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 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0
  • 快审网站:0
  • 待审网站:3
  • 文章:1161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发布日期:2021-06-01 12:21:02 浏览:

现在,在平面媒体的投稿中,抗战中的国军形象越来越高,战斗力更强。 这个形象的形成首先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有点军事迷很重。 他们在寻找有点旧的材料,但缺乏仔细的辨别比,对国民党出于各种需要而推行的和史实没有区别。 由此将国民党当时推行的大捷作为真实的历史。 所以很惊讶,元国军在抗战中如此胜利吗! 有这么多战神! 还有不满,这些胜利,这些战神,都被党派偏见淹没了! 另一个源头是抗日神剧。 这些抗日神剧不尊重历史,只是以某件历史性的事为幌子,编造一些废话。 为了收视率,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主角必须偶像化,情节必须奇妙曲折,桥段必须激烈精彩。 为了清洁场面,各种现代受欢迎的战争元素也被整合到抗日神剧中。 例如最具代表性的特种作战、狙击手等。 因此,电视剧中出现的国军,往往全员到齐,年轻的国军指挥官(主角)乘坐着美国吉普车,英俊潇洒,往往周围都是英俊的女国军军官。 如果看太多这样的影像的话,一些青少年会无意识地将它作为历史,想象历史。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看到这些国家军队的巨大形象,没能对抗战中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发表自己的意见。

首先,我要对在抗战中,在民族解放中献身的国军士兵表示敬意。 这里只是在说国军的战斗力。

本文的资料基本上来自三本书。 一本是黄仁宇《从大历史的立场读蒋介石日记》。 黄仁宇是历史学家,在国军军校学习,听蒋介石训话,抗战时是国军军官。 他以宏大的历史考察历史细节,体验国军生活,尊敬蒋介石,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一样有历史贡献。 黄仁宇对蒋和国军队有着同情的理解。 他谈论国军的问题应该能超越国军粉丝所担心的党派偏见。 另一本书是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 白修德是美国记者,不客气。 他是谴责蒋介石和国民党的。 黄仁宇认为,白修德把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许多问题归结为蒋介石个人的道德,有失偏颇。 但是,从总结来看,白修德书中描绘的各种见闻都符合当时的历史。 黄仁宇书中的一点事例,也来自于白修德的这本书。 另一部是《张发奎口述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张发奎是国军名将,抗日时期是第四战区司令。 这本书是他在晚年采访哥伦比亚研究者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史料写成的,其中对国军、知名将领、领导人有坦率的评论,这些评论加括号,生前未发表。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国军抗战中后期的小大捷是谎话。 客观地说,它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国民政府也有据此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想法。 但是,假货是假货。 这里摘录了黄仁宇的几句话,不多做说明。

【武汉会战后】人员的武器装备急剧退化,推进机构报告的捷克信,通常几乎没有实质性。 更大的困难是后方社会的景象。 】

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政府歼灭敌人4万人,宣布俘虏269人。 蒋介石在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讲话说:就像这次长沙会战一样,我们有这样充足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 … 就算没有1万名俘虏,也一定会有一千人! 没有1000,总是有100! 没有一百,少说应该有十个人,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了!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虚报战功,夸大战果,是古今中外交战国常见的现象。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其虚报和夸张的说法是,以败北为胜利,以敌人自动后退为大胜,并不像国军那样始终如一。 特别是在军队兵员的资质、装备训练、补给安排不如人的情况下,虚张声势是难以置信的。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说:

【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 我对此并不惊讶。 其实我们打过好几次败仗。 三次所谓长沙大捷( 1939年秋、1941年、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 )和所谓粤北大捷相似。 敌军的志向不在长沙。 那就像不在韶关一样,他们只是假装攻击。 我的见解是简单的理由。 我感觉敌人能够攻占他们想要的目标。 如果他们没有占领任何地方,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 抗日战争期间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 】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这些大捷不可靠的地方在于后期军队在抗战中的战斗力。

抗战初期,在国军有斗志、有武器物资储备的情况下,国军与日军的战斗力是1比5。 通常,在国军士兵人数与日军5比1的情况下,是无法获胜的。 正如蒋介石日记中所说,日军是一个师,我军以八师或十师对战,但没能战胜敌军。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到了抗战后期,总结起来,由于武器落后、弹药补充不足、官兵战斗素养各部门参差不齐、协同能力低下,再加上军队高层腐败、军纪恶化,国军战斗力急剧下降。

