惑。 他们从《资本论》中读到的只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但是,现实中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栩栩如生。 于是,开始迷茫,直至失望,最后是绝望,对马克思主义的绝望。 他们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不一致,当然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于是,他们转向了其他各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不再执着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有些人干脆下海经商了。
第二个是普通学生和大众。 这些人大部分只学到一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那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对这些人来说,苏联解体和中国现在正在搞市场经济,而被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与这个基本事实相矛盾,所以它当然会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这些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真谛是什么? 苏联解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还是斯大林主义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到底是一回事吗? 即使现实社会主义不成功,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底是什么关系? 现实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那个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吗? 等等,等等,对这些问题,他们没有耐心,也没有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不存在,也不需要思考。 反正我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也不相信社会主义了。 这些问题是你们理论家的事,和我做什么? 即使在他们看来,谈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完全是谎言。 这些人当中,有些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他们可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 于是,他们认为曾经被骗过。 看到中国现在如此两极分化,看到中国现在的社会道德状况如此糟糕,在这些人看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又有什么用呢? 让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希望我成为公平的良民吗? 现在是几年级? 你能相信这个吗? 在这些人看来,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所讲的经济人更有效、符合现实,也符合每个人的个人需求。 因为我们现在也是市场经济啊。 在市场经济中,我不做经济人,我到处都不为自己着想。 谁会想我呢? 在这些人中,只要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似乎哪里也顾不上自己。
除了上述两个之外,当然还有一个人。 对这些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他们在意的可能除了自己的衣食住以外没有别的。
三、有些人讨厌《资本论》的理由
一般来说,人们对《资本论》冷淡和厌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本的客观原因,它是《资本论》理论(不仅包括结论方面,还包括叙述和分解方面)和现实迅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一致。 应该承认,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方面严重偏离了《资本论》中看到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描述及其理论概括。 主要表现如下
1 .马克思解体的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越来越多的是垄断竞争
2 .马克思解体的是民间资本主义,而现代资本主义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主义(也就是股份制形式的资本主义)
3 .马克思解体的是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已经是后工业资本主义
4 .马克思解体的资本主义的主要阶级结构是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但现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有多样的特征,阶级结构呈现分层的趋势。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经理阶层,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结构本身也有多层化的优势。 例如,除了许多科技工作者、智力工作者、专业技能人员(如会计师、律师、教师、球星、歌手、电影明星等),还有许多个体经营者,如家庭农场主、小型或微型工商企业的广告主等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不是完全没有描写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大调节功能和作用,显然是19世纪无法比拟的。
6 .马克思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但说到底,《资本论》解体的仍然是以劳动为主体的生产方法,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首要优势之一是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的首要因素,在劳动生产中的地位和社会中的
7 .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水平的局限和资本主义自身的不完善,存在着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化,但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实行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化,特别是绝对贫困现象几乎可以忽视
8 .与前面几个相关,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在工人运动空之前发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势比较明显,但现代资本主义由于这几个变化,
9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19世纪,还没有一个国家奉行社会主义。 因此,人们也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抱有期待和理想。 但是,由于20世纪社会主义在一点点的国家建立,最终苏联和东欧各国发生了剧变,人们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及其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在一个人的心中(从一点点的人看来,中国的改革似乎走的是非社会主义道路,
10 .基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水平,19世纪的资本主义在军事装备上还处于常规武器阶段,工人阶级有可能进行巷战取得胜利,但现代资本主义处于核武器阶段,工人阶级几乎没有可能用武力消灭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只能进行合法的斗争
11.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广泛的殖民地,但二战后,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经过非殖民化的过程成为了民族独立国家。 因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与19世纪截然不同,现代发达国家为了征服和掠夺快速发展中国家不依赖武力,而是依赖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互联网进行经济殖民主义,只在必要时武力相威胁
由于现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述的资本主义不同,不仅普通人不相信《资本论》,甚至很多研究《资本论》的人、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的人都开始怀疑, 这些人的理论道路无非两条,一条是转向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条是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和普及中的误解作用。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理论,也是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幸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幸。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乃至中学课程中,在我国的报刊杂志和各种媒体上以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点理论常识在内的各种形式进行了介绍和普及。 这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水平,但另一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 即使是科学理论,也有时只有教条化和通俗化被大众接受。 甚至在自然科学中,爱因斯坦不是说过为了让人们理解时间的相对性,和美女在一起会感觉时间很短吗? 其实,这并不是他科学论述的时间相对性的真正含义。 那个的真正含义一般人不能理解。 但是,爱因斯坦为了让普通人哪怕一点点了解时间的相对存在,也只能扒着肠子举这种生活中的例子。 这样,如果科学家们也像这个例子一样理解他的理论时间相对性概念的真正含义,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也应该被取消。 爱因斯坦有必要论证人生中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吗? 同样的道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推进和普及中也存在。 马克思主义要被人民群众掌握,当然必须教条化、通俗化。 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一般大众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大众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科学事物,一旦通俗化,都离庸俗化不远了。 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评价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其中,失去自我,让人变成昭和人,这恐怕不是个别的现象。
三是角度和价值观的作用。 这些在当代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越来越明显。 由于经济学是一门价值观强烈的社会科学,拥有不同角度和价值观的人,理论方向自然会不同。 例如,在我国,由于需要改革,需要快速发展民间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因此自然存在反映其需要的经济学理论,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我国需要维持社会主义性质,而且面对财富、不仁、贫富分化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抗主流经济学的单方面真理性。 不是已经有了所谓的有钱的经济学家和穷人的经济学家(听说最近又有什么亲近的经济学家)的区别了吗? 其实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经济学家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说话,而是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在我国需要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因素的时期,为穷人说话的经济学家必须比为富人说话的人高尚吗? 更正确吗? 我不知道。 毕竟经济学家也是人,大部分经济学家比普通人更有道德优势,并不具有牺牲精神,有些经济学家比普通人更没有美德。 在这里没有必要指名道姓。 我想每天在网上读新闻的人一定知道这个消息。 经济学理论对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来说,就像土地对农民来说一样,首先是工作问题。 用角度和道德评价经济学家,显然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做法,也不是科学的做法。
当然,即使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的经济学家,也要分别看到不同的类型和性质。 有些来自角度和价值观,有些来自理论认知上的理由。 不能将两者混淆。 不能认为反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的人都一样。
第四个是理论上的理由。 西方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在大学流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数学化。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数学化,哲学色彩很浓。 这种理论形式的差异,是很多年轻学生最初想学习西方经济学,而不想学习《资本论》的重要原因。 我知道数学是形式化的科学,有自己严格的逻辑和推理程序。 正如马克思也说过的,任何科学,只有用数学来表达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 在我国,多少存在着科学崇拜的现象。 任何东西,只要贴上科学的标签,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在一些人看来,不能数学化的东西,不值得称为科学。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样的概念本来就不成立。 持有这种极端观点的人为数不多,但崇拜科学形式的心理很普遍。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角度来说,只有数学化的东西有标准的答案,必须背下来,应付考试。 当然,理论形式只是次要的理由。 我认为即使将《资本论》数学化,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对《资本论》的态度。 将数学纳入《资本论》的理论解释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追求数学化本身为目标。 搞不好反而会扭曲《资本论》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和辩证性。 现在国内有人在做这件事,我不这么做,但我不认为这是中国《资本论》研究迅速发展的根本方向。
这里提供一个兴趣的现象,正是我们人大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实验班(即数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班),去年硕博连报名时,没有一个学生继续读经济学博士。 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本文:《“《资本论》为什么遭那么多人厌恶?”》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