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救救孩子!”
春节前,有个同行朋友说在某培训学校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带着我一起去讲课。 去了之后发现,这是一家为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课外辅导的民间机构,在举办冬令营。 我们的听众当然是孩子,但不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否理解我用我的方法讲的爱国主义和相关问题。 / br// h /
幸运的是,我的朋友善于和孩子们表达信息,他告诉孩子们爱国要从身边开始,先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 他问,许多院子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寂寞。 “如果父母给你们生了弟弟和妹妹,你们会高兴吗?
/ br// h /
有个孩子说他很高兴。 胖男孩说讨厌。 为什么呢? 因为要和我抢好吃的东西。 戴眼镜的女孩举起手站起来,大声说。 “不。 因为将来要和我分不动产。
这样的话从5岁或6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真的很震惊。 人性有自私的一面,这一面最直接地表现在孩子身上。 因为孩子还没学会掩饰。 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食物是本能的话,那么这么大的孩子为什么会明白房子的重要性,有占有房产的欲望呢? 不用说,这是大人教的,家庭和社会的气氛很浓厚。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思考少女的话,思考社会上发生了什么。 写下可能还不成熟的想法的是,央行等部门最近联合出台了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 政策复印件包括公积金贷款比例、免税营业税购买年限、套房购买首付比例等调整。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回购商品房,使其作为保障性住房发挥作用,据悉这有可能成为长久以来的政策选择。
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上届政府与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多年的斗争,每年的《政府实务报告》多次提出房地产调控,誓言要将房地产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但目标并未实现。 人们普遍认为,本届政府上任后,房地产调控放松,政府将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使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的地区,从而调整经济结构。 但是这次房地产新政表明,为了支撑新常态,楼市可能是必要的。
由于房价暴涨在经济结构上的不合理和蕴藏下的风险已经暴露无遗,在此不再重复。 我更关注的是高房价对社会文化的破坏,这和经济水平问题一样严重,甚至更严重。 在现在的中国,房子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居住功能,超越了投资品的功能,成为了某种图腾式的象征。 一个指标是,有没有房子是女性选择结婚的最重要的根据(有人把这归咎于妻子母亲)。 这绝不是常态,在被资本主义文化浸染的西方社会,也很难找到同样的情况。
其原因是,目前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仅支撑着高房价,也支撑着房地产的食利机制。 投资房子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任何制造业,有多少人想认真去实业? 房地产的食利机制培养了食利文化,以所有人都是食利者为荣,所以诚实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已经不再是名誉,只能埋头苦干的卢瑟们的惩罚。
饮食文化已经变得强大到连几岁的孩子都能明白。 如果对房地产市场的期待不变,少女将来如果能与自住分开,从父母那里继承两套房子,就可以过上不工作衣食无忧的生活。 她的父母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培养着对孩子未来的相应期待吧。 应该说这也是合理的。
但是,这对几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样的人生期待一旦形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所谓的人生理想都成了笑话。 她不需要努力学习,也不需要制定人生目标,享受生活就行了。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需要为得到它而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孩子在人格培养阶段就放弃了人生,他们的人生还没开始就早早结束了。
不由得想到鲁迅先生提出的沉重命题。 救孩子。 鲁迅的意思是让孩子们不要成为吃人的人,成为真正的人。 这需要彻底的改革创新,需要创造一种与吃人完全隔绝的新文化。
鲁迅说的吃人并不是真的把人肉咽到肚子里,而是隐喻,指的是旧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所附着的文化压迫人。 如果这是吃人的话,房地产食利为什么不是吃人的? 只要拿着不动产租,什么都不做就能捞到甜头。 这就像吞噬别人的血汗一样。 饮食文化是吃人的文化,我们的孩子向往成为吃人的人。
不能再吹房地产泡沫了。 政策的刺激功能已经如强弩之末,房地产新政启动,地产股仅上涨一天,显然就低头了,如果再刺激下去,恐怕会产生更严重的危机。
不能鼓励食利文化。 如果被这样的文化养育的孩子长大成为社会的中坚,中国会怎么样,这样的一代人怎么能承担民族的危亡?
