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邓力群”
参加延安整风全过程的邓力群衷心敬佩人民领袖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 毛泽东对邓力群非常信任,多次给他增加了沉重的责任。 邓力群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学习和推进毛泽东思想,直到生命停止。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邓力群生前担任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两人同为湖南人,但在延安首次得到承认。 参加延安整风全过程的邓力群衷心敬佩人民领袖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 毛泽东对邓力群非常信任,多次给他增加了沉重的责任。 邓力群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学习和推进毛泽东思想,直到生命停止。
邓力群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s2/]
邓力群于1935年参加革命,在北平从事党的组织工作,指导学运。 1937年4月到了延安。 他有着学运领导的豪情和党的地下组织的实务经验,一心想着到前线抗日杀敌,但组织出于实务需要把他留在了延安。 当时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享有很高的威望。 但是刚从北平来的邓力群,还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谁是共产党的领导人。 他在北平读过马列的书,相信马克思主义已经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概念。
邓力群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听毛泽东讲故事是在1938年。 邓力群自己想起了张国焘逃跑后,在延安市内召开了几次曝光张国焘的积极分子会议。 也有去党学校的人。 我也是其中之一,听了毛主席、张闻天、廖承志、朱光的话。 当时,邓力群不仅听毛泽东讲,还听别人讲。 我也听了很多次毛泽东的话。 他想起来了。 在此期间,我还听了毛主席的一点话。 有些在党学校没有说话。 例如,在抗大四大队讲哲学。 我听着,至今仍有印象。 毛主席为了讲述现象和本质,举出了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孙悟空变了变了寺,尾巴无处安放就变成旗杆站在寺后的例子。 二郎无论向右还是向左都看不懂,终于发现了这座寺庙的旗杆为什么站在后面而不是前面,终于意识到了它的绽放。 那时,有一种风气,问毛主席在哪里说话,我们必须跑不远去问问。
那时,党内领导人说了很多话。 邓力群听了,都感到新鲜。 他想起来了,和毛主席的主张有那些不同,我们不知道那些是对的还是错的。 我完全没有这个识别能力,问问就好了。
与那个时期陆续到达延安的革命青年相比,邓力群有几个突出的地方。 一个是在延安之前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理论水平相对较高。 二是文化水平高,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 三是努力学习,邓力群想起来了,在成为教师之前,延安还没找到什么书。 成为教师后,赶上延安,开始自己印刷书籍。 我最开始打印了两本书。 我记得其中一本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 之后,张闻天组织翻译的《列宁选集》20卷、《马恩丛书》10卷相继印刷。 这些书出一卷看一卷,认真读,有了在五班学习的基础,就可以重读这些书了。 四是经过学运和党组织的实务锻炼,积累了实务经验,比较成熟的干部。 五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很高的觉悟。 因此,他一到延安,就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视和重用。 这从他刚到延安不久所担任的职务可以看出,1937年,刚到延安的他担任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师,后来担任马列学院教育处处长、院总支副书记。 邓力群这个职务,比来延安的青年干部们要高。 但是,当时在中共中央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并不能观察到邓力群这位来自北平的年轻干部,邓力群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也并不深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40年代初延安整风。 邓力群晚年想起延安整风时,我在延安马列学院工作,是普通干部,对中央领导层的事件一无所知。
让邓力群真正认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伟大的是延安整风。
据邓力群回忆,延安整风,最初是酝酿和准备阶段,从1940年9月到1942年1月。 到1941年5月,毛主席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我当时以马列学院教育处处长和总支副书记的身份参加了这个报告会,并在杨家岭平时开会的家里亲耳听到了毛主席的报告。 会场设有几十张长凳。 坐在靠近中间的长椅上。 回头一看,王明坐在我后面。 我另一方面感到,我们党内不分高低,不分先后,同志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另一方面,有点无聊,这次会议的王明为什么不坐在前面? 宣布和主持会议的是彭真同志。 他说要开讨论学习的会议,先请毛主席谈谈。 毛主席生动幽默地说了话。 他用明快亲切的语言,有力地批判了教条主义者是只知道书的书呆子,能启发人的思想。 会场的气氛相当热烈,很活跃。 回到马列学院,根据自己的笔记告诉了院部的干部。 对于这样好而深刻的报告,不同层次的人,理解不同。 根据我所接触和间接听说的情况,特别是通常干部和年轻的共产党员,没有注意到接触到中央领导层的分歧。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 所有中央领导同志,无一例外都是有修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我以为毛主席批评的对象是我们十几二十岁,没有实际工作过的毛头年轻人,最多只是批评马列学院和其他学校的教师。
邓力群是第一次听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说法,是陈云的谈话。 他回忆起1942年元旦,中央在杨家岭举行新年团拜会。 陈云同志说,中国共产党成立20多年来,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有成功也有失败。 现在,我认为最大的成绩是我们党培养了领导人。 我们选这个领导人的是毛泽东同志。 陈云同志这样说,我们的印象特别新鲜,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单独提到过领导人毛泽东。 我知道这种情况毛泽东领导的地位在中央内部已经被认识到,之后也得到共产主义国家的赞同。
