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 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0
  • 快审网站:0
  • 待审网站:3
  • 文章:11633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发布日期:2021-05-31 18:48:02 浏览: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社会还处于过渡期,没有来得及制定宪法。 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但是毛泽东考虑的是制定宪法这件大事情。 根据他的设想,新中国制定宪法,需要三年的准备期,中央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 截至1952年10月,毛泽东为期3年的筹备期结束,立即将制宪工作提上了中央日程。 根据他的建议,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计划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 通知中的第一个文案是毛泽东的评价和决定:三年筹备期已经顺利完成,定于1953年2月召开党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大,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计划纲要,修订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面临变化期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事件,全国人大未能于1953年2月如期召开。 毛泽东的意见是,全国人大未能按时召开,但制宪工作并未停止,而是一直在进行,而且,毛泽东决定亲自主导和抓住这个国家的大事。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个制宪的推动者。 他认为,我们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国家需要宪法。 能否成功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得到广大群众支持的这部宪法,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紧密团结全国各方面政治力量建设新国家的大事。 之后的1954年6月14日,他说了以下话。 “团体有章程,国家也有章程,宪法是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大致固定人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使全国人民有清晰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清晰确定的正确道路,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如此重视制宪工作,他的准备当然也很细致。 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制定宪法,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但在程序上必须由政协发起。 根据这一安排,周恩来要在1952年12月24日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在就要准备起草宪法。 全国政协常委同意周恩来的建议后,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制定宪法。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认为,制宪不是中国共产党一党的事件,必须和党外人士齐声听取意见,但民主党派和民主主义者一定有他们的想法。 他决定开两个座谈会。 一个是1953年1月11日毛泽东亲自召集18名党外人士召开的座谈会,一个是周恩来1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座谈会。 两次会议的主要文案都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制定宪法的问题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见。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果然如毛泽东所料,在制宪事件中,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有思想变动。 两次座谈会上民主气氛很浓,参加者坦率地谈,有什么想法,都谈了。 毛泽东、周恩来首先是听、记、适当解释。 通过两次会议,反映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有以下担忧。 宪法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制定宪法有什么用? 现在有制定宪法的可能性吗? 没有困难吗? 制定宪法对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是不是不利? 虽然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谈的,但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的首要顾虑是,制定宪法后,民族资产阶级是否会被排除在政权之外,今后不是只有共产党计算了吗?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 照片是1953年12月8日,毛泽东在北京市中南海选区参加基础投票。

毛泽东邀请周恩来到中南海他的住处,两人反复研究了两次会议上反映的意见,商量了充当民主主义者的方案。 决策由毛泽东亲自进行说明工作。 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就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的担忧进行了对比说明和证明。 毛泽东说,现在提出制宪是因为在大陆的军事行动基本完成,土改也基本结束,现在全国各界人民都组织起来了,制宪的条件已经具备,提出制宪正是时候。 我们制定宪法的目的不是谋取共产党一党的私利,而是更加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国家建设,完成抗美援朝的任务。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照顾多数,而且照顾少数。 人民效忠国家、工作、取得相当成绩、对人民态度比较好的,有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的代表人物。 毛泽东说,制定宪法是民主的,先搞选举法本身就是民主的。 我们都争夺过民主主义。 我们从清朝末期开始争夺这个民主主义,争夺了五六十年。 我们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清朝要求民主,北洋要求民主。 之后,我们向蒋介石要求民主。 现在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制定宪法是要体现民主主义。 宪法很难制定,建国后,我们做了一些事。 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进行了土改,镇压了反革命,恢复了经济。 制定宪法和那几件事相比,困难要小得多。 只要我们训练干部,抓好实务部署,就能搞好选举,就能顺利召开全国人大,就能制定好宪法。 制定宪法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孙中山制定了临时条约法,短短几天,我们就制定了《共同纲领》,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即使现在我们制定宪法,也一定会成功。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周恩来也继续进行了说明工作。 他说制定宪法,有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应付的。 我们制定的宪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我们制定宪法,只规定现在要做的事。 我们必须制定的是现阶段的宪法。

为了做好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相通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不厌其烦地召开了多次民主人士会议,多次进行了说服和说明,终于统一了民主人士的思想,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1953年召开了人民按普通选举方式产生的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宪法,批准了国家五年建设计划纲要, 但是,为了从容不迫,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国人大的召开日期还未确定。 中央政府委员会的决议还决定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起草委员会。 毛泽东带头起草宪法这个重要的文案就是这样决定的。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在全国举行普选、准备举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过程中,许多人,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人士对今后中国不举行政治协商会议表示怀疑。 他们担心,今后将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建立各级新的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还需要吗? 如果,任务是什么? 对此,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也备受关注。 毛泽东对于这个疑问,认为有必要加以处理,以统一思想。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召集了党内外数十人参加的座谈会,专门证明了今后政协的问题。

