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台湾光复72周年】徐秀慧|刘进庆与戴国煇的贡献”
来源由/ S2/]编辑者执行
昨天是台湾光复72周年,保马今天拿出徐秀慧老师的复印件表示纪念。 徐秀慧老师介绍了刘进庆和戴国煇两位老师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和历史研究。 利用这些研究或详细资料,在美化近年来台湾内部出现的日本殖民统治、颂扬日本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谬论和深入历史肌理、错误历史情境中积累的省籍联合体背后的根源,以及这种省籍对立的意识下,有些 二八事件中的共犯结构。 目前,在台湾大行其道的台湾独立论正受到这种省籍联合体的支配。 对战后台湾经济和历史的研究,对今天台湾同胞克服省籍对立意识,摆脱天真、善良、愚昧的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得到作者授权,感谢保马原创首发,徐秀慧老师的大力支持!
谈刘进庆和戴国煇对光复初期台湾经济历史研究的贡献
徐秀慧(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一
前言
我在研究两岸的现代文学。 按理说,刘进庆和戴国焕两位老师没有资格谈对台湾经济、历史研究做出的贡献这一主题。 大家都大胆谈论这个主题,第一是我写博士论文《战后初期( 1945-1949 )台湾的文化场域和文学思潮》时,藉由拜读两位老师的作品和研究,克服了戴国煇先生所谓台湾人的作品。我在〈后记〉中提到台湾
写博士论文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位论文。 一直以来,我都怀着热情埋头于台湾文学的研究,但没能避免遭受批准的挣扎,感到非常不安。 特别是1999年至2004年,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台湾社会的蓝、绿对立逐渐加强,也影响了台湾文学研究论述的统一、独立。 这是对现实政治非常“冷感”——后来才知道,这“政治冷感”也是历史的产物——我实在不想面对,也不想涉足。 我没想到会解决“战后初期”的台湾文学,但必须面对台湾的历史。 首先,必须面对的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二• “二八事”的历史现实。 我在找&bull在二八事的过程中,逐一了解了当时台湾老文化人的状况和想法,现在“二• 在“二八事”流行论述谬误的时候,我终于承认了,对过去空充满热情、对现实政治冷漠的我,其实就是历史学家戴国焕说的innocence ──天真善良,但无知愚昧——台湾人 1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有幸通过研究战后初期台湾的历史和文学,了解到台湾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被迫与祖国分离的,以及因为内战和冷战的双重格局而两岸到现在为止的分离状态,从而实现了“去中国化” 藉由这次会议的机会,我想摘录已出版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文案,分享我如何浏览刘进庆和戴国煇两人的研究,克服台湾人的innocence。 现在,无论我是对政治冷淡、冷漠还是极端,抱着政治热血自认“天然孤独”的台湾青年,也许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刘进庆和戴国煇两位老师出生于1931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时候。 战后经历了二二八事件,受到白色恐怖的冲击,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 在台湾白领时代,他们东渡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屹立于日本学术界,分别在对台湾经济和历史的研究中实践了他们的志业。
二、刘进庆的日本殖民经济批判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研究
刘进庆的日本殖民经济批判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研究
近年来,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言论甚嚣尘上,其中尤以称颂日本对台湾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最为普遍。 刘进庆在1975年日本出版的《战后台湾经济解体》中批判了日本的殖民经济,这本书于1992年经由陈映真、林书扬被引进台湾,由人类出版社翻译、出版,多次再版。 在刘进庆的研究中,首先肯定了刘铭传的抚台新政奠定了台湾自主现代化的基础,批判了日本殖民经济为“跛的现代化”。