是国军中后期战斗力,最证明问题的是豫湘桂之战。 说失去失地,垮了几千公里,绝不为过。 1944年,法西斯三国已经呈现败局。 这一年,强弩之末的日军,有8个月的时间从河南飞往桂林。 国军损失在50万人以上。 在很多战斗中,国军一触即发,或者不战而退。 当然,其中也有第十军血腥衡阳47天这样的少数血腥战役,但都是守城。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第十军在衡阳孤城出乎意料地抗击日军长达47天。 在大崩溃中,第十军的血腥战斗引起了国民和世界的关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军的形象。 衡阳是战术要地,势在必行。 而战役的胜负关系到国军的国际声誉,关系到国民政府乃至中国在反法西斯国际阵营的形象和地位。 第十军在衡阳打了一场血战,给了国军机会。 国军必须反击,取得漂亮的胜利。 这次反击是为了国民政府的存亡,也见于英美。 蒋介石集结军队反击衡阳外日军,严令解除衡阳的包围。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美国记者白修德与六十二军回到衡阳作战。 描绘行军和战斗的场面。

【我和六十二军一起前往日军包围圈… … 山脚下都是人… … 三个身体中有一个拿着步枪。 剩下的人是军需品、电话线、米袋、机枪的零件… … 虽然很强,是茶色,但是很瘦。 他们的枪很旧,他们草绿色的制服破烂不堪,每个腰间挂着两颗手榴弹,每个脖子上围着一个蓝布长袋,袋子里塞满了大米,它是前线唯一的口粮… … 他们的脚在草鞋上破烂不堪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第二天早上3点30分,攻击开始了。 日军驻扎在衡阳以南的高山上,六十二军的部队正前往高山对面比较低的山背。 攻击的一师有两门法国式的七五炮,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还有9门迫击炮。 这个师团有两百发七五炮炮弹,所以用燃气炮弹像守财奴一个人的金洋铉。 从凌晨3点30分到中午,华军爬上日军阵地的斜坡,他们的步枪和刺刀试图击毙或刺伤敌人,但中午日军还在那里。 中国迫击炮间歇性地在日军把守的山上鸣响; 机枪和步枪在夏天的酷暑中,间隔很长才热闹起来; 整个前线没有一点动静。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我们等了三天,看到了反攻的进行。 然后我们绕到后面回家了。 我知道我们能看到的是攻势,没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了。 能流血能肉的事,中国士兵都在做。

日军在衡阳附近停了一个多月,他们不过是在重组部队。 中央政府把其他军队累坏了,派了一军又一军到包围线,设法冲进去。 实际上,中国军队总共有10万人的景象试图冲进敌军2万5千人的防线。 】

黄仁宇对白修德的这一记录提出了质疑。 引用了日方防守队的战斗记录资料。 日本方面在六十二军的攻击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白修德的问题是以美军的标准来衡量国军的装备。 而且,他只是在后面观战三天。 不是战斗的全部记录。 但作为当时国军作战能力最生动的描写,值得借鉴。 在反攻衡阳,六十二军已经打得很好。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衡阳失守后,日军开始将目标瞄准广西桂林。 第四战区的张发奎描述了这个地区的战斗。 张奎没有职务权限,指挥中央军不容易。 回忆录中,张发奎这位曾经的北伐名将,不知防卫,随后失守、撤退、崩溃、失守、崩溃,直到日本停止攻击。 以下摘自张发奎回忆录: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1944年6月,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官韦云淞奉命兼任桂林城防司令。 他表示乐观,有信心保卫桂林。 蒋介石命令遵守三个月。

1944年9月,桂林以北全州,蒋介石命令九十三军(蒋介石嫡流部队)死守三个月。 90三军装备的美国装备卡宾枪和冲锋枪。 九十三军的军长以前是猛将。 我(张发奎,以下所有) )认为城内外没有公务,三天也守不住。

9月11日,我给蒋介石打电话,认为保护三个月是不可能的。 但是,全州囤积大量物资,希望陈牧农坚守两周,撤出大量军需物资,9月27日九十三军后撤。 蒋介石答应了。 陈牧农感谢我。

同日,九十二军第一支黄沙河的部队没有抵抗,而是在全县的主要阵地… … 敌人逼近全州时,陈牧农在恐惧中,坐满弹药和粮食的仓库… … 9月13日晚,陈牧农撤出全州。 他有最精良的装备,但不能赢得胜利!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梧州9月20日放弃守,容县22日放弃守。