毛泽东首先确信,为了实行民主主义,今后必须保存政治协商会议。 保存政协后,这个机构是国家机关还是人民团体? 我想向朋友们传达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国家权力机关不同,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同,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 我们不能把政治协商会议变成国家机构。 那样的话,就是一国两公了。 不行。 今后,人大、政协、国家行政机关都有各自的职权。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那么,今后保存下来的政协组织要做什么? 对此,毛泽东作出了如下回答。 政治协商会议首要是协商,协商有几个方面。 一是协商国际问题,二是协商候选人名单,三是对政府实务提出意见,四是协商解决各民族关系问题,五是学习马列主义。 关于第五项,毛泽东特别学习了马列主义,证明了我们不强求。 对于马列主义,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 只要爱国就行了。 一点朋友,他们不想学习马列主义也没办法。 我们必须提倡的是努力改造思想,我们允许三勤夹懒惰。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说,我们经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机关是权力机关,但这不妨碍保存政治协商会议,进行政治协商。 各党派、各民族团体的领导人一起协商新中国的大事是很重要的。 人大已经包括了各个方面,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代表性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方面,所以政协还需要存在,不需要赘言。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3年2月,毛泽东和何香凝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发表了讲话。

毛泽东还说,我们的政协和蒋介石的参政会不同,蒋介石把本来有事可以做的机构变成了没事的机构。 他敢于不希望这个机构发挥作用。 他想扼杀民主主义。 我们的方法和他的相反,我们寻求民主。 我们把本来就没什么可以做的机构建设成非常可以做的机构。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还说,我们国家虽然团结,但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矛盾。 因此,有必要提出意见,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调整一点事件。 我们国家的内部关系必须经常调整。 政协必须承担这项任务。 政协要向我们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由我们来解决。 所以,政协有大事要做。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有人担心保存政治协商会议会成为闲谈的机构,毛泽东说如果没有恶意的话闲谈也可以。 这样,你就会知道社会上存在这样的意见。 毛泽东说,我们必须使用统一战线的武器。 我们必须自己主张,但一定要与人协商,不要孤立自己,发挥各民族、各阶级、各人民团体的作用。 我们有工农同盟,在工农同盟的基础上有与非劳动人民的同盟,借此结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我们动员的力量越来越多。 瑞金时代最纯洁,最纯洁,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失败了。 所以,真理不关心清一色。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用毛泽东进情的话说,参加座谈会的民主党派人士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明确了政协的作用,大家统一了思想,保存了政协的事件,这样顺利地弄清楚了,同时确定了任务。 毛泽东所做的这项工作,是为制宪奠定基础的工作。

  

起草第一部宪法的准备工作很顺利。 1953年12月24日,北京已经是隆冬了。 穿着羊毛大衣的毛泽东坐上了开往杭州的特别列车。 随行的除了工作人员外,还有宪法起草小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 27日,专列抵达杭州后,毛泽东等人住在西湖旁的刘庄1号楼,工作地点为北山路84号大院30号。 这里由大楼和平房构成。 毛泽东让起草小组的工作人员在大楼里工作,他自己在平房里工作。 毛泽东每天下午都要带领宪法起草小组来这里工作,每次都要工作到深夜,回刘庄的地址休息,通宵是常有的事。 起草小组的工作很紧张,他们在这里,每次起草稿子都要反复推敲,讨论到深夜。 对每个词、甚至每个单词都进行了反复研究。 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已经把全部精力放在起草工作上,对自己和集团的同志也要求很严格。 经过讨论,如果觉得起草的稿子不行,就重新开始。 毛泽东后来在西湖上,起草了七八个稿子,大家都说尽了很多力量。 这是真的。 毛泽东每天看资料看到深夜,有些资料他必须看两三遍。 起草完新闻稿件后,他必须反复阅读,和大家一起讨论,然后编撰修改。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领导这个起草小组起草宪法,是有计划的。 这个计划是毛泽东决定的。 具体计划是,起草小组到达杭州后,大家先研究资料。 1954年1月9日前开始起草初稿,1月31日完成初稿供中央同志阅读。 2月前半月再议初稿,再议时请邓小平、李维汉参加,再议后请政治局和北京中央委员讨论并初步通过。 3月初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中讨论结束,初步通过。 4月中,由宪法起草小组审议修订,提交政治局讨论通过,再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 5月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公布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讨论2~4个月,9月根据人民意见进行必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通过。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在西子湖畔。

