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创作的一首七律政论诗”
《文教资料简报》1983年第12期刊所载巽昌《毛泽东诗两首》一文在《七律(以有田有地吾为主)》的小标题下写道,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流传得非常广泛。 这里是上海1949年3月13日《亚报》报道,《新民报》的‘ 订正、抄录后,供研究参考: ‘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为民。 重庆有所有的官员,延安没有屎,没有钱。 炸桥修路团结一致,夺地夺城,这是斗争。 哀鸿遍野流血,只能奋起拯救苍生。
盛巽昌发掘的一首名叫毛泽东的逸诗,不胫而走,引起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一些趣味性和重视。 早在1991年,马连礼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史诗论》附录《毛泽东诗词辑逸》中,就按照盛巽昌提供的版本(以下称盛巽昌本)收录了这首诗。 之后,1993年出版的徐涛编纂的《毛泽东诗词全篇》、罗炽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1994年出版的季世昌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按照盛巽昌本收录了这首诗。 从那以后,光我看到的就有20多本毛泽东诗的注释本、解读本、鉴赏本等,收录了这首诗; 但是,从标题、正文到写作时间,往往有异文和虚假; 另外,关于这首诗的解释众说纷纭,大多不符合作者的原意。 这几年我想考证这首诗,但是去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版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都没有找到《亚报》,也没有找到上海版的《新民报晚报》,但是在上面也没有找到这首诗的订正 最近,我拜访了在上海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的盛巽昌。 受他委托,在上海图书馆仔细查阅建国前出版的报纸,不仅发现了刊登这首诗的“立报”,还发现了提前公开这首诗的“大公报”,并寄来了关于这首诗部分的上述2份报告的复印件。 盛巽昌的信中说,他在《文教资料简报》上发表的复印件,原文为《立报》,被误植为《亚报》。 对他复印件中出现的《新民报》的订正。 根据他的回忆,《新民报》的一个副本,这首诗中只提到了炸桥修路团结一致、夺地夺城是斗争之一,感觉并不完全等同于《立报》的副本,表现得更好 另外,由于在《新民报》上刊登的时间比《立报》晚,他在《立报》上订正一词可能是他加的。 这是他在《新民报》上一时找不到订正线索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他在文案中没有注明该报纸订正的具体时间。 这个订正还不清楚,但我想那一定是有根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订正的复印件和《大公报》刊登这首诗的首联一字一句的一样。
一、版本和证词
这首诗从现在收集的资料中,原则上有四种版本。
第一,《大公报》明确的这首诗的版本(以下简称《大公报》书。
王艺生时代的总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4月22日的第八版世象杂谈栏下,在题为《金城延安》的短文中写道:“前年和谈开始时,毛泽东填补了罢工‘ 沁园春一词后,尚有七律打油诗一首(曾刊登中国青年月刊)、诗云: ‘ 田有地都吾主,无法为民。 重庆有所有的官员,延安没有屎,没有钱。 炸桥修路团结一致,夺地夺城,这是斗争。 悲伤鸿渐浑身是血,只能一心一意拯救苍生。 《大公报》的这篇短文不仅明确了这首诗,还表明这首诗刊登了《中国青年》月刊。 关于《中国青年》月刊,1939年7月创刊于重庆,1946年8月月刊杂志社迁往南京继续出版。 我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这个刊物。 我从1945年9月调查到1947年4月,没有看到这首诗的身影。 很遗憾,国家图书馆缺少1946年4月至7月的4期。 我在重庆、南京等地的图书馆找了这4期,但是没有找到可以期待的结果。 因为没有详细调查,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调查遗漏了。 最近,毛泽东诗词版本专家宋苍松给我看了他收藏的文革时期华南师范学院红卫兵组织编纂的油印本。 其中收录了几个当时流传的毛泽东诗词,也收录了这首诗。 全诗文案除了有两个明显的错别字外,和刘济昆本完全一样。 我特别观察的是,在诗后写了一篇注,证明了这首诗载有《中国青年》。 这表明这首诗可能是首次刊登在《中国青年》上。
第二,《立报》是这首诗的版本(以下简称《立报》书。
知名情报工作者的成舍我在1948年之前在上海创立了“立报”。 1949年3月13日,《立报》第四版以“毛泽东的诗”为主题,讲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和《七律·; 长征》中刊登了毛泽东的这首七律诗。 根据这个文案,在重庆,有人问为什么不是民主? 炸毁桥,破坏道路! 他写了七律作为回答云。 ‘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为民。 重庆有所有的官员,延安没有屎,没有钱。 炸桥修路谈团结,砸房子攻城,这是斗争。 哀鸿遍野流血,只能奋起拯救苍生。 这个复制品展现了毛泽东写这首诗的初衷,是为了回应关于炸毁桥梁破坏道路的指责。
第三,刘济昆是这首诗的版本(以下简称刘济昆本)。
香港学者刘济昆于1992年出版的《毛泽东诗全集评注·; 在《新版序言》中记载了“七律·; 重庆谈判》,全文为:“有田有地都吾主,无法为民。 重庆有尽职的官员,延安没有屎,没有钱。 炸桥修路团结一致,夺地夺城,这是斗争。 哀鸿遍野流血,无非是奋发图强,拯救苍生。 刘济昆编录这首诗没有提供盗版书和手稿的来源,估计来自文革中红卫兵的书信。 据悉,1966年秋季北京大学校园内一家大型报纸发表了这首诗,自此被全国各地多家媒体转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毛泽东诗的一些出版物受到刘济昆书的影响。 例如,这首诗最初的连句都是吾主,最后的连句满是血,都是基于这个版本。
