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苏联亡党亡国过程中的几次法治改革陷阱及警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国家治理的重大部署以来,围绕如何推进法治改革的争论不断。 最近,有人呼吁通过修改宪法来废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等,还有一些人呼吁尽快出台《信息法》,以在中国促进西方所谓的信息自由、言论自由。 有人建议应该通过立法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步伐等。
这一切让我想起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一些法治改革的陷阱。 通过修改宪法,取消了原宪法关于党的领导地位的决定,剥夺了领导和指挥苏联军队的最高权力。 发布《信息出版法》等制定推进西方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的《私有化法》等全面推进国有公司私有化改革。 历史为什么如此相似? 纵观历史,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不重蹈苏共的覆辙?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反思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过程中法治改革的教训,确保我国始终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依法治国。
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认为根本原因是在所谓的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 特别是,党的领导地位的放弃得到了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支持,通过宪法修正得以实现,并不奇怪。 那么,苏联是如何通过修改宪法来取消党在原宪法中的领导地位的决定的呢? 什么力量推动了宪法的修改呢? 这样修改宪法造成了什么危害呢?
在苏联宪法中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位1985年3月11日当选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其上台后匆匆推进经济行业改革,改革失败后,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开始推进所谓的政治改革。 在所谓民主化、公开性的大潮中,以辩论会、俱乐部、青年团体等面孔出现的各种非正式组织从1986年开始在苏联相继出现,1987年底迅速发展到3万多,1989年激增到9万多。 其中不少非正式组织公开鼓吹西方民主,主张全面西化,幕后操纵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集会、示威、罢工、停课等,但作为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赏。
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被流放6年的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于1986年底返回莫斯科,随即发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活动,成为苏联国内所谓民主派的领袖级人物。 在1989年春天举行的全苏人民代表选举中,得知萨哈罗夫落选的戈尔巴乔夫,为他特别增加了名额,最终当选为人民代表。 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方法引起了国内一些人的怀疑,有人怀疑与萨哈罗夫之间存在着优势链。
成为人民代表后的萨哈罗夫很快锁定了取消苏共在宪法中领导地位的决定这一重要目标。 在1989年5月25日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率先制造困难,提出废除苏联宪法第6条。 正是确定了该条规定了苏联在苏联社会的领导地位。 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叶利钦等所谓民主派代表的赞成。 但是,由于许多代表坚决反对萨哈罗夫的提案,该提案最终没有通过。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是萨哈罗夫没有放弃。 与叶利钦等所谓民主派人物合作,为早日取消宪法第6条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在1989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再次提出废除宪法第六条,得到了越来越多代表的支持。
对于萨哈罗夫、叶利钦等人的攻击,戈尔巴乔夫没有反对,而是公开迎合。 1989年11月26日,他写了一篇赞扬西方议会民主的文章,认为苏联应该效仿西方方法的三权分立。 1990年1月,他发表的演说中居然认为实行多党制不是悲剧。 你不应该像恶魔害怕烧香一样害怕多党制。 他的演说在党内外引起了很大的思想混乱,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迅速利用。
在戈尔巴乔夫的默许或默许下,苏联共产党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发起了越来越激烈的攻击。 1990年2月4日,所谓的民主派竟然在莫斯科组织了20万人参加的集会示威,公然高呼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审判苏联共产党等口号。 在一个多月后举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在所谓民主派代表、戈尔巴乔夫及其领导人苏共改革派的共同推动下,大会居然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的法律《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宪法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 是将苏联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组成变更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自行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其他形式参加苏维埃国家的政策制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不仅如此,还规定了法律,苏联公民有权组织政党。 这不仅意味着苏联的领导地位被正式取消,而且意味着苏联开始实行多党制。
不仅如此,《苏联总统职位的设立和苏联宪法(根本法(撰改补充法)》中规定,苏联总统是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司令官,有任命和取消军队高级指挥官的权利。 这不仅确认了西方倡导的军队国家化的正当性,通过法律途径剥夺了苏共领导指挥苏联军队的最高权力,从此,党的枪支指挥的根本也基本被废除。
如果取消党的领导地位,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一年后,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擅自决定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1月6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关于苏联和俄罗斯在俄罗斯联邦领土上中止活动的命令》,苏联中央办公楼被关闭。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2006年,戈尔巴乔夫在接受《全球人民杂志》采访时表示,“改革时期,深刻体会到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 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悲惨的失误,提醒中国朋友。 如果党失去了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发生混乱,那是非常危险的。