宪法起草工作总体上是根据毛泽东的计划进行的,同时整个起草过程中充满了民主精神。 但是,起草小组的工作被延长一个月,首要原因是毛泽东的认真和陈伯达的无能。 毛泽东本来让陈伯达先起草稿子的。 陈伯达是党内的大笔,毛泽东很信任他。 但是陈伯达只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虽然草案参考资料有限,但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完全相同。 陈伯达也想强调中国的优势,但参考资料限制了他,自然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稿子。 陈伯达追随毛泽东到达杭州后,起草小组很快否定了陈伯达起草的稿件,因此陈伯达内心非常不快,连日提不起劲。 幸好毛泽东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他确信陈伯达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为以后起草工作提供了参考。 毛泽东还说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话,让陈伯达重新振作起来,在之后的起草工作中尽了全力。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的眼球远大。 他在指导宪法的起草时,特别观察到广泛研究世界各种宪法。 毛泽东去了杭州,随身携带了各国各种宪法的笔记本。 他与起草小组成员实际上首先展开了对各国宪法的认真研究讨论。 因为走得匆忙,毛泽东到杭州的时候,手头资料不充足,他纷纷拍电报,从北京调来了一些他想读的外国宪法笔记。 毛泽东认为,起草宪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 为此,抵达杭州后,向中央发送电报,出版中外各类宪法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驻京中央委员、民主党派领导人阅览。 这本书目有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旧中国政府的宪法。 毛泽东在电报中特别指出,法国宪法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进步完善。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为什么要研究各国宪法? 他的首要目的是吸收各国宪法所长,供我使用。 在各国宪法中,毛泽东首先观察了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宪法。 中国也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必须先学习苏联的宪法。 在苏联宪法中,毛泽东特别观察了苏联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宪法和1936年的苏联宪法。 毛泽东对这两部宪法进行了多次研究,也认真阅读了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的报告。 然后他详细浏览了东欧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毛泽东考虑了中国宪法的构想,从这里展开。 他从1918年的俄罗斯宪法得到启发,决定中国宪法必须在总纲前写序言。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但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并没有照搬,而是吸收所长。 他要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宪法。 中国特色宪法,一个是适合中国国情,一个是吸收各国宪法的优点。 他认为,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在内的各国宪法有很多优点。 这是人民争取民主权力长期斗争的结果,是人类进步的成果,中国将吸收它们,保证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力,成为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特别重视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民主进步因素的研究。 他说:就宪法而言,资产阶级领先,英国、法国、美国有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制定了宪法。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说其在历史上没有地位是不能抹杀的。 但是,现在资产阶级宪法是坏的,是骗人的。 我们要做的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与资产阶级宪法不同。 我们的宪法比资产阶级宪法进步得多,更优秀。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还重视旧中国政府宪法的研究。 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包括蒋介石制定的宪法在内,这些宪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毛泽东很重视孙中山在1911年制定的《十九信条》和《临时约法》。 他说,这些文件不完整,有缺点,是资产阶级,但具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特别赞赏孙中山制作的这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的简明优势,他说为了吸收这一优点,中国的宪法也必须简明扼要,做一百条左右就可以了。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毛泽东带领起草小组彻夜工作,完成的稿子都反复讨论。 经过讨论,不行的就彻底干掉。 相继死亡的原稿有7、8个。 毛泽东还建议聘请语言专家和法律专家担任顾问,关闭语言和法律条文,以使宪法草案更加成熟。 根据他的建议,起草小组将请特别有名的语言学家叶圣陶、吕叔湘来帮助推敲语言文宇,并请法律专家周鲇生、钱瑞升帮助推敲法律语言。 毛泽东的目的是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宪法草案。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这样,从1月9日开始,到2月17日为止,花了近40天制作了初稿。 毛泽东对初稿又进行了反复研究,组织起草小组的同志通读并修订了这篇稿子后,于2月24日写成了二读稿。 随后,毛泽东和起草小组成员又反复推敲了二读稿,于2月26日发了三读稿。 随后,毛泽东和起草小组成员又认真讨论了三读稿,反复加工了复印件,于3月9日出了四读稿。 毛泽东对四读稿很满意,说宪法起草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告一段落,可以把这篇稿提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制定宪法是搞科学这个词,是毛泽东1954年6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讲话的时候。 毛泽东起草宪法草案时的科学态度,不仅表现在反复研究编纂上,也表现在他制定第一部宪法的民主化过程中。

