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一场胜负早定的战术对决”
引言:在军队的重要会议上,习主席警告全军,我们不要让成千上万的人玩当时苏联戏剧《前线》中那个自封的高尔夫。
70年前,在另一个前线,国共两党在淮海战场展开了生与死的战术对决。
年12月,习主席在江苏省徐州市视察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时指出:
淮海战役深刻地暗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术战略运用、官兵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往往是更重要的因素。 】
1月10日是淮海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回到它的前线,寻找打赢未来战争的胜利之路。
时间再追溯两年,几乎没有人想到国共局势会如此迅速逆转。
1947年春,蒋介石利用绝对的军事特点,向山东和陕北进攻要点。 此时的国民党,拥有430万军队,规模世界最大,陆海空齐全。 共产党的军队只有132万人,还处于给小米增加步枪的阶段。
1947年3月,被称为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占领延安空城后,以空捏造5万名俘虏的战报,强迫士兵穿着解放军军服扮演战俘,欺骗舆论。 时间和景色没有差别。 蒋委员长当然要视察延安。 胡宗南为此耗费巨额资金改装辎重,派出专机将浴室、马桶、沙发、西洋厨具等运往延安,以便取悦。 站在毛泽东居住的简陋窑洞前,当时意志消沉的委员长,做梦也没想到仅仅两年后,他的总统府的日历还没有过4月23日吧。
毛泽东非常自信地留在陕北,吸引国民党重兵。 因为他知道,经过延安整风和整治训练,他的部下战如云霄,在军事上暂时处于劣势,但没有把胸怀大志的国民党军队放在眼里。 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想出了全国战场这一大将棋。 事实也是如此。 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被战败后拥有特色兵力的胡宗南打败,国民党军占领延安仅一年就不得不慌忙撤退。
在山东省,国民党军队于1947年4月6日动员六十旅、四十万民众,攻击解放军的一大战术方向山东省。 陈毅、粟裕以百万军队统帅的气魄,兵锋直指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 傲慢的张灵甫名叫七十四师的骨头,在孟良崮被强行啃坏了。 指挥这场震惊世界的战役的,是中国共产党战神之一粟裕。 他也大胆及时地向中共中央建议,一年多后,辽沈战役胜利后,凭借大军事家的气魄,嗅到了锐利的战斗机,在淮海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决战。
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的65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计60万名指战员协同作战。 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至河南商丘,北至山东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被80万国民党军打败,这场战争被称为淮海战役。 经过这场战斗,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消失了,作为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的南京和上海已经处于解放军兵锋的威胁之下。
胜利的消息传到西柏坡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毛泽东高兴地说:“把饭倒进锅里,勉强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 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知道消息后,不由得说:“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确实,这场战斗,国共两党来说,一点也没有想到。 国民党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但没想到共产党这么快就得到了这个结果。
国民党发起进攻的时候,中共中央说你打了你,我决定了我的战术。 1947年6月30日深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大军冲破黄河防线,直接连接国民党心腹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术进攻的序幕。 一年后的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结束。 实力雄厚的东北,今后成了共产党战术的大后方。 年,解放军歼灭敌人百万胜利的天平,悄悄地向共产党方面倾斜。 1949年元旦到来时,国共两军力量发生逆转,解放军兵力达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降至290万人。 也就是说,这个年末,共产党高呼推翻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豪言壮语
历史往往这么奇怪。 1934年,方志敏、粟裕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被国民党王耀武部队包围追击,在这个角色中我军损失惨重。 方志敏等军团高层领导人被俘牺牲,据说一万多人,仅粟裕就有400多人,1000多人。 1948年,济南战役中粟裕指挥的华野打败济南,活捉死敌王耀武。 伴随委员长一生的这副蛮横,对起义的吴化文说:“你是上宾,弟弟是俘虏。 起义前告诉我,能让我也一起起义吗?” 这就是时间和势头的转换。
