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中日平津兵力13:1,中方占绝对特点”
七七事变
今天是七七事变83周年纪念日,所有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教训是什么呢?
我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很多人当然喜欢强调,既然当时的日本人想要全面侵略中国,他们的准备应该充分,现在的普及是七七事变日本是怎么计划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七事变和918事变一样,最初是日本人试探性的冒险行动,但由于国民党当局坚持妥协退让,发展成了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七事变发生时,驻扎在平津的宋哲元29军有75000人,根据何梅协定,驻扎在同一地区的日军有5600人,同时分散驻扎在平津各地。 也就是说,中日双方在该地区的兵力以13:1为对象。 中方军队数量、战争道义占绝对特征。 在卢沟桥闹事的日军只有一个大队。
如果29军勇敢反击,就可以肃清北津日军,主张日军内部冒险的一派就此收手。 但是,蒋介石到宋哲元的国民党高层是如何解决七七事变的呢?
事变后第四天,29军竟然与日军签署卢沟桥事变现场协议,接受日本条件,向日方道歉,处分责任人,第37师撤出卢沟桥,承诺取缔抗日团体。 这一动向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退让,让日本人进一步断定,中国没有坚决反抗的决心。 日军内部冒险反对派被说服,日本总部迅速下达增兵决议,让北平包围伪满洲国、驻扎在朝鲜半岛的日军6万多人,威胁天津。
这和6年前9.18事件时的情况相似。 当时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只有1.5万人,而东北军有20万人。 结果,同样由于没有抵制政策,短短几个月东三省全部沦陷。
为了出兵争取时间,日本人打着和平谈判的旗号和宋哲元进行了和平谈判。 国民党高层和宋哲元对抗战犹豫不决,对和平谈判处理纠纷抱有幻想,所以只是认真和谈,没有认真准备过。 7月26日前后,日军完成了包围北平的部署。 等待宋哲元部的,不是和平,而是一纸最后通牒。
7月28日上午,最后通牒的时间到了,响起了日本人占领北平的枪炮声。 由于缺乏战备和战术决心,仓促应战,宋哲元当天仓皇逃跑,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赵登禹殉国。 第二天北平沦陷,第二天天津沦陷。 七事变爆发23天后,平津完全沦陷。
日本赌徒的冒险,竟然成功了,很快发展成了大规模、全面的侵略战争。 如果唐福国民党从9.18事变的时候,甚至从七七事变的时候,都拿出了坚决的态度,全力抗日,全民抗日,日本人敢这么大胆吗?
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为什么对9.18、7.7事变采取妥协投降政策? 这是因为蒋介石集团是大买办、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总代表。 对他们来说,如果能保卫自己的政权,东北、华北就能失去; 在他们眼里政权第一,主权第二。 由于看不到民众的力量,只有武器论的他们,很多人认为如果抗战一定会死,或者直接投降。 最后,正因为日本人打到上海、南京,威胁了英美帝国主义和在中国的核心利益,蒋介石才不得不正面抵抗。
面对外敌,所有腐朽没落的政权必然失去权力,羞辱国家。 这笔钱的标准由来已久。 慈禧太后的那宁和外国人和奴隶不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政权的心情。 蒋介石集团是晚清政权的翻版,没落、腐败、反动性是一样的。
真正能保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政治领导力量在延安。 那里才是中国的希望。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