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部队旧址挖掘报告:揭示如山的侵华铁证”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李陈奇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用考古学的做法、手段、视角研究抗日战争问题有可能吗? 最近出版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不仅使考古学研究的抗日战争问题成为可能,还实现了将考古带入可以相互对话的现代社会,赋予了考古学新的使命。 作为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研究抗日战争史的第一本学术书,研究文案中是对七三一问题的补充、纠正和重建; 研究方法兼具开拓性和试验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日本的七三一问题的研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40年。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从宏观上研究和定义了七三一部队在战时的存在、战争罪行、战后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从微观上对七三一部队的组织结构、人员组成、人体实验、细菌研究和医学伦理等问题也展开了特别的研究。 这些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是历史学家,还有其他一些医学家、律师、民间力量参与,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文献的记载和证人的回忆,考古学家的身影罕见,这份报告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人体实验的核心基地,细菌实验室是共同包围的4栋建筑物,当时被称为3栋、4栋、5栋、6栋。 特设监狱共有2栋设在院内,当时被称为7栋和8栋; 这6幢建筑物组合而成的区域俗称“口字楼”或“四方楼”。 作者将第一份抗日战争遗址考古报告聚焦于四方大楼,是挽留七三一部队的犯罪核心。
关于细菌实验室的研究,此前根据退伍军人的回忆,对细菌实验室的地板布局、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描述,但实际上并没有上升到研究的高度。 该报告揭示了人体实验犯罪核心区域的最后秘密,上面记载了细菌实验室3栋、4栋、5栋、6栋基础所在地的方位、四至、形制与规模、中心走廊地面通道与地下通道的位置、长度、阶段与功能、庭院的位置与范围。 通过挖掘和研究,比较客观地恢复了细菌实验室的原始面貌,界定了其范围,说明了其功能。 另外,挖掘中出土了带有菌液的溶液瓶,发现了埋在里面的骨头烧焦的木头和炭化碎屑。 还有待于现代技术手段检测和拆除,七三一部队以细菌战为目的的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医学犯罪的历史事实已被深刻揭示。
关于特设监狱问题的研究,由于找不到建筑图纸,建筑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要了解这段历史,首先以证人的回忆为主。 森村诚一讲述着七三一部队退役军人的回忆。 特设监狱在各层南北两侧各有6间牢房,各层有12间牢房,上下2层共有24间牢房,2间监狱共计48间牢房。 牢房周围是环状走廊,大小不一,多为集体牢房,少数为单人牢房。 根据考古发现,对特设监狱的房间结构和基本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 例如,假设将7栋房间分成中央走廊两侧,南侧有7间房间,北侧有6间房间。 而且房间的大小有差异。 在南北两侧的中央放置专门的大房间这一房间大小的不同,可能意味着其采用功能的不同。
历史和文案叙述的不准确导致了一点基本史实的扭曲,难以还原历史的实际情况,考证得出的历史新闻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证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园林、中心走廊各方面的记载和功能的解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由于考古学介入了七三一问题,中国学术界在这个问题研究中占据了制高点。 正如考古学家陈雍所说,这是中国考古学家亲手挖掘的侵略中国的日军罪证,表明考古学也可以研究抗战史。
七三一部队旧址是二战中典型的大遗址,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细菌武器开发的大本营,是细菌战准备和发动的策源地。 也是中国侵华日军策划、准备和实施的人体实验的核心基地。 年9月,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的七三一部队旧址显示,中国已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初步名单,其保护利用已纳入国家层面。
考证发掘四方楼建筑的基础地,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录,才能再现七三一部队秘密选址、设计、营建的过程,对四方楼建筑的目的性、功能性、保密性有新的认识。 四方遗址的发掘,同样有助于补充和完善人体实验犯罪证据链,解释七三一部队旧址的完备性和真实性,以及强调普世价值的科学定义,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更有利的科学依据。
七三一部队的行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人权的战争罪行,对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的考证发掘,巩固了七三一部队违反国际公约进行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的犯罪史实,加深了七三一部队旧址的真实性、完备性和普世价值的科学认知,以及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的认识。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近代留学日本危害中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