清末台湾的社会经济以出口导向的商品作物(糖、樟脑、茶)为支柱,贸易事业呈现(/)/k0 ) )前的发达。 甲午战争后,进入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产业配合日本资本主义的诉求,重组糖业和大米创造了特殊的单一农作物——栽培经济。 直到一九三○年代的大萧条,在日本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为了推行作为其对外扩张一环的南进政策,必须以台湾为南进基地,台湾的工业化开始了[2]。 另一位在日本的经济学家涂照彦也指出,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台湾军事地位迅速上升,以军需工业为要点,实施战时统治,台湾的殖民地畸形迅速发展[3]。 另一方面,日本在台湾引进的“工业化”是日本从资本主义向战时经济转变的一环,统制措施与日本国内的合作,并不是在台湾殖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独自完成的。 4
刘进庆认为,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日本殖民统治奠定了经济工业化的一部分基础,但如果互相评价日本殖民现代化和清末刘铭传抚台新政的现代化,刘铭传在清赋、铁路建设、新产业振兴三方面留下了台湾现代化的光焕史迹,是农工全面产业化。 明白了经济整体现代化是台湾近代化的原点的日本台湾殖民近代化,沿袭了刘铭传近代化的基础,但初期产业是非工唯农,用歧视政策压制当地糖商,护卫日裔垄断糖业市场。 中期以糖、米为中心的台湾经济,为日本资本主义本国服务; 晚期根据日本军国主义的需要,引进财阀投资军需工业,将台湾资本置于圈外。 据统计,日本晚期台湾现代化产业基本由日本资本掌握,资本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日本籍占97%,台湾企业仅占2.8%,呈现出日本垄断资本的支配关系。 [5]因此是外在的、从属的现代化,非工唯农的产业化,是歧视、跛行的现代化。 6
与光复初期的经济相比,刘进庆也列举了统制经济、公营公司、台湾货币政策等面向台湾解体的资源被卷入国共内战的例子。 在冷战格局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台湾回归中国,是由于大陆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长官公署“双重”的经济接受,导致台湾经济贫弱化。 战前台湾的日本垄断资本,战后全部直接纳入国家资本。 在战争中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可以看到这种国家资本统治体制的开端。 对日胜利后,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体制正在确立过程中,全国的经济机构正在走向“国民政府”的中央整合和一元化。 具体事例是工业部门的资源委员会、贸易部门的中央信托局、金融部门的4家银行(指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家银行)联合事务总长处等机构的设置、加强。 7
但是国共内战的军费支出不断扩大,据美国特使马歇尔称,军费消费占“国民政府”总预算的70%。 [8]台湾经济光复后纳入国民党政府的国家资本体制之中,在这一时期,结束内战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军事资金的筹措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刘进庆进一步指出:。
台湾庞大的国家资本违背了“民生经济”所主张的“社会建设的物质手段”的方针。 … … 国营和国省的合营企业积累的社会经济剩下来,大部分被国民政府中央吸收,在内战中化为乌有。 9
台湾经济残留,掠夺注入中国本土内战的巨大经济装置,首先是公营公司自身扮演刺激物价膨胀的主角,以完成这个阶段国家资本的任务。 将生产、流通、金融等所有基础部门国有化,是这一时期台湾经济的特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公营经济。 复兴公营经济的重建,只能依靠公营银行台湾银行的融资,以货币发行的增印为杠杆贷款,支持公营公司的重建资金和军政资金。 尽管陈仪政府意图围堵法币通胀,不波及带动台湾的通胀,但其出发点是构建“金融防波堤”,思路非常好。 但是,稳定币的发行准备制度与法币的链接(例如将从大陆市场转移的糖销售的法币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增加稳定币发行的准备),是稳定币全面受到法币膨胀影响的结构,可以说是以稳定币的信用支撑法币的结构。 由于台银不健全的发行准备制度——公债大量发行和货币乱印,支持军费筹措和公营公司重建的基金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元凶。 公营公司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追求利润,又成为拉动这一阶段物价暴涨的第一领导人,不仅没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而且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追求高利润成为了首要的运营逻辑。 10