第四,王奇是这首诗顮联的版本(以下简称王奇本)。
王奇曾担任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总,1985年王昆仑去世后,写了《写下重庆、冲破浓雾的闪电论四十年前中国政坛的往事,悼念王昆仑同志》,载有《新注意》1985年第18期。 他在文案中写道: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以豪迈的心情挥动着钢笔‘ 重庆有官都墨吏,延安有没钱的雄联。 王奇只提供了这首诗飐联的版本,但深刻影响了许多研究毛泽东诗的出版物,把这首诗飐联里的无粪变成了无土。
王奇已于年去世,王奇本的根据难以查明。 据团结新闻社报道,王奇1923年出生在新疆,1945年没去过重庆。 那么,他是怎么知道毛泽东在重庆写的这首诗的呢? 根据王奇的生平经历,他于1951年8月被调到民革中央推进部中央党刊室主任,当时的推进部长王昆仑成为他的一把手。 从此,王奇在王昆仑身边工作多年,在王昆仑离开推进部后,王奇还为他起草过稿子,或者去过他的办公室和公寓面谈。 根据团结报社的两位退休推测,王奇可以提供这首诗的颍联版,可能是从王昆仑那里抄写的这首诗。 据推测,这也得到了王奇的儿子王晁(曾是《读书》杂志的主编)的同意。 王奇写的王昆仑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在红岩村与王昆仑、屈武、许宝驹等进行过真实的晚间谈话。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首七律政论诗在山城流传,王昆仑应该是知情人之一。
另一个知道这首诗的证人是胡绳。 重庆谈判期间,当时的《本日报》编辑委员会成员胡绳曾接受毛泽东的接见。 1996年,笔者和冯蕙、李捷随时担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和先知去胡绳寓所听取他对《毛泽东诗词集》稿件的评审意见。 胡绳陈述审查意见后,笔者把从徐涛编纂的《毛泽东诗全篇》书中复制的这首诗给他看,问他:“这是毛主席的诗吗?” 重庆谈判中这首诗流传过吗? 胡绳看了之后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是毛主席的诗,在谈判中曾流传过。 延安的无土不金,不是无粪不金。 胡绳回答的三个字我顺手写在笔记本上,至今还在。 他的证词消除了我对这首诗的怀疑。
如上所述,从几个版本的情况和知情人士的证词来看,一个是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确实创作了七律政论诗。 二是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 有人抄初稿,有人抄选修稿,有人在抄写中出了笔误。 这是出现几个不同版本的原因。 三是几个版有异文,但大同小异,比较容易校订完整版。
二、对账和校对
我将从这首诗的标题、正文、写作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校对。
第一个是标题。
这首诗本来是无题诗。 刘济昆本说:“七律·; 重庆谈判”,这是为这首诗署明确合适标题的第一个版本。 此后,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注释本、解读本、鉴赏本都是编者为这首诗拟题的,目前看来重庆谈判有记重庆谈判有田有地吾主要是无法为民等标题。 以这首诗的第一句为标题是解决无题诗的惯用做法,但不能表达这首诗的主旨。 计划题为“忆重庆谈判”,这首诗不符合重庆谈判期间广为流传的史实。 深挖这首诗的文案和主旨,就像刘济昆本一样,题为“重庆谈判”是正确而恰当的。 第二,正文。 我调查了这首诗的几个版本,发现《立报》本来可能是这首诗的初稿。 证据就是,首联连句炸桥谈团结,正是对作者被指控炸中共桥毁路的回答,这也是他写这首诗的初衷。 因为是用信写的初稿,所以没有推敲。 首联中的炸桥和破路意义相同,破路包括炸桥和挖路。 破坏房屋的攻城用语有点不精炼。 《立报》原本是有田有地吾为主,这必须是作者写的原文。 《大公报》书和刘济昆书的这篇文章都是有田有地都吾主。 如果把这首诗解读为有田有地都是我的主人的话,绝对不会从毛泽东的笔下出来。 都怕吾主是吾主抄错了。 第一句话无法为人民,几个版本的副本完全一样。 颍联的发句、《大公报》书、《立报》书、
王奇本都是重庆有官都墨吏,应该是对的。 只有刘济昆在重庆有官尽墨吏,尽墨吏都是仄声,三仄足是格律诗的变相,在毛泽东的格律诗中只能看到座地日行八万里的一文。 因为八万里是地理数据,所以不拘泥于平仄。 尽可能地害怕书写者的错字。 颍联对句、《大公报》书、《立报》书、刘济昆书在延安既没有屎也没有钱。 这可能是作者的初稿。 王奇本是延安的无土不金,可以评价为作者的撰修稿,因为有王昆仑、胡绳的证言。 另外,使用无土明显比无粪更合适。 俗话说延安位于黄土高原,所以黄土会变成金。 首联,《立报》本来是炸桥谈团结,毁房攻城是斗争,经版反复调查研究,断定这出自初稿。 《大公报》书、刘济昆书、盛巽昌书都是为炸桥而挖道团结,夺地夺城,这是斗争。 从遣词造句可以看出,这是初稿的编撰,通过琢句练字,达到了有意义的措辞。 《立报》本来是各地哀鸿满城血,这应该是作者写的原文。 《大公报》本来就是遍地哀鸿满地血,刘济昆本是遍地哀鸿遍地血,不管是遍地血还是遍地血,三字尾是仄声,三仄脚是作者不轻易使用的,可能是传布者的笔误,全城市的血写错了
第三个是写作时间。
这首诗本来写的时间就不清楚。 在收录这首诗的时候,如毛泽东诗的注释本、解读本、鉴赏本等,编纂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定制创作时间,现在可以看到的原则是1945年1945年8月1945年秋1945年至1946年间等。 根据我的研究,将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定为1945年秋天是正确的,这也符合作者明确诗的创作时期的一般方法。 也就是说,不清楚在几月几日注明某一年或某一年的某一季度。 《大公报》《立报》上刊登的诗都是在重庆谈判期间写的,胡绳也见证了这首诗在重庆谈判期间流传,可以判断是1945年9月,最晚是10月上旬写的。 因为可以认定这是1945年秋天写的。
第三、解读