中央军校六分校毕业生防守的龙虎于9月25日放弃防守。

11月9日,韦云淞从桂林打来电话,说敌军占领了省政府所在地。 要求蒋介石允许桂林守备队突破,但未被允许。

韦云淞逃出了桂林。 城防司令一走,部下无法继续抵抗,有些人突围,死伤惨重。

三十一军这么快就放弃桂林,我(张发奎)也很惊讶。 (三十一军属于桂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子弟兵。 桂林在抗战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桂系的大本营。 桂军在国内也能打仗。 所以张发奎感叹这个! )

关于柳州,我们没有接战。 是的,在柳州一直没有抵抗。

11月21日,蒋先生在我部宣布南丹和六寨退… … 第二天,我到达南丹时,九十七军的陈素农… … 我还见到了汤恩伯的副手孙元良。 我命令九十七军防守金城江。

11月24日,我抵达六寨… … 令我惊讶的是,负责防守金城江的孙元良已经到了六寨,他跑得这么快,怕死!

11月28日,我离开六寨经独山去了都匀。 贵州的局势也乱了。 28日,敌军占领南丹,越过黔桂边界进入贵州,追击我军… … 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新血液部队。 】

从张奎的回忆来看,说军队没有斗志,不卖命也不为过。

  

在有名的抗日剧《亮剑》中,晋军楚云飞在平安县大战后与参谋长解体。 其中有几句台词的宗旨是,过去国军不能与日军面对面激战。 现在,经过多年的经营储备,装备上来了,战斗力也提高了,还可以和日军进行炮击战。 消遣似乎很好。 但是,很遗憾,这是作者编剧想的。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武汉会战后,国军退守内陆,大西南川滇黔成为大后方。 国军之后物资的困难凸显出来了。

中国本来工业就很落后,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的工厂数量只有全国的6%,发电量为全国的4%。 截至1939年,内陆各省每年只生产1200吨铜铁。 之后,经过资源委员会的经营,产量增加了10倍,但1944年只有1万吨。

武器弹药需要钢铁。 这么多钢铁怎么能支持几百万大军?

抗战期间,加上上海的五千多家工厂和江南各地,搬到内陆的不过200多家。 从武汉调入150多所房子。 1940年不过4500家。 这些工厂可以生产一定的消费品,但对战争的贡献甚微。

关于重工业和战术物资,这里有一些数据。 摘自《抗战大后方工业研究》一书。

战前重要的军事物资:

【石油、汽油年产量200吨,自给率0.2%;

钢铁30000吨,自给率5%;

车辆船舶,自给率16.5%;

水力发电、冶金、机械、电器、兵器等重工业:

工厂数量占工厂概要的14.72%;

资本额,18.27%;

劳动者人数,5.74%。 】

可以说中国战前的重工业极其薄弱。 1936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重工业三年计划”和“兵工五年计划”。 看时间,想想日军占领的速度,这些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大部分还没有完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以重庆为中心,建设了32家兵工厂。 经过努力,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1943年,大后方兵站各工厂可以年产。 七步枪66831只,七九枪弹14405万粒; 轻机枪9390挺重机枪2940挺八迫击炮1381门,炮弹715979枚; 手榴弹2733千枚; 六厘米迫击炮1100门,炮弹203118; 三七战防炮40门。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国民政府的兵工厂只能生产一点轻武器和弹药。 无法生产真正的大口径大炮。

关于轻武器,他认为国家军队有300万军队,于1943年1年生产,七九步枪弹每人48枚,手榴弹每人不足1枚。

那么,可以买吗?

国民党政府成立以来,1931年关税自主,随后食盐公卖,废除厘米通道,开始征税,也发行公债。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工商金融业发达。 因此,国民政府的财政有了很大的增长。 因为蒋介石有能力购买德国式武器装备部队。 然而,武汉会战后,财源完全流失,但军队却大幅膨胀。 蒋介石装备的德国式装备师,也几乎没有消耗。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因为自己不能生产,所以只能依赖外援。

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四条生命线。 第一条、以兰州为枢纽的西部交通线。 从1938年到1940年,苏联为了牵制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军事物资。 第二条是目前越南海防港至昆明的滇越铁路,境外华人、其他国家支援的物资、商贸货物从海防登陆,通过广西运往昆明。 1940年,法国政府在日本的威胁下关闭了这条运输线。 第三条是滇缅公路,这是最有名的运输线。 这条路建于1938年。 20万工人,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通往缅甸首府仰光的公路。 这条道路可以避免日本的威胁。 抗日战争初期,军队的武器、维持经济运行的物资、中国无法生产的各种物资,都依靠这条道路。 1942年8月,缅甸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 之后,美国开辟了从印度飞跃到喜马拉雅空中的运输线,即第四生命线,被称为驼峰运输线。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到了1943年,国民政府只依赖驼背运输线。

数百万军队的装备,怎样才能用一条空的运输线支撑?

