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 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0
  • 快审网站:0
  • 待审网站:3
  • 文章:1161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发布日期:2021-05-30 21:18:02 浏览:

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本名焕鼎,字寿铭。 (/S2 ) )/S2 ) )使用笔名、瘦民、漱溟,因漱溟而去世。 生于北京,系原室梁王系,祖籍为元世祖六男忽兄红,故入籍河南开封,清中叶官游遍广西桂林。 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而且他是社会改造实践家,为推进乡村建设不遗余力。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 (/S2 ) ) )/S2 ) )主要作品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唯识叙述义》等,现编有8卷本《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为什么要说梁漱溟先生?

不是因为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儒教、现代儒教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也不是因为他只有中学学位,就被蔡元培聘为北大哲学教授; 不是因为他出身名门,父亲梁济为了国家殉教而震惊天下。

因为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罕见的知行合一的思想者,忠于社会的愿望力远远超过同辈; (/S2 ) ) (/S2 ) ),因为他一生都在回答人活着的理由和中国正走向何方这两个问题,并给出最迫切的答案。 而且,因为他在与最高领导人发生冲突被打入历史冷宫时,执着于三军获得帅权,匹夫不得志的士大夫精神。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他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学者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出生于世世代代诗礼仁宦家庭,年轻时受父亲梁济(巨川)的影响。 青年时代再次有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热衷于社会主义,写了《社会主义精粹言》的小册子,推动了私有财产制的废除。 从二十岁开始埋头于佛学研究,多次自杀,经过几年的沉潜反省,重新兴起了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转向儒学。 梁漱溟说:“我一生致力于华夏民族社会,并希望自己成为被社会永久信任的个体。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 上了四所小学,学了abcd; 虽然只有中学毕业证书,但在蔡元培请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的城市出生长大,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和中国流传以前的文化研究,是有名的新儒家学者,但不忘佛家生活… … 一生不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的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 第二个是中国的问题,也就是中国要去哪里?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作为大众眼中特殊的存在——梁漱溟,曾经有怎样的挣扎、痛苦、或者冷静、豁达,曾经给与家人怎样的慈爱和要求? 梁的两个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在退休后,花了20年的时间重新研究父亲,接近了父亲。 对于父亲留给世界的大量作文案和思想财富,兄弟们说自己能做的就是收集整理先父留下的各种文案资料,增加一些经典的东西,留给网友作为比较。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是什么样的人? 学者、哲学家、思想家、活动家、政治家、众多名人,哪个才是真正的梁漱溟? 这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界人士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以梁漱溟为对象的专业书籍超过了数十种。

但是梁漱溟在晚年说,人有今生、前生、来世,我的前生是僧人。 这个说法梁漱溟没对家人说过,也几乎没提到朋友。

1912年,他19岁时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京津支部成为革命家,之后成为《民国报》的外勤记者,奔走于国会,研究西方政治体制在中国的应用。 但是,在同一时期,他曾两次因人生问题而自杀,拒绝结婚,努力学习,沉迷佛学,一度想出家为僧。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他之后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说。

1916年,当时的内阁司法部担任秘书期间,梁曾度过杜门研佛的三年。 父亲很早就考虑过这些人生问题,后来他给我讲了佛教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刺痛了他的心。 他也是一个一见别人穷就受不了的人,后来的信佛其实也是为了处理这个问题。 梁漱溟的次子梁培恕回忆道。 梁漱溟一生都不坐人力车,据他自己说,年轻时遇到老人拉人力车,心疼得受不了。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之后的一年里,由于印度哲学的研究,蔡元培被邀请到北大,初中毕业后荣登大学教授席。 在北大的七年里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专业书籍,1919年《印度哲学概论》问世,之后的两年里出版了《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一度再版了八次。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信佛的梁漱溟也有自己的规则,但他不做礼佛行动,不去寺庙烧香,不拜佛,在自我修养上很下功夫。 长子培宽说,随后抗战时,梁漱溟带着学生深入前线。 他写信给梁培宽时说,人不怕苦,不怕死。 实践这个实践。

尽管对佛学的深入研究,但在1918年父亲梁济沈潭自杀后,梁漱溟开始折入儒学,同样非常高兴。 我告诉培恕老师佛学只会造福少数人,孔子的学说是告诉许多人的,他一定是人努力,下功夫就行了。 培恕说,这功夫也是修身,也就是他自己总结的人生第三种态度——礼貌。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多年来,梁漱溟被誉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92岁的时候,国外有报纸说他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我给他读了报纸。 他听完后摇了摇头。 恐怕我不赞成这样的称呼。 梁培宽说,他的父亲梁漱溟很少承认别人给他起的学者、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称号。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溟溟对学生说他与哲学无关。 我不擅长什么是哲学。 我就是这样,不小心进入了哲学之门。 他说自己是问题中的人,不断地生活在问题中。 佛学、儒学和西方理论都是为了处理他的问题。 梁培宽说。 所以山东孔子研究所的人给他发登记表,聘请他做研究所专家的时候,他拒绝了。 “我不是专家。 有人认为我让别人填了。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培宽记忆犹新的是,父亲这样形容自己只有志业,没有职业。 不是选择自己的职业,只是自己想做的事件。 梁漱溟说,从西方功利主义到佛学、儒学,都要处理他自己的思想问题和中国问题。

  