通过对这首诗的标题、正文、写作时间的校对,这首诗全文如下。
七律重庆谈判
1945年秋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为民。
重庆有所有的官员,延安没有土,没有钱。
炸桥修路团结一致,夺地夺城,这是斗争。
哀鸿遍野流血,只能奋起拯救苍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故意挑起内战,但受到国内外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政治压力的威慑,又为了争取时间,出兵内战前线,玩弄了假和平的把戏,本月连续三次出发。 毛泽东为了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阴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与周恩来、王若飞于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国共两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被称为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毛泽东胜利完成谈判使命后,第二天飞回延安。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用诗词记载了重庆谈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作了七律政论的诗。 这首诗很快在山城广为流传,揭示了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中的心路历程。
第一句,有田有地,意味着要留下解放区。 以我为主,我指的是解放区的人民。 本来,保留解放区意味着解放区的人民可以当家作主。 第一句话是无法,是为了保留人民武装的人民,人民是指人民的基本利益。 本来保留人民的武装,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说:“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决不会像国民党轻而易举地占领我们的地方,杀害我们的人。” 另外,今年3月1日蒋介石说:“只有共产党交出军队,才能获得合法地位。” 蒋介石的这句话,现在也适用。 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 我们是‘ 极尽残暴之能事。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7、1128页。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指出:“人民的武装、枪支、粒子弹全部残留,不得交出。 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问题和军队问题是两个重要议题,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几次面谈,蒋介石以政令统一军令的名义,向中国共产党表示即使坚持解放区的移交、军队的移交,也坚决拒绝毛泽东,但愿意让步。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的谈判》中说,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大体上下,允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交换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与民主。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1,1160页。 中共同意在谈判后期出让8个解放区,军队缩小为24个师,也可以减少为20个师。 国民党方面仍然认为这违背政令、军令,中共方面有理反驳,最后双方在解放区和军队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颍联在重庆有官都墨吏,重庆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是指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国统区。 墨吏,贪官。 所谓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国统区,政治阴暗,官员贪污,搜刮人民财产,人民不聊天。 颍联对文延安无土不金,延安当时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 俗话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本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政治美丽,干部廉洁,人民当家作主,群众一条心,黄土也会变成黄金。 颍联尖锐鲜明地对位重庆和延安,歌颂解放区,谴责国统区。 该联盟承担了第一次联合,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应对上,明确了保留解放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反击了废除解放区的主张。 颈联说是为了团结炸桥挖路,说是解放区军队展开交通破坏战,说是炸桥挖路,是为了停止内战,达到国内团结,实现和平的目的。 《毛泽东年谱》1945年9月17日,据谱文报道,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开始后,到今天为止,已命令4个战区司令傅作义、胡宗南、孙连仲、李品仙等分别率领铁路沿线进入解放区。 中共中央军委决心展开交通破坏战,打击沿铁路路线入侵的国民党军队,以达到争取和平的目的。 《毛泽东年谱( 18931949 )》(修订本)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26页。 毛泽东在《攻击国民党的真相》中说,国民党当局正在大举动员军队,像洪水一样,要淹没我整个解放区。 