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倡议创办《红旗》”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信息>; >; 史海回目>; >; 人物长廊,《党史博览会》的作者杨永兴
复印件的版权是作者的。 有侵害的情况下请联系删除。
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这次会议的决定由中央主办革命、批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杂志,命名为《红旗》,每半个月出版一次,由陈伯达担任总理。 会议要求全党积极支持该杂志,经常向各级党委供稿,而且除中央设立一个部外,上海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要成立一个小组,负责稿件的征集、初步审定和编改。 这样,《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 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的创刊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是大跃进运动与中苏分歧相互促进的产物,其中毛泽东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创办《红旗》杂志是毛泽东最先提出的。 《红旗》的出版是中国共产党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决定的,但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 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这次会议也是毛泽东为发起大跃进运动而召开的极为重要的会议。
1958年3月8日,成都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毛泽东为与会者的讨论提出了25个问题。 其中第二十四个问题是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 在22日的演讲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了刊物的运营问题上。 陈伯达给我写信了。 他本来死也不想办刊物,现在转了180度,同意今年办。 这是件好事。 我们党以前有《指南》、《斗争》、《真相》等杂志,现在有《人民日报》,但是没有理论杂志。 本来打算在中央、上海各建一个,设立对立面进行竞争。 现在提倡各省都做。 这个很好。 可以提高理论,活跃思想。 各省所做的事必须各有优势。 大部分可以基于本省说话,但也可以是全国故事、全世界故事、宇宙故事、太阳、银河故事。 毛泽东在这里提到的刊物是指《红旗》杂志的创办问题。
然后,毛泽东讲了害怕教授的问题,并为此特意表扬了陈伯达,认为陈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他说。 “害怕教授,进城后相当害怕。 不是瞧不起他们,而是有无限的恐惧。 看他那一大堆学问,好像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马克思主义者害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怕帝国主义,害怕教授,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奴隶制度,‘ 谢主隆恩剩下的。 我想我受不了了。 当然不是从明天开始打他们,而是接近他们,教育他们,交朋友。 现在情况变了。 标志是给陈伯达同志的演说(厚今薄古)、信)主席的),有破竹之势。 他的思想曾经萎靡不振,勤奋工作,但统治宇宙却胆怯。 其中提到的陈伯达的演说,是陈伯达于1958年3月10日应郭沫若邀请在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表的,主题是《厚今薄古、边干边学》,之后作为陈伯达的另一个文案《批判的继承与新探索》附录的形式,于1959年发表。 陈先生在讲话中首要论述哲学社会科学是如何跃进的。 他说。 “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跃进,也可以跃进。 跃进的做法,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优厚的,边做边学。 陈伯达晚年回忆说,这次演讲是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向社会科学界传达毛主席的观点,不是自己随便决定的。 之后,在《红旗》上发表的“批判的继承和新的探索”一文,是对这次过度发言的纠正。 这可以说是对迟到的纠正,而且足足迟到了一年多,所带来的危害已经铸造,其政治使命已经完成。 一项通知是《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于1958年4月2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下发。
另外,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年轻人。 孔子23岁开始讲课。 学问慢慢地学到了。 耶稣年轻,有什么学问? 释迦牟尼十九岁创立了佛教。 孙中山青年的时候有什么学问? 他的学问也是后来学的。 马克思开始写书的时候,才20多岁,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但30岁左右,学派已经形成了。 … … 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 年纪不大,学问也少。 问题是你的方向是否正确。 年轻人抓住真理,所向披靡,老年人比不上他们。 梁启超年轻时也很有名。 我们在教授面前那么无助,比学问还可怕。 办刊物,只要方向好就对了。 现在我们必须制作出版物,压倒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我们读十几本书就能打败他们。 一旦拿到出版物,就会被强迫去看经典,思考问题,而且必须亲手写。 这可以提高思想。 现在有很多刊物吸引着我们的观察力。 不办刊物,大家就不想办,不写,就不能读书。 各省可以运营一个刊物,形成一种对立面,同时承担着向中央刊物发布新闻的任务,每个省一年有六篇就足够了。 总之,10篇以下,你们去组织的话,英雄豪杰就会出现。 自古以来,创新学派、新宗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他们一眼就发现了新的东西,向着老古董战斗! 有学问的古董,总是反对他们。 … … 历史不是这样吗? 我们开始革命的还不是木偶。 二十多岁。 那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段祺瑞、谭延镝、赵恒惟都很守旧。 说起学问,他们要讲很多真理,我们很多。
从毛泽东的一系列演说可以看出他提倡制作刊物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要压倒所谓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他们争夺理论阵地。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以此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论水平,解放他们的思想,让毛泽东可以放手今后发起的大跃进运动,大胆支持。 他提醒与会者,自古以来,创新学派、新教派都是学问不足的年轻人,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的论断,从而鼓舞士气,不必害怕教授。 因为他们学问很多,但真理掌握在我们手里,就像制作出版物一样,方向正确就行了。