光复之初,在上述台湾经济卷入内战的困境中,陈仪试图实践孙文“民生主义”的公营公司、统制经济,通过“为人民所用”,发挥台湾作为他们心目中的“三民主义实验区”的政治野心,走国府中央和中共以外的第三条路线。 难怪戴国焕把陈仪和沈仲九[11]的组合形容为“堂吉诃德”。 沈仲九从陈仪的主闽、治台到最后就任浙江省主席时,是主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智囊。 许介鳞也说:“陈仪称霸台湾,不知天外有天,倒不至于失算! ”,陈仪的“理想”只有“南柯一梦”,白白背上各种恶名。 十三
三、戴国煇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与台湾人共犯结构的反思
戴国煇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与台湾人共犯结构的反思
戴国焕考察了陈仪的统制经济理念,一方面源于孙文三民主义对民生经济的认识和解释,另一方面源于他个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鉴于他长期担任地方首长,众多幕僚都是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员,1949年陈仪策划反汤恩伯投共可以说是其由来。 [14]曾经来参观日本始政四十年博览会的陈仪,对在福建招致民怨的统制经济完全不以为戒[15],依然抱着为实验“民生主义”而高兴趣在台湾实行统制经济和计划经济。 在决定台湾独立后体制政策走向的“台湾调查委员会党政军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陈仪发表讲话说,台湾是新成立的园地,希望施政方针与党政军一致实验三民主义理想,实现民生主义公营化国有化理想。 为了根除大陆的政治恶习,应该在日本50年的统治基础上,继续走现代化的道路,谋求台湾人民的福利。 十六
国民党政府在对日胜利后发布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实行“特别省制”。 中央政府任命的行政长官陈仪身兼警备总司令,手持军队、政二柄,在制度方面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 这被批评为“土皇帝”[17],禁止法币在台上流通的台湾货币政策也被讨论为专门化[18]省公署的行政体系一般被认为是“新总督府”,[19]从长官公署到来到二二八事件爆发,“特别省制 陈仪在二二八事变后撤离台湾前夕,在最后一次主持总理纪念周的会议上说:“自己的历史正是失败的历史。 “[20]陈仪治台的功过至今仍毁于声誉。
陈仪长官公署治台期间,1947年爆发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政府于4月24日下令废除行政长官公署制,5月15日省正式设在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返回大陆,派遣身在外交界的文官魏道明担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 [21]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1945年10月25日来到接待处,到1947年5月15日为止,经过了1年半左右的时间。 陈仪主政期间,台湾被满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经过五十年的分离,回归中国政治地图,在两岸各级正式展开交流。 更确切地说,台湾从此以后,中国卷入了国共政治斗争不稳定的政经社会局势。 战后第五年回归祖国产生的社会矛盾,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面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在陈仪主政的这个时期逐渐浮现出来的。 例如,因通货膨胀的经济问题、产业复员滞后导致的失业问题、统制经济、公营事业的形成和民权纷争的现象、内战导致的粮食不足、粮食价格高涨问题、制度不均衡和支持“赃款浪费法”的人治而真正改变了
二二八事件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制为台湾省政府,但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处理,只是用二二八事件清乡开始的白色恐怖袭击镇压了台湾人对国民党政府的反抗浪潮。 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和不完全在于省制的特殊性。