苏联前车之鉴提醒我们,反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失去党的领导,党就会亡国。 邓小平曾指出,一些人打着维护改革开放的旗号,要引诱中国加入资本主义,这种趋势不是真正拥护改革政策,而是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 习总书记进一步警告说,中国是大国,不能犯非凡的错误。 苏联前车之鉴已经敲响警钟,我们要敲响警钟,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改进。 目前,没有人公开表示要取消党的领导,但已经有人公开呼吁修改宪法消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等。 我们决不允许这种形式取消党的领导的方法继续下去,也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手段推进西方多党制、军队国家化等,进而打着依法治国的旗号推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媒体等舆论工具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但如何渗透、控制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媒体是其对外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也就是通过宣传所谓的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等方式实现社会 在苏联共产党亡党、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和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勾结,通过发表《信息出版法》推动了西方的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最终瓦解了苏联的意识形态防线,使许多媒体站在苏联的对立面,成为掘墓人。
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动荡,始于大力鼓吹所谓的公开性。 1986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等人策划推进下,苏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所谓公开性问题,主张所谓公开性必须让人民知道一切,留下难忘的人物和空白点等,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所谓的黑暗面、消极现象 同年3月,戈尔巴乔夫发起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运动,要求大众媒体批评苏联党政机关,并向信息媒体表示:“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的报纸可以成为独特的反对派。 在公开的旗帜下,过去被禁止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相继解禁。 首先诋毁和攻击斯大林时代政治生活的电影《忏悔》于1986年12月上映,之后歪曲和抹杀斯大林时代党内斗争的长篇小说《艾伯特大街的孩子们》于1987年上映… … 更多攻击和抹杀苏共和社会主义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引发了巨大的思想混乱。 特别是《忏悔》的公开被认为是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溃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开性,戈尔巴乔夫及其领导的苏共改革派要求进一步推进指导思想的多样性。 这也是迄今为止提出的人道民主社会主义的一大理论支柱。 1988年2月,他提出在国内、国际政策的任何问题上舆论多样化,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自由进行争论等。 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否定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行业的指导地位。 在同年6月底召开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又将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并列为三大革命创议,称多元论为民主化、公开性快速发展的逻辑归宿。
不仅在国内大力进行公开性、多元论,戈尔巴乔夫还为西方向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打开了便利之门。 1988年12月,在他的指示下,苏联多年来对多个被认定为反动局的西方局的干扰被停止,同时决定捐赠400万美元的外汇卢布用于在苏联境内公开出售20个国家的报纸。 很快,美国在西欧设立了比较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每天用六种语言向苏联人民传播西方社会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用谣言和抹黑等方法攻击和诋毁苏联和社会主义,大肆渗透意识形态 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认为,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决定从东欧撤出50万人的承诺更为重要。 对美国来说,是为了促进苏联社会的‘ 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戈尔巴乔夫成了和平发展苏联的好助手!
一步步走了之后,戈尔巴乔夫终于迈出了破坏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最重要的一步。 那就是通过立法为反共反社会主义言论提供法律保障。 1990年6月12日,他以总统名义批准了《信息出版法》,并在6月20日的《真理报》上发表全文,从1990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该信息出版法共7章,是总则、舆论工具活动的组织、舆论的传递、舆论工具与市民和各种组织的关系、信息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信息行业的国际合作、违反信息出版法的责任。 《信息出版法》规定报纸和其他舆论工具自由,公民有创立舆论工具的权利等,标志着苏联开始推进西方提倡的所谓信息自由、言论自由。 特别是《信息出版法》中关于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和18岁以上公民有权创立舆论工具的规定,为自由打开绿灯,使反对派政党团体的报纸、民间报纸等完全合法化,越来越多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媒体的创立,迅速
西方感到兴奋的是,《信息出版法》的一大亮点是,规定信息舆论不被核查,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印刷份数不足1000份的出版物可以不登记。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对信息出版领域的严格管理制度,导致了苏联媒体结构的核裂变。 仅那年10月,苏联全国就注册了700多家报纸,其中1/7归个人所有,也出现了独立的通讯社。 而且,这些新出现的媒体,大部分舆论倾向是反共反社会主义。 从此,苏联意识形态行业进入完全混乱的时代,为苏联和社会主义服务的媒体不断受到压迫,以《真理报》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新闻体系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直走下坡路,走向衰退。 苏联完全失去了对信息媒体的领导权和舆论的主导权。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通过了走向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声明和新党章。 新党章居然规定苏联共产党坚决放弃政治意识形态垄断主义,自行放弃多年来坚持的意识形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这进一步加剧了苏联意识形态行业的混乱,使许多人困惑。
事实上,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只不过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灭亡苏联、解体苏联的工具。 1991年8·; 叶利钦在19事态以后,放弃了《信息出版法》,加强了对信息媒体的控制,不仅下达了《关于俄罗斯联邦信息中心的命令》等,还确定俄罗斯联邦信息中心服从俄罗斯联邦总统,其领导人由总统任命。 特别是1993年白宫事件后,叶利钦下令进一步加强对舆论的管制,并在政府内设立特别部门,以控制新成立的管理电视和印刷品的国家委员会。 在强烈的管制下,很多媒体受到压迫,也有报纸为了言论危害总统而被打开天窗,被迫关闭。
近年来,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批评中国没有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呼吁制定《信息法》,从而推动了所谓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的实现。 事实上,作为西方信息论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提倡的信息自由,主张尊重合理的个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要求媒体自由报道新闻,反对信息活动的限制和介入。 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包括信息自由在内的任何自由总是相对的,特别是信息自由作为一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权利,具有历史、具体、相对、鲜明的阶级性。 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不受限制的信息自由、言论自由。 苏联前车之鉴再次说明了这些,警告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诱惑、规范化、推进信息出版领域的快速发展,如果制定了信息法,媒体、政治家运营媒体等,必须多次带领党,使之基本不动摇