此时,虽然没有参加过这次长征,但熟练的中共战神,经过堪称奇迹的苏中七战七捷,获得了毛泽东的信任和信任。 在他眼里,王耀武已经不是有度量的人了。 华东野战军司令兼代政委粟裕,已经掀起了巨大的风暴。
攻占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济南城,表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进攻能力,国民党军队已经无法抵御,他建议中央军事委员会进行淮海战役。 毛泽东第二天复电,指示必须进行淮海战役,此战第一阶段的重点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胜负实际上首先在双方司令官之间展开。 淮海战发展迅速成为南线战术决战和胜利的条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熟的。 但综合淮海战役来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始终掌握着战役的主导权。 最初提倡的淮海战役,规模不大。 中央军委批准粟裕发起淮海战役时,当时的构想是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然后歼灭两淮以及海州、连云港地区的敌人。 这是假设战场主要集中在苏北的一个角落,被史家称为小淮海。
但是,战斗机会一眨眼就变了。 10月22日,为了配合华野实施淮海战役,陈毅、邓小平率领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占郑州。 不料驻扎开封的国民党守备队闻风而逃。 中野主力迅速前进到徐州以西,两大野战军从原来的合作作战变成了协同作战。 另外,辽沈战役于11月2日胜利结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逆转,人民解放军占优势。 打更大歼灭战的可能性在一步步增大。
天予不取,不是合格的战术家。
淮海战役开始第三天的11月8日,粟裕和时任华野副参谋长的张震再次向中央发电,提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没有进攻两淮,而是向西进攻徐蚌线,在徐州及其周边留下了许多敌人,然后分别将其歼灭。 在江北聚集国民党军队歼灭,使河流不能向南流动,这就是大淮海战役的价值所在。 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军委很快就粟张电报明确了这个可怕的方案:应该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尽量不要向南逃跑。 这两封电报,顾名思义,是千钧一发,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层层审查时的气势,计算出了束手无策的气魄和水平。 此时,中共中央已经决心将小淮海划为大淮海,在徐州为中心方圆8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一举歼灭敌人的南线主力。
孙子兵法云:丈夫不战,寺是胜者,要做很多事。 不战而寺不是胜者,必须少。 多赢,少赢,然后少赢! 我看这个,胜负见男。 拉着战斗机,马上实践战术构想。 国共空前的大决战,终于到来。 战争的胜负,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灭敌人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格式最复杂的战役。 关于淮海战的实际指挥是谁,党史、军史学界有争议,这在学术上当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关于淮海战本身的胜利,这些都不重要。 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酝酿了战略,一旦决定指挥,就在千里之外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麾下的战将如云,如精明能干,高效坚决地完成了其战术构想,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其中,战斗的第一执行者粟裕更是一战封神。
粟裕曾是毛泽东的警卫连队长。 同在湖南老乡,毛泽东对粟裕一直有很深的印象。 长征开始后,粟裕奉命率领指挥部掩护中央红军,但由于被切断,一时联系不上中央,也传出了牺牲的消息。 毛泽东知道粟裕还安全健在后,就会知道他的喜悦。
粟裕没有让毛泽东失望。 1945年6月,粟裕连续三次获得天目山大捷,顺利报皖南事变之箭。 这是一次从游击战变成大兵团正规战的熟练的大演习。 毛泽东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怀着非常远见向在场的周恩来等人表示:“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6年10月,毛泽东将华东战区方面军的战斗指挥权交给粟裕,负责军队最核心的事务——战争。 这是毛泽东用人单位的创举。
在战争年代,选择战术区的领导人,首先是选择军事指挥,然后是战区司令。 粟裕也成了这样适时的军事司令。 之后的事实表明毛泽东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富有远见。
相反,蒋介石把淮海战役的战斗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黄埔门生刘峙。 刘峙,被称为福将,成为国民党五虎大将,虽然没有什么有名的战功,但晋升了。 有这么重要的细节。 战役一开始,国民党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 徐州总司令刘峙在海州开了几个盐号,所以把这个军事秘密告诉了经纪人。 这个消息传遍全城的时候,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还躲在鼓里。 之后,他感慨地说。 “刘帅如此爱惜金钱,泄露军事秘密,不败是无可奈何的!