但是,在政治方面,仅从省制特殊性的单一方面,论断长官公署是“殖民地遗规的继承、总督府旧制的复制”,忽视了地方自治的施行、民意代表的选举。 这位“光复派”的台湾抗日运动家在战前读过在兹的建言。 光复后,事实上民意代表也部分地、阶段性地扩展了功能。 从陈仪政府最受谴责的经济政策来看,当时偏左的文化人对台湾货币政策和统制经济的目的有正面的看法,反而是“人治”带来的亲戚裙带、贪官、派系斗争,危害非常大。 日本战败后,台湾社会曾一度出现庆祝胜利的“民族主义”热潮,但文化人很快从国民党集权统治的“现实”中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完成了反抗强权的民族主义阶段,下一个政治课题是“民主(权)主义”的确立和“民生主义” 因为这样,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政治上和评论上,在台湾文化场上再次出场。 当然,他们并不是因此而忽视的文化重建任务,而是国民党政府来接收之前,文化人自发地想清除“殖民性”的问题。 在一些来台官员和外省人优越意识大谈“台人奴化”偏见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拿台湾抗日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来对抗。 在奴化争论高峰“范寿康事件”中,他曾在省参议会向范寿康提问,要求他证明失言台人奴化的事情并道歉。
由于陈仪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行政系统的文教幕僚在推行“中国化”政策的同时,也着重于“台湾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性。 其理由是,这些文教政策的执行者们认为,建设“新中国”和“新台湾”,需要持续进口具有“现代化”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台湾本位精神的“台湾化”也并不与“中国化”的民族精神相悖,而是“摆脱”
但是,国民党政府政治、文化的普及,由于派系斗争,出现了多头马车、自我分化的现象。 由于党政军体系本身缺乏文化人才,往往不得不借用其他民主党派的人才,或者拉拢当地文化人,其报纸资源被民主文化人反过来利用,宣传战后的“民主思潮”和文艺大众化的理念。 国民党政府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在“党国家体制”的独裁统治中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并不局限于“中国化”、“民族教育”、“台湾人奴化论”等单一方面; 也包括封建体制、派系政治、官僚资本、省籍差别待遇、金融政策剥削、美糖物资剥削、言论结社管制、为支援内战动员人才等方面。
台湾“脱日本殖民”回归中国之际,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仿效日本殖民统治的做法,面对知识分子的政治抗争,首要诉求的是“民主政治”、“地方自治”的实施。 社会上“省籍矛盾”越来越发酵,媒体言论也充满了对“行政长官公署”特殊省制和政治经济政策的批判,但从新闻杂志的言论来看,知识分子要求与其他各省政治地位平等,以“三民主义”中的“地方自治”理念,在这个
在经济利益冲突下,反对陈仪公营公司的,自然是少数资产阶级,特别是对日产的接受,几乎都被转为公营公司,引起了本省工商行业的高度反感。 1946年,台湾旅游上海六团体向中央请愿时,也要求取消贸易局和专卖局[22] 公营事业后也被认为是二二八事的导火线之一。 [23]台湾市绅陈炘策集团大公公司企业试图抵制江浙财阀,可以说是典型的例子。 二二八事件的时候,陈炘因怨恨而被报复,被评价为无法与大公公司的事件脱离关系。 事实上,陈炘要对抗的江浙财阀,以孔祥熙、宋子文为首,与陈仪的关系,不仅在派系集团的利益冲突上,在做法和理念上也采取水火不相容、相互敌视的态度。 行政院资委接受大部分赚钱日产事业的政府部门负责省营事业的工矿处长包可永也由资金委员会派出,本职工作是资金委员会的工业处长,这一人事安排进一步表明资金委员会完全掌握了国营事业的主导权。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陈仪起初打算聘用张延哲担任财政处长,但在行政院宋子文的压力下,不得不出任宋子文有意的严家淦。 [24]严家淦兼任财政部长和台湾银行董事长后,台湾与大陆金融一脉相承,陈仪独立发行台币的隔离政策也形同虚设。 [25]戴国焕一路成为陈仪之人,考察了政治及其统治台班底,以及台湾光复后台所接到的官场百态、派系之战。 因此,陈仪及其统治台班底有意在台上发扬“鸿图”,要在台湾实现福建和大陆无法实现的理想,但也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处长。 而且关于其他的“鸿图”,也是有心而力不足[26]
台湾回归祖国后,战后4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种种隔阂和冲突,事实上延续了战争中台湾籍抗日分子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政治角力。 很多台湾人都想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诚如戴国煇指出的那样,“台湾的‘解放’不是台湾人自己与日帝作战从日帝那里争取来的,是日帝战败、二战结束时检测出来的。 “二十七。 正因为“解放台湾”的革命主导权不是来自台湾的自发力量,战后政治体制的选择和制定自然有漫长的抗争之路。