毛泽东提倡创办刊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红旗》作为对外推进中国政策和理论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早在1955年12月,毛泽东就指示,与当时本公司在开展海外工作方面思想和行动上落后的情况相比,应该大力快速发展,以便在世界各地派遣自己的记者,发布自己的信息。 管理地球,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会议上,赫鲁晓夫提出要制作国际性的理论刊物。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毛泽东创立理论刊物的想法。 关于赫鲁晓夫创办联合刊物一事,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科姆·卢卡表示了他的担心。 回国前,他特意向毛泽东告别,提出了他的担忧。 毛泽东对他说。 “刊物并不容易。 既然要做就必须做好。 谁参加由各党自己决定。 不要建立联络局,不要建立联络局刊物,也不要建立第三国际、情报局那样的固定组织。
1957年11月20日晚,毛泽东准备回国。 在去机场的路上,他和坐同一辆车的赫鲁晓夫又谈到了这个问题。 对此,吴冷西在《十年论战》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这两位领导人的谈话。 毛主席写给赫鲁晓夫的话是,昨天和哥哥穆尔卡谈话时,要求他不要在联合出版物上展开兄弟党之间的争论,也不要让一个党发表文案批评另一个党。 任何党自己制作的刊物,都不得公开批评其他党。 两党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内部协商,内部处理问题。 毛主席历史性地说明,一个党公开批评其他党是没有效果的。 他说,这个问题曾和多位排士谈过,也和杜克洛谈过,也和意大利党谈过,还和英国党谈过。 他们都认为公开批评其他党的方法不好,即使意见正确,其他党也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不要公开我们内部的分歧,也不要在刊物上公开批评其他党。 赫鲁晓夫也同意了。 毛主席说,这个问题我答应了哥哥穆尔卡。 在最后的离别之前,我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刊物出来后,不要成为互相争论的刊物。 赫鲁晓夫说他完全赞成,完全赞成。
1958年1月31日,赫鲁晓夫写信给中共中央,询问联合刊物的出版。 他在信中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会议上,许多代表团提出了关于出版国际理论刊物的建议。 当时,希望参加杂志出版的各国党在进行必要的协商和准备后,承诺将实现这一提案。 苏共中央认为,为了避免事件旷日持久,现在有必要了解这些党打算参加该理论刊物的出版,同时就该刊物的出版的具体问题开始交换意见。 在我们看来,该杂志可以作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联合刊物。 它不应成为发布命令的刊物,是推进、研究马列主义问题,同时各兄弟党交流经验的国际讲坛。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宣言中提出的思想和大致是这本杂志的基础。
2月27日,作为对赫鲁晓夫来信的答复,毛泽东向苏共中央发送了一封电报,同意出版《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 毛泽东说:“中共中央同意在布拉格出版国际性理论月刊,作为参加该刊物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联合刊物,也同意苏共中央提出的刊物基本出版经费分担办法。 中共中央计划派遣王稼祥、刘宁一、赵毅敏同志出席3月7日~8日在布拉格举行的杂志创办各党的代表会议。
《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的中国版,是在王稼祥的指导下主办的; 派往布拉格的中国党的代表是赵毅敏。 1958年8月,《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正式出版,比《红旗》杂志创刊晚了两个月。 中国共产党参与了这本国际性理论刊物的出版,一方面可以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它发表自己的经验和理论观点,与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进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窗口,“红旗”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喉舌。 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国际性理论刊物,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内的理论刊物,两者远远呼应,以理论经验的形式普及毛泽东思想,另外借鉴国际共运的动态引进,正是珠玑的合作。 但是,在中苏公开论战期间,中共宣布1964年退出“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部。 对此,毛泽东认为,尽早退出这个国际组织是党的七大以后,我们党犯下的第三大历史错误。
毛泽东非常重视《红旗》杂志。 在《红旗》出版准备期间,亲自参加了许多相关事项。 在成都会议上,他指定陈伯达担任《红旗》的总经理,经八届五中全会同意通过。 他高度赞扬《红旗》发文,亲笔为《红旗》题写发文,并亲自编制了《红旗》首任编辑委员名单。
1958年5月24日,也就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出版《红旗》杂志的前一天,毛泽东高度评价《红旗》的发文,指示“这件事写得好,能用”。 那天,他在给《红旗》总陈伯达的信中,谈到了《红旗》标题刊登的问题。 他说。 “在页眉上写了几张,请审查; 不能用的话,请再写一次试试。 另外,毛泽东在他写的两面红旗旁边写道,这种写法来自丝绸之舞,画红旗,有充裕的字体供陈伯达思考。 毛泽东为《红旗》的题目写了20多张刊物,之后从中选了两个字作为《红旗》杂志的正式发行。 《红旗》杂志正式注明由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办,由毛泽东决定。 从以上细节可以很好地看出毛泽东对杂志《红旗》的重视程度。
《红旗》编辑委员会的阵营非常强大。 第一代编委会是邓小平、彭真、王稼祥、张闻天、陆定一、康生、陈伯达、胡乔木、柯庆施、李井泉、舒同、陶铸、王任重、李达、周扬、许立群、胡绳、邓力群、王力、范若愚。 关于这个编辑委员会的名单,李锐说最开始做的召集人名单上好像有我,但我说自己的业务非常忙,之后就不列举我的名字了。 这个编辑委员会的名单是毛泽东逐一编制的,可以说囊括了当时中共中央所有的笔杆。 另外,从编辑委员会名单的安排上也很容易看出毛泽东建立这个名单时的慎重裁量。
毛泽东除了积极参加《红旗》出版的准备工作外,还在创刊后的《红旗》杂志上获得了不少支持。 他不仅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重要的文案“介绍合作社”,还对《红旗》重要的文案和社论的文案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文案也考虑先在《红旗》上发表。
本文:《“毛主席为何倡议创办《红旗》”》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陕北风雨夜行军(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