1941年整风准备阶段,党中央发表了《提高党性的决策》、《关于调查研究的决策》,接着总结了《六大以来》、《两条路线》、《马恩列斯思想做法论》。 这些书都是毛泽东最后审定的。 当时毛泽东为整风的准备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他日以继夜地审定整风文件,又和其他中央领导分头请示人,做整风前的思想工作。 当时邓力群所在的政治研究室,是毛泽东找人谈话的重点。 有一次,毛泽东找了陈伯达、邓力群、张仲实、丁冬放、于炳然五个人一起去谈话。 地点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二楼,对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说五个人同时记得。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集中讨论了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问题。 有些话相当尖锐,批判教条主义不如狗屎,狗屎肥,教条主义不肥。 这是邓力群第一次当面听毛泽东讲话。 邓力群当时不能理解毛泽东谈话的深意,听了毛泽东讽刺教条主义的话觉得有点刺耳。
延安整风的开展,使邓小平力群真正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1942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接下来是“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邓力群回忆说,这两份报告就像巨石击水一样,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和新党员中。 这两份报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大家从新的高度、新的立场开始审视问题,重新认识党的历史。
邓力群参加延安整风时,精心研究的书是《两条路线》。 邓力群说:“任何事件,如果不知道物品,物品比物品更可怕。 《两条路线》这本书里既有正确的文件,也有错误的复印件。 党的历史是如何迅速发展的,看看这些文件就明白了。 这份文件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那份文件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通过比较,是非分明,功过也很明确。 党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正确的路线和错误的路线。 正确的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错误的路线以王明等人为代表。
让邓力群由衷佩服的,不仅是毛泽东历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中掌舵的本领,也是毛泽东在整风中掌舵的本领。 邓力群在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由衷地钦佩毛泽东。 毛主席展示了他掌舵的本领,说对问题要抓住时机,抓住火候,抓住了就用最好的方法处理。 比如,拿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全体合法不合法的问题来说,根据当时同志的说法,王明等人叫篡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不合法。 这样的话,不是别人的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很多人的问题,那个党很不安宁。 毛主席说四中全会是合法的,但是手续不完整。 这样,一群人解脱了,党内其他同志也很佩服,大家心中的石头都掉了。 事件往往就是这样,批判错误,充分暴露错误后,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是巩固正确认知非常重要的一环。 毛主席之所以聪明,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心血来潮,是因为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当一股潮流汹涌而来时,毛主席总是陷入动荡的世界。 所谓‘ 反潮流也不是空,而是基于他对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科学考察。
通过延安整风,邓力群切实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伟大,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拥戴领导者毛泽东,重复毛泽东思想,走向基层理论与现实相联系,是邓力群终生不后悔的选择。 他说。 “作为一个想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奋斗到底的共产党员,当他认识到路在何方,就在自己脚下,走向群众,走向基层,走向实际的时候,他决不犹豫。
邓力群和毛泽东一起看书
关于毛泽东和邓力群的关系,邓力群不可能不谈论和毛泽东一起读两本书。 因为毛泽东在一生中非常重要,他自己也是特别重视的活动。 邓力群和毛泽东一起读书也是一生难忘的,直到晚年一直萦绕在心中。 邓力群生前曾有幸听到毛主席的讲话,说几十年来,灵魂连接梦想,毛主席为整理、出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注释和谈话而工作,没有舍弃。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发现中国经济建设存在一点问题,觉得中国共产党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为此,了解苏联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教训至关重要。 为此,毛泽东在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上,1959年8月庐山会议上,两次都建议全党干部读书,同时特别指出要点的是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社会主义部分)以下 在这方面,毛泽东也树立了榜样。 庐山会议后,他专门安排了一会儿再读这两本书。 这次毛泽东读书与以往不同,目的明确,是为了借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为此,他特地选了四个人和他一起读。 这四个人是陈伯达、邓力群、胡绳、田家英。 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特别是挑几个人和他一起读特定的书是唯一的一次,可见这次读书,意义非常小。
