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洋:从“安亭事情”到毛泽东为“全面内战胜利干杯””
1966年11月初,上海工人造反派王洪文等人设立了上海工人革命反叛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未被上海市委承认。 11月10日,王洪文率领2000多名工人,强行登上火车,前往北京请愿。 在安亭站停车后,上了轨道停了车,上海南京铁路的交通中断了近31个小时。 安亭事件后,周恩来主持常务委员会扩大大会,根据中央明确大体情况,陈伯达致电华东局和上海市委,要求工总司做出不折不扣的让步,派张春桥到现场解决。 但是,张春桥到达现场后发表了支持工人的讲话,恢复了铁路交通。
张春桥答应工人提出的条件,是随便决定的,违背了中央的大体。 但是,没办法,要恢复交通,不能对劳动者采取强硬的措施,只能答应他们的条件。 之后,张春桥受到很多人的批评,认为绕开华东局、上海市委的签名是错误的,他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事情到了毛泽东那里,在11月14日召开的会议上,他肯定了张春桥的方法,说先有事实,后有概念,同时要让陈伯达起草工矿公司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文件。 这又是毛泽东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错误行为,也是他独断行动的证据。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延安七大后,毛泽东被赋予了最后的决定权。 这是因为他同意或否决了中央集团的决定,完全符合组织手续,符合中央的规定。
这件事实际上引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也就是说,是否要在工矿公司和农村进行文化大革命。 有些毛泽东因为涉及农业生产问题、亿万人的生活和饮食问题而谨慎。 9月14日批发了周恩来起草的两份文件,规定了工交系统和农村文革运动。 但是,毛泽东一直在努力彻底解决这些地方存在的问题。 1964年12月4日,陈正人写信报告,在洛阳拖拉机厂社会教育蹲守后,一些老干部脱离群众监督违背党的政策为所欲为。 毛泽东在其指示中认为,不处理,就会迅速发展成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 这次文化大革命展开后,这个重大问题也到了必须处理的时候了。 是他支持张春桥,给陈伯达起草工矿公司开展文革的文件。
陈伯达起草的文件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工交座谈会上基本被否定。 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余秋里、谷牧经过调查,制定了《报告纲要》。 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个《纲要》受到文革小组的批评,同样遭到否定。 主持会议的林彪说:“这次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批判干部的运动。 干部多年掌权,只讲荣誉,成绩伟大,不许向人讲缺点。 必须堕落变质。 这次,必须要强行引起大众的大批判! 正是毛泽东掀起文革的可靠人物,才使文革所言简意赅。
于是,事件又回到了起点。 毛泽东让陈伯达重新起草文件,12月9日,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抓住革命,促进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 一般被称为工业十条。 12月15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 从此,文革运动正式进军工矿公司和农村。 正式发行的文件中,保存着在工厂、农村开展文革必须在闲暇时间空的闲暇时间进行的复印件,但一旦开始了大众运动,就不能拘泥于框架。
实质上,余秋里、谷牧的《报告纲要》、彭真的《二月纲要》、刘少奇派的实务小组是一样的,但结局完全不同。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时间点不同,《二月大纲》是文革的开始,反组不可能把文革推向高潮,不跟进解决者。 再者,《报告纲要》是周恩来支持的,不能完全否定。 所以毛泽东听了报告,同意其中的文案,多少参加了一些,不像彭真、刘少奇,完全交给他们自己做。 因此,对起草《报告纲要》的人不追究责任,通过的文件中还保存有原副本。
12月21日,毛泽东的同一个波兰来访者发表讲话时,论述了关于文革的一点问题。 他说。 “首先从学校的学生和机关干部开始,到工厂、农村,组织工人、农民。 这不是别人的问题。 这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 一点也不理解,我们说了很过分。 如果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动派不赞成,我们就会高兴。 他们只赞成我们反对的资产阶级分子。 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动派在中国的希望,就是他们。 同时他们还在党内,早就深入了,有老党员,也有新党员。 我们80%的党员在一九四八年后入党,有些是资产阶级投机者。 领导机关对他们无能为力,所以他们害怕红卫兵。 工厂里要组织红卫兵,农村里也要组织红卫兵。 让我们看看哪个会赢。
毛泽东的这篇讲话,揭示了文革的目的、文革迅速发展的脉络。 对于从机关到工厂、农村存在的许多问题,应对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红卫兵的冲击。 因为他们别无他法。 但是,红卫兵的主体本来就是学生,如果要应对文化行业和党政机关的权威还说得过去,但远远赶不上许多工矿公司和农村独立王国的土皇帝。 对付他们,必须组织以工人农民为中心的新红卫兵,也就是反体制派。 他们知根知底,既有反修防修的国恨,也有平时被打击压抑的私怨。 翻过来看,一定是坚决贯彻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不能像原来的红卫兵小将那样,不了解工农业,成为接班人。 因此,在工厂、农村开展文革,组织反体制派,不仅有反权威,也有培养接班人的意图。
1966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3岁生日,邀请陈伯达、张春桥、王力、关峰、姚文元、戚本禹回家吃饭。 在这期间,他说了一句有名且引起争议的话。 为明年全国全面内战的胜利干杯! 这震惊了现场的人们。 西冯·本禹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 “主席似乎看出了大家对他的话的不理解,吃了几口后,他又接二连三地说。 不仅学生被镇压,政府的反体制派、工厂的反体制派也遭到了包围破坏。 没有大民主,没有小民主。 向领导发表意见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热情洋溢的群众运动一口气进行了冷彻。 被反体制派反对的领导人,以前群众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作为党的驯服工具。 他们这次又煽动群众与群众战斗,组织党团员、积极分子与反体制派战斗。 于是,许多地方在群众中形成了两派,一派发动了革命叛乱,一派必须遵守旧秩序,两派爆发了内战,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武装斗争。 我们必须支持革命的反体制派,向群众宣讲文化大革命的道理,团结大多数,夺取文化大革命的胜利。 )齐本禹回忆录,第543页。 )
后来起草新年元旦社论时,觉得这句话太尖锐了,把全面内战变成了全面阶级斗争。 争论是全面内战还是全面阶级斗争,代表着文革进入新阶段,所以不重要。 但是,熟读毛泽东文案的人可能知道,全面的阶级斗争不是毛泽东的语言,特别是在餐桌口语上,没有革命家的豪迈。
全面内战预示着文革将达到高潮,其最重要的目的——反权威即将拉开帷幕。 对普通人民群众来说,反权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倒眼前的权力派。 是的,越打倒自己的领导人,夺取他们手中的权力,就越没有反权威的教育意义。 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夺权和反权力的斗争。 关于权力的争夺,自古以来就非常激烈,文革中的权力获取也不例外。 在这个混乱、激烈、甚至流血的过程中,所有人都经历了精神洗礼,上了生动的反权威实践课。
“毛泽东是如何走向文革的”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