台湾人不想是被日本殖民统治的臣民。 另外,极力拒绝反驳美军频繁运营的“国际主机”论,要求国民党政府维持台湾的法定地位,也要求国民党政府政治地位平等,表明了台湾本位的“复省建省”执政台要求,但无论如何,国民党政府抱着以加强执政权为优先的心态,子 战后国民党政府来台湾接受的,不仅是大陆官僚腐败、派系间恶性竞争的持续混乱,而且由于日本统治造成台湾和祖国五十年的隔阂,形成了台湾的特殊性,受到“殖民地”接受的心理问题的困扰,从政治和战略上来台湾的一些官员的 另一方面,台湾人方面对受到歧视的待遇感到不满,省籍矛盾迅速扩大。 复员晚,支持大陆内战,给台湾粮食带来危机,从政治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事实上,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受到战后中国整体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二二八事件爆发前后,台湾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文化人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结构性影响。 从1945年到1949年,战后初期台湾的高压统治随着国共内战、美苏冷战阵营的对立而日益紧缩,白色恐怖主义的肃清日益高涨,特别是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瓦解台湾之前,已经借“四六事件”之机“白色恐怖主义” 卷入无数错误的冤案,在大陆四年山河变色,必将震惊弓鸟1949年1月21日,杨逵起草了刊登在上海《大公报》上的《和平宣言》,防止内战波及台湾,不幸应验。 国民党一系列戒严统治的手段,填补了台湾社会长期以来的省籍对立情结,在高压统治下一时沉默,失言的台湾人至此失忆。 其潜在的不满、反对情绪随着经济、社会力量的提高,终于在80年代,应对全球冷战对立格局的崩溃,冲破了政治力量的禁锢,爆发了“台湾人上天”的政治口号,“二二八事”被平准化转用[28] 但是,历史研究只诉诸省籍对立,看不到战后初期台湾回归祖国的各种矛盾问题的根源,也无助于从历史中获得借镜反省的契机。
戴焕老师对台湾光复时期的历史研究,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上述内战和冷战的双重结构因素下台湾回归祖国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在“二二八事件”中提出了一些台湾人对动乱中“共犯结构”的反思。
愤怒的一部分台湾人也骂本应是同胞的祖国出身者=外省出身者为“支那人”、“清国奴”。 而且,就连本省青壮年的人们,也模仿日本人用毛巾缠头,挥舞着日本军刀唱日本军歌。 更可悲的是,虽然抗日刚刚胜利,人人都痛斥来不及的日本国歌,但有些台湾人为了分辨本省人和外省人,硬生生地斥责战栗的外省孩子为“清国奴隶的忘八蛋”。 29
戴国煇痛心地指出:
2222222220背景民众对事变前社会不满的激愤情绪和社会行为模式,基本上是“包括思考在内的天真行为”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52 [ 30 ]
距离1992年戴国焕写下这篇省思文案,又过去了25年。 当时,戴国焕已经明确表示:“非常多的台湾同乡会抵制我的这种解释。 “至今,这些费尽心思的研究和忠告仍然受到抵制,而且反对派学者、政治家在第二次执政的同时,刻意操纵台湾家乡天真善良愚蠢的innocence措施,将使台湾陷入危险。
评论:
[1]徐秀慧《战后初期( 1945-1949 )台湾的文化场和文学思潮》(台北:稻乡,2007 ),页475。
[2]刘进庆书、王宏仁他译:《台湾战后经济解体》(台北:人类出版社,1995(1992 ),13~14 )。
涂照彦:《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台北:人类出版社1999,143~148 )。
[4]翁嘉禧:“台湾光复初期的经济转型与政策( 1945~1947 )”(高雄:复句图书企业1998:52 )。
[5]刘进庆、涂照彦、隅谷喜三男书、雷慧英等译:《台湾经济──典型的nies业绩与问题》(台北:人类出版社1993: 25 )。
[6]刘进庆:“导论台湾近代化问题──晚清洋务近代化与日本对殖民地近代化的评价”夏潮联合会、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殖民史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3年,页1。
[7]刘进庆着,王宏仁他译:《台湾战后经济解体》(台北:人类出版社,1995[1992],28 )。
[8]陈翠莲:“派系斗争和权谋政治二二八悲剧的另一面”(台北:时报出版社1995,41 ) )。
[9]刘进庆着,王宏仁他译:《台湾战后经济解体》(台北:人类出版社,1995[1992],29 )。