而且,比较有效阻止这种攻击,也就是内战的武器之一是不允许他们用铁路运送士兵。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81169、1169页。 )首联争文夺城是斗争,争城是指抗战胜利的果实。 这篇文章说解放区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是一场尖锐的斗争。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指出:“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不要以为胜利的果实落在人民手里。 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大桃将被蒋介石夺走。 另一个桃子是双方争夺的。 太原以北的同蒲、平绥中段、北宁、郑州以北的平汉、正太、白晋、德石、津浦、胶济、郑州以东的陇海。 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一定会争夺。 这些中小桃都是解放区人民流血流汗灌溉的。 现在,这场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及我们反对他篡位的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4卷,1129,第1130页。 尾联把各地哀鸿满城血、哀鸿、悲鸣的大雁比喻成受灾者。 本来,国统区以及旧沦陷区到处都是避难所,到处都是贫困和体弱的受灾者。 同时,国民党当局大举动员军队进攻解放区城镇,大肆烧死,造成大量军民流血伤亡。 最后一句话无非是一念之差拯救苍生,一念之差,指作者赴渝谈判的目的。 苍生指草木生长的地方,多指人民,这里指全国人民。 这篇文章说,作者来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发动内战,争取和平拯救全国人民。
“七律·; 重庆谈判》是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创作的独特而奇特的政治论诗。 这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第一,思想境界遥远,政见鲜明,针锋相对,逻辑犀利,入木三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魄力。
对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中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区和军队的无理主张,首盟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和反击。 颍联描绘出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双重天地,褒贬不一,力求鲜明。 颈联明确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面临的两大严峻斗争,表明了中共正确的斗争战略。 尾联揭露并指控国民党当局在国统区和解放区造成的灾民和伤亡,表达了反对内战拯救全国人民赤子的心情。
第二,愤怒的心情跃然纸上。
马克思说:“愤怒来自诗人。”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面对蒋介石无理的要求和咄咄逼人的压力,也看到国民党军队大举入侵解放区,大肆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愤怒不已。 这种强烈的感情勾结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第三,运用比、兴两法,含蓄长久,寄托高远,富有诗意。
运用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的做法。 比、朱熹说要和其他东西比这个东西,可以理解为明比。 兴法,一个是暗喻。 刘瑾《文心雕龙·; 据《比兴》篇介绍,观夫兴的比喻婉转、成章、比显、兴隐。 也就是说,比法是明比,兴法是暗喻。 这首诗里的无土被比喻成黄金,哀鸿指灾民,苍生指百姓。 这都是明比,第一次读就能读。 将诗的有田有地无法地带变为无法地带,开拓道路争夺城堡。 使用了词典,也就是现在使用了词典。 这都是暗喻,如果不知道这些术语的本事,重读也不一定能完全读懂。 但是,只要深入研究写这首诗的背景,读读重庆谈判前后作者的书,就会明白这些术语的本事。 了解诗句的原意,这些诗句就不会平淡无味,而是可以领略永恒的诗意。
第四,语言浅显,新奇生动。
首联是关于谈判的两个重要议题,首联把当时国共之间的两种尖锐斗争总结成诗歌语言,用口头常用的语言,简洁扼要,亦庄和谐,生动有趣。 颟联是这首诗的警句,鞭打进去,平中见奇,读起来过目不忘。
第五,不避免重字。
这首诗中使用的重字,如果有无土地是城堡的话,会看得多。 但是,通过使用三联对句,笔法变得有趣,我不认为这些重字被使用得不恰当。 可能有人觉得前两个字不合适。 因为这将为人民转变为首尔人民。 实际上,这两个是字,不仅读音不同,词性和语义也不同。 以吾为主,为读wé; I是动词,意思是做或不做。 为了人民,为了阅读wè; I是介词,表示目的,表示目的。 毛泽东写律诗说:“七律·; 长征》《七律·; 冬云》《七律·; 洪都》《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等,都是用重字。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些名篇也有不避重字的例子。 “七律·; 重庆谈判》从词法、风格、表现方法上看,与毛泽东晚年创作的《读报》政论诗作相比,有很多共同点,可以说是毛泽东为写政论诗而先驱。 这首诗写了重庆谈判这个重要的主题素材,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一定是史诗级的。
(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编辑审查) )。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