关于这个驼峰空运输的话,其中大部分都充满了美军的飞行队。 只给中国一部分。

现在常说美国援助的美国装备。 真正装备的是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部分。 这也是国军战斗力最强的。 中国国内部分滇缅远征军,1942年-1944年9月,美国运往云南交给中国远征军的武器数量为:冲锋枪2724支、步枪20000支、机枪663支、迫击炮284支、火箭炮524支、山炮302支 中国远征军有18个师。 尽管如此,这些部队还是属于国军的精锐。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但是,国军有300万以上的军队呢。

抗战时期,美国原本计划援助中国60个师的装备,但21个师的武器全部被英国挪用,只有39个师的武器最终在46年间全部交付给了国军。 (数字来自新闻网站《中国远征军70周年纪念》)

有限的美国援助物资,有一部分储备,没有发给部队,特别是非嫡流部队。

1944年10月,斯坦威来到柳州巡视。 他问张发奎部队是否有吉普车、冲锋枪和发射器。 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说没什么。 史蒂夫惊讶地向张发奎专门分配了一辆吉普车、四把冲锋枪、一把卡宾枪和12套无线电设备。 前面提到的反攻衡阳的黄涛六十二军军长,看到这个新装备,说:“这把卡宾枪很棒,给我吧。” 张62;拒绝了,黄涛生气地走了。 张发奎又想到指挥作战,赶紧请副官送卡宾枪。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战地司令和主力军军长在为卡宾枪打架!

但是,可悲的是,全州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却被九十三军点燃!

1944年11月14日,宜山失守。 政府命令张发奎炸毁怀远以东十几列卡车。 车上有大量的美援武器、弹药、医药和通信设备。 张奎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物资。 当时来不及搬运,在爆炸之前,身边的警卫队和特警团必须尽量拥有。 冲锋枪,卡宾枪,能拿多少!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看这里,真无语!

  

据黄仁宇推算,国军工厂每月最多生产1500万枚步枪弹,平均每名士兵4枚。 笔者之前计算的1943年的七九式子弹每个士兵每年48发。 两者一致。

白修德估计,楚缅公路开通时,中国有1万5千辆汽车。 3年后,由于维护不足,只行驶了5000辆。 1943年,每天西南的重要干线平均只有123辆车辆。 一辆军车运送物资23吨。

这种武器生产和物资运输,军队的情况可想而知。

黄仁宇兵学校毕业后,在第14师团当上尉排长。 他想起来了:

【我当上尉排长的时候,士兵没有牙刷、肥皂、毛巾。 全都用粗布洗脸,一个士兵眼睛发炎,第二天十个人发炎。 第十四师是国军强队,但1941年士兵们没有换衣服,晴天必须全队沐浴在河里,所以把身上的衣服洗干净,晾在树枝上。 】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黄仁宇当时月薪42元,制服是自带的。 在云南驻地村镇吃一碗面法币三元。 当地土匪买轻机枪,每挺7000元。 这是上等兵40年的工资。 一些部队晚上把枪关在枪套里,以防士兵持枪逃跑。

事实上,武汉会战的时候,国军的装备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湖口马当要塞是武汉的入口。 马要塞陷落后,德国顾问报告说机枪迫击炮是全系废铁,步枪使用者不到半数。

然后,退到西南后,国军的武器、物资又大幅下降。

黄仁宇说,自己当了下级军官,带着36名士兵,惶惶不可终日。

从这样的装备情况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国军打了这么多会战,几乎很少主动攻击。 除了争夺一些战术命脉之外,如果日军不来攻击,国军应该不会主动出击。

军队的装备、物资储备、运输能力乃至工业支援能力,都无法支撑大兵团的大规模反攻。

所以,白修德说这支军队,竟然堵塞了日军的六年,这是那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中最值得观察的。 它能在作战中取得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 其最大的胜利是活下去,站起来,承受住自己政府和社会崩溃的压力。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 国军战斗力弱的,不仅仅是武器物资,还有人。

