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要废除高考?”
在旧中国能上大学的基本上是新老权力者和资本阶层——有钱的子弟。 解放后的1952年,中国用旧的科举考试方法开办了高考制度。 但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累计数字,全国在这种制度下招募的大学生中,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家庭,其出身属于封建官僚、资本家、地主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占近80%。 也就是说,占中国人口9成以上的基层人民,即广大劳动者、农民和其他下层家庭的子弟,很少能登上大厅成为大学生。
另外,当时还有更现实的问题。 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但这十年培养的约100万以上的大学生很少去经济建设最需要的第一线。 即使有人去,也马上因为各种理由回到了城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全国县以下的初高中生,每年有数百万返乡知识青年(农村户口)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
基于这些原因,毛泽东对这一时期的国家高等教育非常不满,这也是开始文革的首要原因之一。 因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个重大决定是取消高考制度。
这个高考制度虽然看起来公平,但现实上,当时农村和城市、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现实状况和客观条件有根本的差异。 或者在教育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衡的情况下,该高考制度的所谓公平极为有限。 当然,就目前而言,如果农村考生想以分数进入北京、上海的大学,即使在政策倾斜(录取名额的分配等)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难以期待。 这就可以简单解释新中国头十年,为什么基层和工农兵的孩子很少能上大学。
取消文革高考后,毛主席说,大学还是… … 为了指示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国家通过推荐的方法,从社会底层,即社会生产劳动第一线直接推荐优秀青年入学。 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和工农兵学生。 文革期间共培养了80多万工农兵大学生,这些学生后来也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 根据09年的调查,当时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近一半的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是工农兵大学生。 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7名最高层常务委员中,有3人曾经是工农兵大学生,其中包括总书记习大大(另外2人是王岐山、张德江)。
文革期间全国的老三届毕业生约有1亿人,据此,据说废除高考毁了一代人。 这显然是假设这1亿人能进入大学的突然说法。 事实上,当时全国大学的实际录取能力每年不超过20万人。 因此,即使不取消高考,那10年的总录取也不过2百万多人。 而且,这1亿毕业生中,县以下的农村毕业生约占8成,即8千万多人,可以推测与上述文革前高考合格者的构成情况有关,但这8千万人中,有可能进入大学的不超过2万人,为这2百万合格者的10%,
2百万2千人毁了一代人。 这显然太煽情了!
恢复高考前两年在校生共计60多万人,未找到相关统计,但仍可看出,这60多万在校生中90%以上教育资源相对优越,基础知识学扎实,即大中城市的老三期、新三期。 另一方面,占同级毕业生总数的8成,属于县以下级的农村考生仍然为数极少。
关于恢复高考,有人说“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其实恢复高考也是废除了推荐制度这一另一种入学制度。 这表明,即使不恢复高考,大学校园里也充满了学生,读书的声音依然朗朗上口,决不会培养出像现在这样多的右派和右稚子。 所以,要说改变什么,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推荐,也同样会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推荐入学,也就是当时招募的工农兵大学生被抹杀为通过关系和后门进入。 很多人回避或忌讳自己的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 其实就像高考也有高考的问题一样,这种推荐入学的时间很短,制度不完善,所以有这么多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通过简单地丑化昨天来赞美今天,是今天右稚们经常使用的抹杀方法。 实际上,当初希望入学的确实很多,被推荐的确实很少,肯定也经常因为没有被推荐而嫉妒、被怀疑、变丑、被抹杀。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个高考制度的所谓公平既不被录取也不发脾气,那就优于推荐制度。
总之,废除高考是毛泽东从培养人民当家作主、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术高度考虑策划的。 具体来说,毛这样做是在教育行业,从根本制度上废除旧的封建权贵式和西方资本式的教育路线。 当然,这条被毛废除的路线后来被推翻了。 现在,大学提倡的模仿西方的所谓精英教育,可以说是这种复活的终极写照。
本文:《“毛主席为什么要废除高考?”》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