[10]同上注,第30至39页。
[11]沈仲九字铭训与陈仪有亲戚关系(沈先生是陈第一位中国夫人的表弟)。 据悉,沈在日本留学时代是许寿裳主编革命先驱杂志《浙江潮》的同事,后来留学德国,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居于指导地位的会员。 以智囊的地位参与陈仪的福建施政,同期主办行政干部培训班。 追求与国民党、共产党不同的“第三路线”,把台湾视为理想的实验场,在重庆制定了三条“基本施政方针”。 第一、建立适合台湾实际情况的行政制度,建立沿袭日本总督府体制形式的长官公署体制,谋求像日本总督府一样掌握行政和军政的一元化权力。 二、实施统一接管,必须完全掌握“日产”,事先阻止大陆各势力介入接管权益,确保治台财政基础。 三、意在切断大陆通货膨胀狂潮,禁止大陆浙江财阀系银行和抄送派掌握的农民银行等迅速发展到台湾。 这些都被台湾籍的意见领袖们视为不满,侮辱、剥削台湾本省人,并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了批评。
戴国煇、叶艺艺:《爱恨228》(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182 )。
许介鳞:《战后台湾史记卷一》(台北:文英堂)。 1998[1996],64 )。
[14]关于陈仪政治幕僚的人脉解体,可以参考戴国煇、叶艺艺。 《陈仪为人,为政治及治台班底》,《爱恨228》页61~104中。 关于他密谋汤恩伯的经过,可以参见〈地下十五年与陈仪〉《传记文学》361期第60卷6期,1992,59~66号。
[15]陈仪从省政府统治时代就主张实行统制经济,与贸易企业设立专卖制度(甚至实行粮食专卖,被称为“公沽局”) )但是,由于人不追求利益,与民争夺利益,老百姓不再闲谈。 钱周是陈仪就任福建省主席的时期,以及第二次出任浙江省主席的重要幕僚。 他用“民贫、财尽、兵弱、官贪”八个字形容陈仪主持省政府下的福建省。 钱周:《陈仪主闽事略》收入李敖编:《二二八研究三集》(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53~56 )。
[16] 〈台湾调查委员会党政军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记录〉,张瑞成:《光复台湾的计划与接受受降》秦孝仪主编(中国现代史史料丛编第四集),(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90 ),页139~143。
引用(许介鳞〈陈仪是土皇帝吗? 第75~80页。 “土皇帝”一词来自黄昭堂。 〈第五章台湾总督府的权力〉“土”在地方意义上,台湾称日本总督为“土皇帝”,黄昭堂书、黄英哲译:《台湾总督府》(台北:前卫出版,2002 ),页228。
[18] 1946/10/26章英:《台湾鳞爪》,《注意》第一卷第九期。 全文掌握国煇、叶艺艺:《爱恨228》,页138~142。
[19]郑一禾:《台湾的秘密》,《信息天地》第18期,1946/11/30,页3。 引用(许介鳞〈陈仪是土皇帝吗? 第75页。
[20]周一鹈鹕:《陈仪在台湾》,收入(全国政协他编:《陈仪生涯及被害内幕》,1987 ),页111。
[21]《台湾省政府公报》,1947/05/06,沙号第1至2号。
[22]杨肇嘉《杨肇嘉回忆录》(台北:三民书局,1980第四版[1968]。
[23]白崇禧,〈国防部宣字第一号布告──1947/03/17〉,收入李敖编:《二二八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 ),页247。
[24]为此,陈仪在深夜十二点将民政处长周一的鹈鹕叫到私宅,感慨地说。 “台湾原有的生产事业,多么没有恢复,社会财富长期被日本掠夺,已经在外强中工作,很空虚。 但是,当局(指中央)眼前的好处是图,只是想杀鸡取蛋,用各种各样的名义和方法,从里面找到了什么。 … … 但是,做事业,必须度量大,必须忍受不公平的对待,必须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周一鹅) )陈仪在台湾)收入)李敖编《二二八研究三集》1989:159~160 )。
[25]许介鳞:《战后台湾史记卷一》,页76~77。
[26]戴国煇,叶艺艺:《爱恨228》,页134~182。
[27]戴国煇、叶艺艺:《爱恨228》,页21至22。
[28]关于二二八事件与台湾战后社会省籍矛盾的形成,若林正丈认为,二二八事件引发了民众“官迫民反”和知识分子毫无准备的民主化和自治运动“台湾七日民主”,但国民党政权回应了报复性屠杀。 由于二二八事件的省籍矛盾,1949年国家分裂后,疑似从大陆失去地盘的蒋介石“党国家体制”的国民政府重新生产和加强了这种“省籍”分化的结构,包括军、公、教等社会阶层、教育的语言政策、民族的分居、选举的操作等。 林正丈:《台湾──分裂国家与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2000[1994],页75~80。
[29]戴国煇、叶艺艺:《爱恨228》,页168。
[30]同上注。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