这里我要谈两点。 官兵关系和居民关系。

关于官兵关系。 白修德的《中国惊雷》中有《命中注定的中国士兵》,从征兵开始,包括食物、医疗、地位等。 如果有有趣的朋友的话请看看。

在抗战中,国民党征兵抓壮丁为人们所诟病。 需要战争动员。 问题的时候,国民党不是征兵,而且抓住了,中间有各种赚钱的猫。 比如,有钱人家里花钱找替补,中途随便抓人壮丁。 而且,对这些兵员,也不爱护,其中大部分兵员在路上病死。 郭沫若抗战的回忆《洪波曲》中也有记载。 一天,郭沫若在重庆的某个地方发现了许多乞丐,被绑着手,脸上乱蓬蓬的。 听着,这是新征聘的兵员,担心逃跑。 郭沫若想起了在哪个乞丐眼里,或者愤怒,或者茫然。 到了抗战后期,兵员的素质急剧下降。 新兵训练结束来到军队,也没有地位。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然而,相反,军队高级官员奢华腐败。 一空吃饷,许多部队的编制和人数参差不齐,其中军饷被用于官员贪污。 高级官员还使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走私和出售武器。

这样,军官和士兵自然远离德国,军心涣散。

怀特修德的记载:

【有八百人的部队从华北甘肃出发,地点和白修德不对,翻译不对,行军到昆明上美军培训班,途中两百人病死,三百人开小差。 另外,从华北向南行军可能会很开心,但也可能不开心。 个人的观点决定了通过四川。 这个师的许多士兵是从四川征聘的。 这个师团出发时有7千人,但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3千人。 因为排着队的人失踪了,回家了。 】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抗战后期,军民关系也越来越差。

在豫桂战争中,驻扎在河南省的汤恩伯部军纪太差,当地农民趁国军战败击退了国军。

实际上,平民与国军关系恶化是普遍的现象。

怀特修德说:

【蔓延在中国军队内部的残酷和痛苦,不仅会使高级军官和参谋堕落,还会使普通士兵恶化。 】

白修德记述了这样的事情。

1943年,鄂西大捷接受记者采访,该副本未刊登,白修德记录如下。 据采访,没有大的胜利,国军损失了7万到8万人,敌军损失了3千到4千人。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意识到了人民的冷淡。 在敌人到达泽县和津市之前,形势危急时,当地驻军命令人民避难,一家只能剩下一人。 两天后,有命令撤离人们的集体,一个也不能留下。 如有违反,则以汉奸论罪。 民离开后,驻军将全城抢劫、抢劫的东西运走。 年纪太大不能离家的人和不想出门的人,全部杀掉。 有时连同房子一起烧掉… … 老百姓用手势偷偷告诉记者四十四军干的,八十七军也是这样,大家都说敌军比国军好多了。 他们说起国军,就好像那不是自己的军队一样,以为自己是第三者。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1944年桂柳之战大败后,张发奎反省说:

【广西人民对国军的态度比以前更差了。 他们以前经常合作。 态度改变的原因是我们的军纪变差了,这次没有疏通就一起撤退了。 】

关于韦云淞守桂林,根据《张发奎口述自传》第282页的附注3,桂林原市政府、警察局协助部队维持秩序,留给各家壮丁独自守护私人财物,紧急避难。 城内只剩下防守部队。 守城官兵纪律松弛,各想各的。 城防司令韦云淞、军长赫维珍、师长许高阳等,领取全军月薪3个工资和主副伙食费后,90%回家,拿着仅有10%的经费进城。 他们打算为桂林失守创造国难的财产。 下级官兵每天晚上四次到民宅翻箱子,搜财物,鸡杀鸡,看狗? 狗把居民遗留在桂林的财物都抢光了。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这样的子弟兵,老百姓怎么会拥戴呢?

国军从上到下,可以说已经开始大面积崩溃。

这里以第四军为例。 第四军因北伐而闻名,被称为铁军,张发奎在1932年之前一直是该军的老长官。 1944年,第四军保卫长沙。 长沙沦陷,第四军损失惨重,军长张德可以被枪毙。 张发奎想起来说:

【长沙沦陷前,冯玉祥旧部、军委第四军风纪巡逻团主任委员石敬亭在长沙居住的第四军巡逻后,路过柳州。 他这样对我说。 ‘ 小华,我来告诉你一下。 第四军没有希望了,那军纪很差。 他说张德本应该视察部队视察防御工事接近士兵,但沉浸在绘画、书法和诗中。 】

“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这就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军!

【梁孝,察网专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

本文:《“抗战中后期真实的国军”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