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这样铸就“军魂”:毛泽东朱德与古田会议”
一代伟人就是这样铸造军魂的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和古田会议
1929年隆冬时期,福建西部山区大雪纷飞,山野和村成了冰雪世界。 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召开。 临时组成的主席台上坐着红军第四军的三位主要领导人,即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 你可能不认为当时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成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产生,人们不太清楚一代共产党付出了什么样的智慧和心血,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追求,甚至是深刻的思想交锋。
毛泽东
红军存在的问题是是否成为党的领导
一年前,也是这样寒冷的冬季腊月,毛泽东不得已做出了必要的选择,和朱德、陈毅一起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 因为用他们的力量很难打败湘南两省敌人的讨伐。 那是一段崎岖的道路。 在迁往赞南的半个多月里,部队连续被敌人包围袭击,屡战屡败,多次陷入绝境。 直到瑞金大柏地绝地反击取得胜利,在吉安东固与红二、四团汇合,才改变了被动局面。 之后毛泽东率部转向东方,转向闽西。
当时,36岁的毛泽东对未来的下落和归宿尚不清楚。 他的哲学是在斗争中学习斗争,在实践中探索生存和快速发展的道路。
3月14日,红四军一举击退福建军阀之旅,夺取汨州,拉开了中央苏区建设的第一幕。 此后短短六七个月,行动接二连三胜利,连克龙岩、永定、上杭,绘制了中央苏区的第一张版图。
但是,在闽西80万农民收拾金瓯一片、分地真忙的贺词中,红军迅速发展攻城略有胜利的日子里,红四军党内与红军自身建设有关,特别是党如何领导军队等问题意见不一 有人批评前委员会权力过大,也有人认为党的领导家长制党的管理过多。 显然,这些意见的指向是毛泽东,诚然,是指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和大体。
毛泽东意识到这些意见对红军建设的伤害,甚至感到面临的危机,之后决定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红军是否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他认为这是必要的、不容置疑的大致问题。
会议上,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三个大体上,党管一切,一切工作都归支部,党员在党内绝对没有自由,否则就会动摇党的领导。 但是,他的主张没有被完全接受。 有些意见遭到激烈反对,权力过于集中在前委员会,党支部只是教育同志的机关,党员有自己的自由,也听枪吗?
毛泽东沉思着,意识到自己的主张被很多人不理解,有点沮丧,要求前委员会辞职。 前委员会没有接受,但要求他书面陈述自己的主张。
一周来,毛泽东一直在想。 他看到在红四军成立一年多的历史中,党对红军的领导逐渐加强,红军朝着胜利一步步快速发展的道路前进。 但是,由于加强党的权威和加强领导、个人主义、形式主义、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日益受到束缚而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再加上一些胜利战和远道而来的形式主义理论,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抬头。 6月14日,毛泽东用公开书信的方法全面说明了他的意见。 他坦率地说,目前红四军党有14种错误倾向,其首要问题是是否多次坚持党的领导,其他问题都来自这里。 呼吁党内同志必须同这些错误思想作斗争,要求红军进行彻底的改造。 否则有脱离无产阶级革命角度的危险。
毛泽东的公开信引起了红四军党内的巨大震动,有赞同、反对、不理解和展望。 但是,不可否认,党内第一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跟不上毛泽东的思想理论,看不到毛泽东指出的哪些问题和红军面临的危机。
七落选前委员会书记之后,毛泽东身心俱疲。 他受组织安排,离开红军领导闽西苏区的事业,但随之而来的恶性疟疾把他打倒在病床上,开始了在担架上转战丛林的艰难岁月。
事实上,毛泽东还在思考,战斗着。 在与外界隔绝的深山里,他始终把握着中国革命的脉搏和前进的方向。 在那样困难和孤独的日子里,诗人气质的毛泽东还写下了心情舒畅、意气风发的诗句。 人生不如天老,岁乃重阳。 现在又是重阳,战区的黄花特别香。
三个月过去了,已经是初冬的季节了。 朱德、陈毅先后派出负责人,传达中央重要指示,督促在上杭县苏家坡休养的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员会工作。 毛泽东从中央9月的信中得知,他完全支持他关于红军建设的各项主张,指示毛泽东连任红四军前委员会书记,召开党的会议,纠正红军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确立党对红军的领导,肩负着中国革命赋予的重任。
毛泽东收拾好行装,马上出发,返回斯蒂芬森州集结的红四军,与朱德、陈毅汇合,立刻埋头于紧张的工作。 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进行了思想整顿和军事训练,在党内召开了九届代表大会的预备会,全面贯彻了中央九月的投稿精神。 根据中央指示,集中全军智慧,总结军队建设两年多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 这项18500字的决议在之后召开的古田会议上得到一致赞同,成为之后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
朱德
努力建设具有新生命的党
红四军军长朱德当时43岁,是军队最年长的前辈,受到指挥官的尊敬。 他和毛泽东走的革命道路不同,但1928年春天在井冈山在一起了。 这两个人冠名的朱毛红军,不仅成为了当时中国红色武装的一面旗帜,也是他们亲密无间、不可分割的象征。 采访两人的美国记者威尔斯说,多位双胞胎天才中国人实际上把他们视为一个身体。 毛泽东是这场斗争的政治头脑,朱德是他热烈的心,用行动赋予了他生命。
与毛泽东没戴过枪不同,他总是不离枪,和周围配备机枪的警卫在一起,必要时直接指挥个别士兵的战斗。 1928年6月,朱德率领陈毅、何长工等将军和240名共产党员组成的10个战斗集群,发动了涉及井冈山存亡的七溪岭之战。 战斗中,他亲自举起机枪,冲锋,大获全胜。
但是,天下没有常胜将军,朱德也经历了多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特别是1929年初在迁往赣南的途中,吉潭深圳下村遇难,夫人伍乔兰被捕身亡,给他留下了永恒的伤痛。