胜负天秤在战斗决战之前,早就倾斜了。
关于战争的过程,有名的军事记者贾永先生曾经用传神的笔作了以下描绘。
【11月16日,中央军事委员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员会,小平同志为总前委员会书记。
11月22日,小淮海激战持续12天,兵力12万人的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黄百韬陆战队战败自杀。 刘峙可能已经意识到不是粟裕的对手了。 蒋介石叫来前期调往东北战场的徐州毁总副司令官杜聿明回到徐蚌主持战争。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一举包围声援徐州的黄维兵团,粟裕下令华东野战军包围试图救出黄维的杜聿明部队。
据此,被包围的两个国民党军黄维12兵团为蒋介石嫡流部队,兵力12万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就在这个兵团。 另外,杜聚明集团已达30万人,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也是蒋介石依赖的部队。
一下子包围了2支美国装备的精锐部队,显然一口吃不下。 前委员会决定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集中兵力吃黄维兵团,然后隔着杜聿明集团看蚌埠北援的敌人。
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和华野部分对黄维兵团发动全线攻击。 12月15日,拒绝投降的黄维与兵团副司令吴绍周一起被俘,另一名副司令胡琏乘坐装甲车逃出。 歼灭12万人的黄维兵团,在短短不到10天内,蒋介石将(/k0 ) )投给黄维的亲笔之手落入解放军之手。
快轮到粟裕死夹在中间的杜聿明集团了。 12月1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促使杜聿明等国投降的书》。 雨和雪交织在一起,又冷又冻。 陈庄、青龙集地区不过方圆数十公里,成为杜聿明集团人间地狱。 】
动笔到此,淮海战役已经大局初定。
今天,硝烟早已烟消云散,但镐战的热气依然让我们回味无穷。
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大部队的联合作战。 这样的联合作战以前很少见。 为了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毛泽东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员会。 毛泽东确定,在战局紧急情况下,总前委员会可以不报告就直接做出决定。 也就是说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用人不疑,人不疑。 之后,毛泽东每次大战都指示独立处理。 不要不请示桌子就拒绝专职,任何事情都不要请示。 粟裕没有让毛泽东失望。 其出色的业绩极大地安慰了毛泽东。 后来在淮海战役中粟裕说帮了一把。
淮海战役战略层面的指挥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各纵队闪耀如群星的战将们。 他们严格按照上级首长的具体作战计划,认真完成既定目标,在战争中经常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电视专题片《回顾延安》中有这样精彩的一段。
【抗大抗大(现国防大学前身),抗越大越大。 抵制学校经营十年,培养出的十多万优秀干部,像十万粒火种一样点燃了大江南北燎原的烈火。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予军衔,6位元帅、8位大将、26位大将、49位中将、129位少将从事过抗大业务和学习。 直接参加淮海战役的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八纵司令兼政委王建安等多位猛将,都曾大学毕业。 】
对此,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志刚评价说,战场上的竞争始终是人的竞争。 延安时期培养的许多党执政军队骨干,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总结党在这一时期的优良以前就流传下来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的清洁担当的新时期干部队伍。
战斗如云,如手臂,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千里之外取胜的坚强依靠。
年8月17日至19日,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与会者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电影《回顾延安》,该片受到与会领导人的热烈好评。 这部电影从强调党的七大历史贡献、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事业的角度出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出这个历史命题,为新时期我军党的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 淮海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赫赫胜果以事实胜于雄辩的风采回答了这一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几乎全军复没。 蒋介石写道,无奈之下,他在冬天喝凉水,在雪夜过断桥后,黯然退役。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大闭幕后短短的三年零七个月和二十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标志着全党的思想高度统一。 延安整风和整体训练的完成,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全党、全军高度团结,上下军民团结在一起,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势。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黄克功和张灵甫,同样有过下枪林弹雨的经历,同样是情投意合杀人,黄克功最后被判处死刑。 接着,张灵甫在短短一年内复职担任官职,掌权后继续带兵。 肖璧和孔祥熙,前者担任过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副局长,后者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 同样是贪污腐败,1933年参加革命,留下90多处伤疤的肖玉璧侵吞公款3050元边区货币,被处以极刑,但筹集了巨额金钱的孔祥熙依然掌权发财。 两个政党,两种纪律,两种作风,决定了两个方向。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总结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光靠情报业不如中共,真是讽刺。 这样的认识,不会不败!
