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与衰(图)”
十九世纪末,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国家强行开放,天朝人民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的国家。 通商口岸数量的增加,伴随着失权辱国的悲惨事实,但西风日益增强,西学日渐兴盛,更多的中国人民,特别是以前流传的读书人和朝廷士大夫也开始觉醒。 一点有识之士认识到贫困和殴打的根源,他们终于摆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走上了木屐的国门。 猛烈的留法劳动运动是这些背景下的产物。
最近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国岁月》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发生的以法国勤俭运动为主题的素材,剧中的主人公是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共产主义者。
五四运动时期,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中国青年为了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量留学法国。 由于自费留学的费用很高,除了很少一部分官制留学生外,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做兼职,在法国工厂和法国工人、华工等一起工作,受到法国舆论的赞扬。
1912年,以使世界文明在国内丧失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开始在北京组织法俭学会。 当时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力对此表示赞赏。 节俭学会在北京设立留法预备学校,派遣80多人去法俭学,但在1914年受到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赶出了学校。 后来,保定人李石在巴黎华工中考工余学,1915年组织留法勤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设立华工学校,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创造条件。
李石曾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人,1881年出生于保定高阳县。 李曾之父李鸿藻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历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曾被咸丰皇帝特别称为皇太子师傅。 出生在这样的官家,李石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李鸿藻是朝廷重臣,但信奉维新思想。 看到国家日益衰退,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李鸿藻认为中国要富强就必须学习西方。 因此,1902年8月,在父亲的安排下,李石曾与清朝驻法钦差大臣孙宝琦一起游法。
李石去法国后,进入了褐煤纪农业实用学校。 3年后,进入巴黎巴斯德大学研究生物化学,特别重视大豆的研究。 他在1907年出版了法语版《大豆的研究》的专门书籍。 由于大豆研究的成功,李石于1908年在巴黎西郊创立了巴黎的中国豆腐工厂。 豆腐厂在高阳县农村招过40多名工人。
为了提高这些工人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李石在工厂内做夜校,工人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中文、法语和常规科学知识。 他亲自为学校写教材,上课给工人讲课。 这是因为有过这个经历,李石曾经意识到,白天在学校学习西学,晚上在工厂打工,是中国留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为了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苦学的精神去法国留学,以普及教育、改良社会、振兴事业为目的,李石与吴稚晖、蔡元培、汪精卫、张继等于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留法节俭学会。 口号是尚俭乐学。
1915年,短暂中断后,李石与蔡元培等人于6月在巴黎成立了劳动学习会,其宗旨是勤奋工作、节俭学习、进入劳动者的智慧。 这就是勤工俭学四个字的由来。 有兴趣的是,李石在巴黎豆腐工厂从家乡招来的工人中,实际上是第一批在中国的留学生。
事实上,在1915年之前,留法勤俭学会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华工之中。 为了在华工取得的教育成绩,倡导国内青年学子赴法国留学,促进中法友谊,1916年3月,中法两国人民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欧乐、穆岱等在巴黎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一年后,蔡元培在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法勤工俭学。 这在国内掀起了法国留学热潮,各种留学法预备学校在长辛店、河北高阳县、保定、四川成都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法国的义务劳动运动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1919年到1920年,总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 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其中四川( 378人)、湖南)、河北) )最多。 留学生基本上是16~30岁的青年。 其中,湖南教育界有名的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和母亲葛健豪一家、王若飞和贵州教育界有名的黄齐生侄女舅等。 他们到法国后,有的先工作后学习,有的先工作后学习,有的边工作边读,大部分进入留法勤俭学会互相帮助。
根据当时的调查数据,有400-500名中国留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进入70多个工厂工作。 与此不同,200多名留学生平时打零工打杂。 其中,约670人进入巴黎和法国各地的30多所学校,其中大多数首先辅修法语,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和其他学校。 暂时没有工作、处于待机状态的留学生,仅靠逗留法劳动学会支付的微薄的维持费生活,生活极为艰苦。
中国留学生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劳动者和华工一起劳动。 每天工作8小时后,还辅导法语和学习工
技艺。 他们的勤奋对法国工人、学生和友好人士表示普遍欢迎和关心,使留学生们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 一些青年锻炼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
另外,法国政府在这猛烈的事情中也起着支持作用。
在1919年留学运动高潮之际,法国驻华公使和领事官员热烈欢迎劳动学生来法国留学。 1919年4月15日,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开校,法国驻华公使包飞( boppe )亲临该校发表演讲。 成都、福州等法语学校开学之际,两地的法国领事也亲赴法语学校,表示支持或邀请校长到领事馆工作,法国政府为前往法国的学生提供优惠船票。
但是,法国政府的各种动向,与其说是教育热心,不如说是与英、美、德、日等大国争夺国际影响较大的手段。 1918年,法国驻上海总领事代理利奥( reau )将许多中国留学生赴法国打工学习视为法国和西方其他大国争夺中国留学生取得的一大胜利。 他在给当时法国总理的信中说,一年来华法教育会持续向我派遣中国学生的行动,已经引起了中国同行竞争对手的观察。 根据美国在中国出版的报纸最近发表的文案,认为引导中国留学生进入法国的本质是改变中国技术教育的优势,必须让中国今后的工业优先使用法国的做法和机器,损害美国的工业… … 我们的英国朋友也在观察这种方法带来的经济好处… … 连意大利人都模仿了我们的计划… …
为了巩固中国留学生取得的成果,法国驻华公使建议尽快设立中国留学生监督职位,以保证抵达法国后被分配到法国各工厂公司。 扑特的提案很快被采纳,1920年10月,法国政府正式在外交部内设立了中国留法学生监督这个职位。 其职责包括向学生推荐上司,建立与他人的联系,随时告知驻华公使学生的进步,接待和安置中国学生等。 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留法劳动运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高潮。
运动因经济危机而衰退
正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两国的努力下走向高潮之际,战后的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特别是在法国,由于战后的经济衰退和600万以上的退役军人等待安置等的影响,法国工厂的职位不足,安置在工厂的很多中国留学生被解雇或被劝退。 几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 而且,法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留学生的生活陷入了非常困难的状态,劳动运动随时都有可能中止。
并且,由于目睹了欧洲宏伟的工人运动,留法学生中出现了非常普遍的革命倾向。 迫于北洋政府的压力,华法教育会于1921年1月发出通知,宣布与劳动学生脱离经济关系。 从6月到8月,留法勤俭学生又动员旅法中国人反对北洋政府以来法代表团出卖国家权利为条件向法国政府租借3亿(后5亿)法郎的斗争。 9月,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同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爆发。 法国劳动学生采取联合行动,9月21日,各地代表125人来到里昂占领中法大学,法国政府也改变了原来的态度,10月13日将其中104人强行遣返中国。 至此,留法劳动进入低潮,逐渐衰退。
法俭学运动发生在五四时期,受到工读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劳动力和劳力分离看作是社会的坏根源。 这是因为我们主张与工人读书合作,让所有人都花精力和精力改造社会。 这个主张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教育的批判,对新社会的探索,但是要想用劳动运动改造社会,不能改变中国。
但是,留法劳动让许多中国青年走出国门,接触到了国外的先进思想。 勤俭学会中的先进分子,如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毅、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利用在欧洲的有利条件学习马克思主义,建设俄罗斯10强 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知名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曾乘此潮在法国学习、工作。
1924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兴起,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许多留在法国勤奋学习的先进分子回国或转学到苏联学习。 打工学习的运动正式结束。
本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与衰(图)”》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