面对红四军成立以来党内首次出现的重大思想分歧和大致争议,朱德陷入了深刻的思考。 毫无疑问,对于党对军队的领导,朱德没有怀疑也没有动摇。 但是,对党的领导方法、领导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有差异,特别是对毛泽东提出的三条最高,他有自己的解释。 根据前委员会的要求,朱德也公开了自己的意见。 朱德认为,党应该经过无产阶级组织的各种机构(苏联)发挥核心作用来管理一切。 否则,党必然脱离群众,孤立党。 关于所有事业返回支部一事,朱德不仅不反对这个大体,而且红四军认为这个大体不够多次,说所有事业都集中在前委员会。 另外,朱德认为,党员必须在党内严格执行纪律,只有执行铁的纪律,才能培养全体党员永远与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心。 朱德呼吁大家积极努力,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扫除党内一切不正确、一切错误,努力建设新生命的党。
红军党内民主作风虽然有过于宽泛的缺点,但也有利于各种不同思想的交战和相互切磋交流。 在随后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充分表达了各种意见。 但是,对于这样错综复杂和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意见,会议主持人陈毅深有同感,难以达成一致,只能将这些意见汇总提交党中央,然后亲自到上海向中央做详细报告。
之后两个多月,毛泽东到地方指导工作和疗养,陈毅到上海,红四军的重任落在朱德一个人身上。 国民党军队又大军过境,紧逼。 朱德别无选择,挑起了这个重担,指挥着红四军五千将士,一举挫败了闽粤三省敌军的会毁。 继攻占被称为铁上杭的福建重镇之后,红四军迅速发展为七千人。 一时兵强马壮,军心大振。 之后,他又奉中央命令出击广东东江,但进入梅县,两次受挫。 朱德累了,红四军的力量也减弱了。 特别是在出击梅县的途中,他对被认为是优秀将军的第二纵队司令刘安恭和200多名官兵遇难深表痛苦。 后来,他直截了当地谈到这个事件时,说我们每个士兵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
占领上杭后,朱德积极筹备红四军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但由于条件不成熟,毛泽东又因病未能约定出席,政治上缺乏中心,会议召开了三天,但没有任何结果。 目前,梅县战败,毛泽东、陈毅未归队。 朱德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热切地期待着他们早日回来。
陈毅被重重封锁,带着中央9月的信从上海回来后,朱德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和理论,找到了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思想契合点。 这一一致点是毛泽东多次提出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大致情况和他自己提出的建设新生命党的主张的结合。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和谐,毛泽东重返红四军后,朱德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以前党内争论的哪些分歧,与毛泽东、陈毅一起承担了红四军的整顿,全力准备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陈毅
毛泽东复职的责任很大
坐在古田会议主席台上的陈毅,当时28岁,是当时红四军三位主要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人。 但是他革命历史很深,和朱德一起带领部上井冈山后担任过师长、红四军军事委员会书记、前委员会书记、政治部主任。 原国防部副部长萧克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中陈毅作了如下评价。 他性格开朗,豪放,豁达,不记仇。 他重视革命的利益,无视个人地位,真可以说是上上下下,文武双全。 陈毅的这种性格和品格,决定了他在红四军中的地位和在古田会议举办中发挥的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康会议后,陈毅接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从此解决了红军党内纷繁复杂的公私矛盾和思想争论。 特别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公开信发表后,各级干部几乎每天都开会,争论党是不是应该管理一切。 是管理一切,指导一切,还是指导一切? 但是,谁也说服不了,得不到让大家信服的结论。 最后我想大家还是给党的代表大会一个答案,停止争论。 于是,主持红四军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重任就落在了陈毅的肩上。
坦率的陈毅,对这场争论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辩论双方各有优缺点,不想站在哪一边说话。 在他的主持下,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只召开了一天。 最后陈毅总结说,对党内争论问题分别采取了打50板的方法。 这样做太简单了,效果也不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陈毅找不到两全之策。 1971年,他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这次会议时指出,这样解决的目的是为了使红四军更加团结、不可分裂,但结果却是大体上的团结、单薄的泥土,实际上削弱了毛泽东正确的主张,被毛泽东批判为陈毅主义
会议结束后选举了新的前委员会,陈毅当选为书记,但毛泽东落选。 事实上,担任前委员会书记不是陈毅的愿望。 在他心中,这个职务除了毛泽东以外,没有人能代替。 他怀着又多又麻烦的心情,从厦门去香港,坐上了转移到上海的邮船,向中央详细报告。
抵达上海后,陈毅应中央要求共写了5份约5万字的书面报告。 这些报告不仅完美地描述了红四军创立以来一年又三个月的主要活动、历次战役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而且对红四军的组织机构、党员人数和阶级构成、战术战略的运用、军队编制、红军与旧军队的本质差异等所有问题都写得很清楚。 更重要的是,陈毅的报告对红军党的建设和党内思想状况,以及最近发生的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进行了公平公正的介绍和证明,坦率地表明了对这一争论的主张和解决方法,同时再次重申了不能胜任前委员会书记的理由,提出由中央派承担这个重任