训练结束的人民军队,军令如山,禁止令出台,官兵一致,将官同心,众志成城,与敌忾心作斗争,成为国民党军在这一角色中的活跃,非常鲜明的靶子。
毛泽东委任华野总司令兼政委重任后,粟裕知道老领导陈毅没有到中央或其他地方高就,而是到中原军区进行后勤,也就是建立中原军区和中原局始终工作,和曾经兵强马壮的华野司令官的地位是不能相比的。 粟裕再次向三毛泽东拒绝,说:“陈毅同志再怎么也不能离开华野。” 毛泽东最后接受了他的建议。 陈毅去中原军区后,原在华野的职务继续保存,粟裕以司令、代政委的职务实际统率华东野战军。 陈老帅一直支持粟裕,也有他的威望,华野中野两主力在淮海决战中的和谐与合作,近乎完美。
可悲的是,淮海战役一开始,围绕国民党最高司令部的决定展开了争执。 最重要的是在蒋介石和新桂系的白崇禧之间展开,蒋、白之争严重影响了国民党最高司令部的准备和指挥,促成了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的失利。 战役期间,白崇禧不仅拒绝统一指挥中原地区的部队,还在武汉静观国共两党在淮海地区决战,暗中制约蒋介石从华中地区出兵增援淮海战场。 白崇禧利用蒋介石嫡流部队在淮海战场的溃败,为桂系李宗仁能代渔翁得利,做了下野蒋介石的打算。 别这样,国民党不会输的!
可以从双方在淮海战斗的战场指挥系统进行判决。 人民解放军方面成立了总前委员会,人民解放军中最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刘伯承、陈毅、粟裕等都在其中,指挥系统强大,战斗战略措施整合有力,各方面合作巨大,关键,起了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国军方面指挥系统效率低下、无力,协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各部分始终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失败的命运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细节。 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宋时轮在参加黄百韬兵团围歼时,负责阻止前来增援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 战斗艰苦,部队伤亡惨重,但是如果没有上级首长的命令,他们一步也没有退出战场。 中野76团3团在战斗中一边战斗一边重组,最后只剩下辅导员和9班长等17名伤员,依然组成了两个突击队,攻占了敌军最后的堡垒群。 中野6纵襄阳营1连3排战后,只剩下3名士兵。 真的是为了胜利,一切都只实现了胜利。 这样的例子在淮海战役中很常见。
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战场指挥与配合非常有问题,向东救援的邱李两兵团作战未尽全力,其救援军队的尾部紧靠徐州,不敢大胆全力向东进攻。 由于从蚌埠向北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也没有全力向北进攻,国军的救援战术无法齐心协力。 黄百韬兵团被碾庄圩包围歼灭,黄维兵团被双堆集包围,杜聚明集团被青龙集、陈官庄包围… … 1948年12月初的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全线失去紧急关头,各兵团都被冻僵殴打。 电台上到处都是友军看在党的份上,要求早日伸出手来拉兄弟的手,但友军并没有怯懦地落后,而是齐心自卫,打好自己的小九九。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败呢!
1月10日,淮海战役这一史诗级的决战,已经迎来了70周年。 重生这场战斗,是无数军事家和军事史研究者的事件,对我们每一个军人来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纪念这场战斗的伟大胜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聚焦当前军队巩固军队振兴的征兵、战争准备,加强战术思维,提高联合作战水平,固然非常必要,但坚决坚守核心,坚定党的领导,坚决服从命令,更为重要。
消除和平积弊,强化前线意识,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时代,所有共和国军人的神圣使命。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平台国防大学】
本文:《“淮海战役: 一场胜负早定的战术对决”》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