毛泽东领导起草小组发完四读稿后,觉得成熟了,于1954年2月底将该稿交还北京,经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审查后,由刘少奇组织中央政治局和驻京中央委员进行讨论。 1954年2月28日至3月1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四读稿。 在讨论中,与会的同志对四读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科学严谨的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的撰改意见。 这些意见回到杭州后,毛泽东立即组织起草小组的同志进行了研究编撰。 毛泽东从杭州发回四读稿时提出,政治局讨论时提出一点撰改意见。 我们在这里编导,北京的中央政治局同志也编导。 因此,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四读稿时决定,董必武、彭真、张际春三人根据扩大会议讨论时提出的撰改意见进行了撰改。 他们重写的稿子也回到了杭州。 毛泽东认真对照研究了中央政治局发回的写作稿和起草小组的写作稿,提出了总的写作意见。 起草小组经过几天晚上轮流工作,于3月9日发表了编撰修稿。 毛泽东把这篇稿子再次还给北京。 3月12日、13日、15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用三天时间反复讨论修订稿件。 会议大致通过了这篇稿子。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杭州的毛泽东知道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几乎通过了宪法初稿,心情变得格外好。 3月中旬,杭州到了春花相继绽放的季节。 毛泽东终于离开了日夜从事的平房,来到东湖农场视察科学农田的情况,顺便游览了东湖。 他还走进一家小茶馆休息,与当地领导人和身边的员工谈古论。 他提到秋瑾,提到鲁迅,赞扬这些历史人物,说浙江是出人才的地方。 随后,毛泽东率领起草小组动身前往北京。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3月17日,毛泽东回到北京,立即组织对宪法草案的进一步修订。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毛泽东一行人返回北京之前,中央政治局已经做出了决定。 由陈伯达、胡乔木、董必武、彭真、邓小平、李维汉、张际春、田家英八人继续编制宪法草案,组成由中共领导人和民主党派领导人参加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进一步编制宪法草案的日常工作。 经过几天的准备,3月23日下午,宪法起草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民主党派领导人、民主人士代表人物也出席了会议。 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会议正式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陈伯达受毛泽东委托,在会上作了起草宪法初稿的证明。 这次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安排了下一步行动。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以完全科学的态度组织了下一个宪法草案工作。 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是提出了宪法初稿,这个初稿将由全体人民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反复讨论、编纂。 只有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工作,宪法草案才能更加科学完整。 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意见,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织下,从3月底开始,全国各阶层、各方面就宪法草案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 经过反复讨论,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后,起草小组综合,重新编撰、修改草案,提出宪法草案。 宪法起草委员会从5月27日至31日连续召开了4次会议,就宪法草案的初稿逐章进行了讨论,最终形成了宪法草案(修正案)。 6月8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又召开第6次会议,就宪法草案(修正稿)进行讨论,将该稿发给全国政协、各省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8千人,这8千人对该稿反复讨论和编撰。 经过讨论,各种编撰意见共提出五千九百多条。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在此期间,毛泽东关注着宪法草案(修订稿)的编撰情况。 他每天向田家英报告宪法草案各方面的意见和撰改的进展情况,并要求提出他的意见。

经过实务上的紧张,宪法草案重新编撰后变得更完整,最终提出了重新编撰后的修正案。 6月11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第7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该修正案。 会议决定将该修正案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届会议通过并公布。 以科学态度指导宪法起草工作的毛泽东,为了使宪法草案更加科学,建议提交第三十届会议讨论,并将该草案拿到全民中间进行讨论。 他在这次会议的最后演说中,在全体人民中公布宪法草案后,我认为意见不多,但总是有意见。 我们收集了这些意见后,必须进一步修订。 必须作成最终定稿,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和公布该草案的决议。 照片是为毛泽东在会议上讲的。

6月14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公布该草案的决议。 会议结束后,宪法起草委员会将向全民公布宪法草案,组织全民讨论,征求撰改意见。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中,有1亿5000多万人参加了讨论。 在全民讨论中,除了表示支持外,还提出了多项编撰和补充意见,并由地方政府及时向中央报告。 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这些意见,又编纂了草案。 9月8日,毛泽东主持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第8次会议,最后修订了宪法草案。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制定宪法是这次会议的主要途径。 与会的全体人民代表认真审议和讨论了宪法草案和有关宪法的报告。 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毛泽东的心情很好。 这不仅是因为他领导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获得通过,而且因为起草的宪法草案中描绘的社会主义事业蓝图得到了全体人民的赞同。 他在这次大会的开幕词中说,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这句话可以表达他当时的期待。 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制宪全过程中渗透着毛泽东的心血,体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崇高的眼光和远大的胸怀。

本文:《“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民大讨论历时近三个月”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