陈毅的报告表明,他直率公正坚定的党性大体上为中央做出了正确的评价和决定,最后形成了9月的信,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周恩来把9月份的信交给陈毅,郑重地嘱咐毛泽东要求复职。 陈毅知道,他目前仍担任前委员会书记职务,周恩来要求毛泽东复职的责任重大。 他日夜兼程,赶到广东梅县松源会见朱德,共商大事。 经过一个月的上海之旅,陈毅进入学校,觉得思想境界有了新的飞跃。 他告诉朱德,毛泽东批评陈毅主义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这次我回来,我给他探讨一下,他一定回来。 陈毅很诚实,很快就这样做了。 毛泽东在连续收到陈毅和红四军前委员会的信后,回到了红四军前委员会书记的岗位。 陈毅可以说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
周恩来
必须确立政治上正确的路线
1928年10月,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之后有一段时间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人。 朱毛红军的生存和迅速发展,一直是周恩来心中的大事。 因为他也是这个部队的创造者之一。 的几个他的部下,都是这支红军的骨干干部。 他每次这支英雄部队胜利都很兴奋,对部队遭受的挫折感到不安,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的下落和成败。
在朱毛红军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取得胜利的形势下,红军党内对军队建设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纠纷不断,周恩来对此表示担忧。 他仔细听取了陈毅的口头报告,阅读了陈毅的5份书面报告后,对红军党内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争论的不同意见,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出红军的下一步行动,如何解决红军党内的分歧,使这个队伍更加健康地成长,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典范,中共中央必须有权威和确定的回答。 历史的命运似乎已经决定了,只有周恩来能承担这个责任。
鉴于红四军问题关系重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安排政治局常务委员长兼中央组织部长、军事部长周恩来和另一常务委员会兼中央推进部长李立三同陈毅组成三人委员会,周恩来为召集人研究讨论红四军问题。 三人反复研究、解体,摸索处理方法,形成了统一的意见。 周恩来向陈毅详细叙述,要求陈毅代表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员会的指示书。 这个指示书共有九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 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村红军在中国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红军的任务、红军党的组织和大体指导、红军党内错误思想等方面的指示,在处理红军当前的实际问题上尤为突出。
周恩来先有农村红军,后有都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不容怀疑。 否则,必须远离实际的非常危险的取消观念,坚决斗争和肃清。 周恩来还认为,红军的任务有三个,即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联政权。 武装农民实行游击战争,扩大红军; 影响游击队地区的扩大和全国。 红军如果不能执行这三项任务就和普通军队一样; 周恩来强调,要多次重申党对军队的领导,但要着眼于红军的政治、军事、经济、群众斗争的领导,不能由党管理一切,承担一切。 他还指出,红军存在各种各样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党内同志理论水平低、党的教育不够,这些观念不被红军的前途肃清是极其危险的,前委员会必须坚决以斗争的态度肃清
特别是周恩来强调,要纠正党内的错误倾向,必须指出政治上正确的路线。 指出红军党内有削弱党的领导、助长极端民主化、不问是非的错误,要求纠正各种错误倾向。 并且恢复了朱德、毛泽东两位同志在群众中的威望,即使毛泽东回到前委员会,也必须是前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把这份指示书交给陈毅,要求他马上出发去红四军开会,统一思想,分清是非,做决议。 正是这封9月信,在历史快速发展的重要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指出了红军存在的问题,处理了红军党内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矛盾和争论,加强了红军党内团结,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大致情况,支持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理论, 周恩来没有来到古田会议的会场,但是古田会议决议铭刻了他的功绩。 大会本着中央九月信的精神,指出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做法,呼吁同志们起来彻底肃清。
伟人虽然去世了,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成就了今天人民军队建设的不朽丰碑。 回顾历史,我似乎又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以及许多红军将领和战士们。 风华正茂,精神饱满,年轻有为。 为了同样的信念,为了把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改造成新的人民军队,他们探索真理,浴血奋斗,甚至牺牲身体。 现在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他们都是在这段历史中创造奇迹的英雄。
(作者是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党校教授、福建省中国共产党史学会会长)
《解放军报》年10月31日09版)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