在和毛泽东一起读书的4人中,陈伯达、田家英是毛泽东的秘书,胡绳是经常为毛泽东收集学习资料的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陈、田、胡是毛泽东身边的员工,但邓力群不是。 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邓力群和他一起读书? 其首要原因是邓小平力群受到毛泽东的信任。 延安毛泽东与邓力群接触后,经过延安整风,邓力群已经成为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经受了考验,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邓力群在调整延安、东北、新疆或中央业务后,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 对此,一直关注党内学习状况的毛泽东知道。 第三,他在北京大学学习经济后,在研究经济问题方面也很有成绩,写过深入而有影响力的经济问题报告和文案,是党内不太了解经济理论的领导干部。 四、他曾在刘少奇身边,没有秘书的名义,但从事秘书工作,是刘少奇实质性的第一秘书,这个地位非常重要。 五、邓力群此前曾深入研究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问题,1955年9月发表的《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分配问题》一文很有影响力。 《红旗》杂志5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方面的复印件,往往是他或他与其他同志一起核查、编辑决定发表的。 由于这些因素,毛泽东不仅选择邓力群和自己一起读书,而且在陪伴自己读书的人中,地位不一般,只排在毛泽东第一秘书陈伯达之后。 毛泽东这次集中看的是两本书,时间是1959年12月上旬到1960年2月9日,地点在杭州的刘庄。 1960年初的上海会议之后,毛泽东又带了四个人去广州白云山,把在刘庄还没读过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第34章、35章、36章,以及结语全部看完。 邓力群想起了毛泽东和他们一起读书的细节,其中说:
毛主席亲自安排了这次读书活动,决定每天下午一起读书,并命令胡绳、田家英和我交替朗读、边读边讨论。 我们三个又商量了一下,分工了。 他们俩交替朗读,我做记录。 12月10日开始看书,边读边开会,听毛主席讲话,大家也插了几句话。 毛主席一开始没有观察我们的分工,而是问我:“你怎么不读? 我说:“我的口音不标准。 毛主席看着我,知道我在记录,什么也没说。
负责记录的邓力群极其重视毛泽东在这次读书中发表的谈话。 他晚年回忆说,读书时,他紧挨着毛泽东坐着,不仅逐字记录了毛泽东发表的谈话,还看着毛泽东在书上划线和写作。 当时,毛泽东一边听朗诵,一边看书,有时在一点提法下面划横线,在旁边划竖线,做记号。 毛泽东划线和做记号的时候,邓力群也和他一起把自己看的书画得一样,从头到尾都一样。 在一段中,毛泽东在划掉后发表了讨论。 是长还是短。 邓力群把毛泽东的这些讨论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在有些段落中,毛泽东不发表议论,赞成同意正确,不同意不正确,或者只说一两句话。 这样肯定或否定的评论,邓力群记录在自己读的教科书上。 在一段中,毛泽东划了一条道路,既没有讨论,也没有说对或错。 邓力群也一样画道道。 下午看书后,邓力群当天晚上整理记录。 为了保证准确,第二天上午再整理一次。 请周恩来秘书梅行一起整理。 整理后,让胡绳、田家英看,胡、田更改个别的复印件。 离开杭州之前,邓力群把已读部分的谈话记录整理成了册子。 1月4日,他们将随毛泽东离开杭州,前往上海参加1月7日至17日在那里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5日下午,毛泽东和他们在上海站停车的列车上读完了第33章。 邓力群很快就整理完了新记录,和此前汇编在册子里的记录装订一起,《读<;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社会主义部分》笔记,报送中央办公厅印制、分发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邓力群记录整理的毛泽东读了两本书的谈话和注释,涉及两大问题。 一个是苏联42年的历史和现实,另一个是新中国10年的历史和现实。 他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洞察。 蕴含着毛泽东独创的理论成果,第一是政治经济学,还涉及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科学等许多学科,是毛泽东在《关于十大关系》《关于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后,再次重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
几十年后,邓力群对毛泽东生前留下的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有了自己的评价,他说,毛主席阅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谈话和注释,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20世纪90年代,邓力群在指导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时,多次讲述自己对毛泽东读书对话的体验。 其中,毛泽东结合苏联和中国的经验谈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体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问题上批评教科书观点的体会,毛泽东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缺点上批评科学书问题的体会,毛泽东有点 邓力群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提供资料,还开出了自己的工资,少量印刷了毛泽东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谈话和注释,作为参考资料。
邓力群一生推广毛泽东思想
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了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深刻的认识开始,邓力群就坚守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以学习、推进和贯彻毛泽东思想为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一生贯彻到生命停止为止。