拯救孩子。
/ br// h /
附件:
任继愈
鲁迅时代,孩子受旧习性、旧礼教、旧风俗的压迫,只有作为父母的发言权,没有作为孩子的发言权。
到了21世纪,我们和鲁迅的时代相距甚远,但至今没有看到今天的孩子得到解放,期待着作为父母的这个社会集团得到拯救。
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给孩子增加负担,强迫他们弹钢琴,学习艺术,或者上什么班。 到了中学,课程内的课变重了,加了课外的各种班级,进一步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据说今年的领导向北京所有的中学、小学下达了死亡命令,寒暑假里不得给学生补课。 哪个学校不遵守,校长就会被撤职。 看来,命令还是发挥了效力,显然不再敢给孩子增加负担了。 但是,很多家长表示,只针对中小学生减少上课,不改变升学标准,吃亏的是学生。 不能升学,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前途。 一些自觉的学生,面临着艰难的升学前途(中学上升中、高中升入大学),彷徨不已。 因为,升学成绩还是要看分数的。 社会和教育人士一致谴责应试教育。 各级学校所采取的培养方法仍然是应试标准。
改革开放后,废除了推荐,重新开始了入学考试,但在当时很受欢迎,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几十年来,在校学生增加了十倍、几十倍,录取标准逐年提高,考试难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各种媒体报道,中国经济生产逐年进步,但儿童身体状况逐年下降。 我国的幼儿、中小学多戴眼镜,健康状况比外国(日本、欧美)儿童差,登山、远足、旅行耐力也比外国学生差。 孩子们从小就满脑子的分数、分数,很不舒服。 天真无邪的童年幸福几乎被夺走了。
年轻人身上的负担,可以看到他们背的沉重的大书包,带轮子的大书箱。 更大的负担是无形的升学压力,在当前的高考中,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挤在一座木桥上,被踩在脚下。 每年暑假高考期间,公安部门、公共汽车部门、服务部门、卫生部门的人员全部出动,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也要停止施工,可能会干扰考生。
外国的大学,没有年龄限制,入学广泛,毕业困难,有中途跟不上的,有留级的,也有退学的。 我们大学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入学考试国家完全可以放弃吗? 各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录取标准独自决定。 各大学的招生时间是从6月到8月。 时间错开,考不上甲学校,考上乙学校,考不上乙学校考上丙学校,丁… … 办成绩好的学校,可以先招生,先录取。 有些学校的招生日期推迟了。 北大毕业的时候,每年学费是10元,清华也是10元。 北师大不仅不收学费,而且每月还发生活费。 只有燕京大学收钱,每年500元。 当时500银币不是小数目。 只要家长出学费,学生就可以学习,国家不需要干预。 父母有钱,想为了孩子上大学而增加学费,有什么不好? 成绩不好的人,也可以上大学,对国家和个体有利无害。 学生有多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但是像现在这样终身没有决定参加考试,孩子们就减少了精神上的压力。 入学后经过多次淘汰,毕业人数必须少于入学人数。 特别是体育大学、航空空飞行学校、艺术大学,必须实行入学后严格的淘汰制。 打开校内转学、跨学科转学的大门,让学生可以自由移动。 这样,人心平静,社会和谐,人尽善尽美,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快乐的童年。
素质教育无非是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快速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局限于课堂考试,平时的质量教育、公德教育、关心他人、遵守秩序、不吸烟、不酗酒、不骂人、不说谎、不脏话、高年级学生不欺负低年级学生、不上路 不吐痰,在家做家务劳动,不考试等,如果你不擅长怎么做人,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在动物园里发生了向熊泼硫酸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足以证明应试教育的失败。
科技兴国是立国兴国之本。 我不擅长爱祖国,一技之长,以为出国兴办别国,就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世界大同之前,爱国主义还是要讲的,不过时。 据说当时863工程的参加者,留在国内的很少。 我希望听到的这个消息不准确。
作为父母要拿出一切精力财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成材后会怎么样? 当时鲁迅呼吁关心孩子,拯救孩子; 今天要做父母,还是要喊救孩子。
【作者是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来源:北京日报在红歌会网上发表时被略有删改。
本文:《“李北方:救救孩子!”》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