推行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将经济体制改革变为经济制度变革,是西方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手段。 在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的引领下,苏联共产党内西化派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及其领导的苏联共产改革派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俘虏,不仅为国有企业私有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根据《关于公司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大框架法》《私有化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崩溃失去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很自然的事情。
1984年,戈尔巴乔夫和新自由主义旗手、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已经见面,双方从此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潮也开始影响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随着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的泛滥,思想西化的经济学家开始提倡新自由主义,打着所谓反省的旗号攻击苏联全民制,企图全面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给苏联私有化的处方 特别是在西方一些政治经济势力的推动下,国内外社会主义敌视势力勾结,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思潮迅速在全国蔓延。 在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从根本上进行经济改革的任务,开始尝试为推进国有公司私有化打开大门。 1990年8月,他公开攻击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认为改革第一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废除公有制的垄断地位,主张大力推进公司的非国有化、私有化,放弃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更多的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成为了新自由主义的信徒,开始以新自由主义为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苏联的经济改革。
在戈尔巴乔夫的授权下,根据叶利钦和少许自由派经济学家的意向,为了尽快推进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方针,经济学家、苏联总统委员会成员夏塔林等人制定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构想和纲领》。 这就是有名的500天计划。 这种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策略,主张在大规模私有化的基础上,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里,将苏联分四个阶段从计划经济迅速过渡到市场经济。 1990年8月,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妥协,以500天的计划为基础,同意迅速向市场经济过渡。 1990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戈尔巴乔夫主持起草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实质上全面接受了计划500天的全面私有化副本。 在这一错误思想的引导下,苏联经济于1990年出现了二战后的首次负增长。
500天计划流产后,1991年4月,在戈尔巴乔夫的意向下,原俄罗斯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艾弗里林斯基与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艾莉森合作,共同制定了以新自由主义为基准的所谓希望协定艾弗里·斯基艾利森计划。 也称为哈佛计划。 苏联政府称为苏联经济稳定计划的这个经济改革纲领被认为是处理苏联政治经济危机的新药方。 其实是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肆推销,为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而使用的新自由主义的翻版,其基本思路是在西方的援助下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这个哈佛计划虽然受到苏共内部真正共产党的反对,但受到戈尔巴乔夫的欢迎和支持。 为了进一步加快私有化,苏联国内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决定根据哈佛计划,进行法治改革,用法律保护和护卫私有化。 1991年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公司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基本法》,也就是著名的《私有化法》,制定了国有公司逐步私有化的时间表。 根据该法,到1992年底,苏联工业公司约有一半脱离国家控制,到1995年将达到60%到70%。 叶利钦总统俄罗斯担任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急先锋,1991年12月19日,叶利钦批准《1992年国有及市属公司私有化纲要基本上》,加快推进经济自由化、私有化。 在法律的保护下,苏联的经济改革就这样沿着西方的指导方向,走上了新自由主义的不归路。
私有化改革不仅重创了苏联经济,也瓦解了苏共政权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快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进程。 1990年至1991年,苏联经济年均减少近9.5%,同时1991年进一步减少15%。 同时,国有企业私有化迅速推进,除了利用少数当权者手中的权力疯狂瓜分、掠夺国家财产致富外,苏联国家和人民成为最大受害者,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苏联经济即将走向崩溃。 而且经济崩溃迅速导致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失业率、犯罪率急剧上升,许多人对苏共完全失望、绝望,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悲剧自然很快就发生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决反对和批判新自由主义。 但是,也有人企图通过全面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彻底市场化、政府全面退出市场等鼓励和推进新自由主义,削弱、瓦解或废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来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出售国有企业,混合全制改革是实行私有化等,也有人主张彻底废除国有企业,消灭公有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出路是私有化。 对于这些错误论调,我们必须有冷静的认识。 习主席要求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这一条线,真正记住苏联前车之鉴。 决不能在改革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私利私欲的机会,也不允许有人因私有化而动摇或瓦解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来源:红旗原稿; 作者: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朱继东:苏联亡党亡国过程中的几次法治改革陷阱及警示”》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