20世纪80年代初,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发动非毛化思潮,否定和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力群站出来坚决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邓力群及时发现了1979年3月党的理论务虚会上出现的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倾向,并向胡乔木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来否定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认为不批判地制止就有可能蔓延。 胡乔木和邓力群一起向邓小平发表了意见。 邓小平完全赞同他们的意见,同时决定亲自出席并发表演说。 3月30日,邓小平发表“重复四项基本大体”重要讲话,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仅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而且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邓小平的演讲捍卫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击退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攻击,统一了全党思想,邓力群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毛泽东热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邓力群科学分析了毛泽东热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无论如何,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都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空不仅改变了中国现代的历史,也必将极大地影响今后的历史 &lsquo; 从主导方面看,毛泽东热是一种健康、进步、孕育希望的现象,它是聚集的因素、求知心的因素、团结的因素、稳定的因素。
1991年,年迈的邓力群在赴北京大学参加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六周年座谈会上发表“学习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革命家”的演说,用毛泽东的历史和事迹,高度概括了毛泽东的优势和优秀品质,讲述了毛泽东本人的历史。
1991年12月25日,邓力群在毛泽东研究评价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我们的斗争需要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提出了毛泽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新观点。 毛泽东未成古代,他耸立在世界面前的巍峨形象没有消失,他创造的事业继续迅速发展。 越往后走,毛泽东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大。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接受过严酷现实教育的人们都需要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 邓力群在世界范围内看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历史价值,展示了他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视野之大,体现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眼睛。 他的这个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推进世界范围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90年代末,邓力群在研究中提出,在比较毛泽东和社会主义建设开拓者,进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毛泽东比列宁和斯大林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的观点。 2000年12月26日,享年85岁的邓力群在现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召开的毛泽东诞辰107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20世纪和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发言,20世纪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两次伟大革命的胜利。 一个是1917年俄罗斯10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个伟大的胜利是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是毛泽东。 邓力群在比较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位伟人后指出,从国际角度来说,毛主席和列宁、斯大林一样,有与帝国主义国家、外国资产阶级联合的经历,也有与他们战斗的经历。 在国内方面,列宁、斯大林和国内资产阶级只有斗争的经验,没有联合的经验。 毛泽东不仅有与国内资产阶级战斗的经验,也有与国内资产阶级联合的经验。 不仅在革命时期进行斗争、进行联合,而且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乃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资产阶级都采取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邓力群90后特别注重研究和推进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认为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在他的倡导和指导下,理论界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邓力群近百岁了也很在意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每次同志拜访他,他都要听他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情况,了解有什么新的学术进展和学术观点,同时谈谈自己的观点,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推广提供重要的指导 可以说邓力群推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直到生命停止。
本文:《“毛泽东与邓力群”》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