我们接受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 梁培恕笑着说,他拥有别人没有的最大自主权。 用两个最大的字来形容也不为过。 梁培恕说他没有从小学、中学和大学毕业。 因为每次都中途辍学。 因为搬家,有时梁培恕自己不想去学校。 梁培恕奇怪的是,他的父亲梁漱溟对他采取了自然的态度,但后来被说服又去了学校。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培宽想起父亲的时候经常说。 父亲对我完全宽容… … 我在父亲面前完全感觉不到精神上的压力。 他告诉孩子和少年… … 先父认为好的事,明示或含蓄地鼓励。 他不同意的事,我会让你知道他不同意,但决不干涉。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这种教育方法始终是勾结的,梁培宽也记得父亲在学习和成绩上从来没有拜托过兄弟们。 梁培宽考了59分,向父亲展示过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 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我了。 梁培宽说,父亲其实并不是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这样的事件你是知道的,自己的事件应该自己负责。 梁漱溟把他这样的教育做法用在了自己的政治实验上。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17年,梁漱溟担任北大讲师时,完成了他的巨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他说在这个时期,我们看起来不像苍生,表明了入世济人的心。 他把处理中国问题的要点落实到社会改造上,他想出的方法是乡治。

成功说服军阀韩榘后,梁漱溟在河南、山东开始了他的乡村自治实验。

梁培恕说父亲的乡村运动,首先是提法是乡村建设。 的理想是教育全民,创造新文化,改造思想。 梁漱溟认为,来自旧中国的许多弊端,如政治上不走上正轨,是因为旧思想作祟。 改造中国,思想是阻碍,不是枪,也不是政权。 因此,他将农村建设运动的主旨定为八字。 团体组织、科学技术要组织散漫、只顾自己的农民进行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在山东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有很大的特权,他的邹平研究院实际上代行了全县的行政管理职能。 他在推进自己的实验时,除掉了乡、村一级的所有行政机构,在邹平只保存了一个县政府。 实际上,在邹平的农村实验就像梁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现出的无为而治,越来越多的是他在对农村生活者的精神教育上花了心思。 作为当时的特区,邹平县不向省纳税,每年都要从省里得到一点补助,研究院知识分子的工资也来自行政。 梁培恕认为,当时的官阶颜色还很深。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发起的这场运动因抗战而被迫中断。 之后,梁培恕回过邹平几次。 那里的人们至今还记得梁漱溟当时经营学校的样子。 因为宣布穷人的孩子不用付钱就可以上学,所以当时很多农民的孩子也去了学校。 但是,不收学费也引起了后来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 但是,人们在经济上确实发生了变化。 例如,种蚕、种棉花、开展手工业、拥有化工厂和医院。 但是,当地人当初在让大人和老人认字等方面越来越不积极。 他们其实不理解我父亲在做什么。 父亲后来和他说过话。 再过几年也许会有效果。 当时理想主义的成分越来越多。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光发言不行动的梁漱溟,1953年在总路线问题上与毛泽东当面争执,要求毛色好。 之后,他成为了历次比赛的老选手,无论什么运动都要找父亲。 ‘ 文革期间,他和政治上的朋友不怎么来往,但张申府还经常来,父亲也经常去他那里。 梁培宽说。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有一次,培恕和哥哥去爸爸那里,看到房间里挂着裱糊的对联,爸爸在对联里说:“情不自禁。 为文期后世所知”。 上联是写给我们兄弟俩的,他对我们俩的感情不言而喻,但下联的意思是期望他的复制品被后人知道。

文革中梁漱溟没有受到太多迫害,梁培恕说这一切都要靠他自身的修养。 那时,梁培宽和梁培恕已经上班了。 一天中午,梁培宽和梁培恕接到电话,说我们是某中学的红卫兵,要去你家抄房子,请回来。 梁培恕急忙折回。 一到家,院子里满是狼藉,东西都被扔在院子里了。 一进门,被红卫兵拉住,上下打量了梁培恕。 梁培宽后来也回来了。 两兄弟只能站在院子里,看他们烧东西,搜查。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其实也吃了很多苦,但和美国学者艾凯教授谈这一段时,他只说当时有点不高兴,几天我就过去了。 他家被占领的时候,他只能睡在水泥上。 那已经是夏末秋初了,开始变冷,衣服被拿走了,他不得不把洗脸巾系在腰上以免感冒。 在街上也曾拉着梁漱溟陪伴战斗,他也在飞机上,但回来后出汗了。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他也挨过打。 从山东来,查了我父亲认识的人,让他揭发。 我父亲说实话,什么也说不出来。 人家说他不诚实,一巴掌把他的眼镜打在地上。 梁培恕说,关于这件事,他也没有告诉艾凯教授。 其实,他淡忘了这件事。

在梁培恕的记忆中,另一个事件让他记忆深刻。 当时革命群众流行画红色太阳,街上到处都是旭日、大海,前门大街的店都变得通红了。 梁漱溟又去街上买颜料,也一起去外面的墙上画画。 集体挖洞的时候,梁漱溟也积极参加,有一次因为迟到而自责地写在日记里。 这些事件,梁培恕解体,父亲表示赞同。 因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承认并做了的人,所以如果他不接受,他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总是一本正经的梁漱溟在家也不开玩笑,在梁氏兄弟的记忆中,父亲确实很少笑,但他不是个古板的人。

他喜欢和人讨论,也喜欢书法。 但是,他最大的兴趣是思考问题。

梁培宽对此印象深刻。 父亲当时在乡下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起谈论了各自的兴趣爱好。 有人喜欢象棋,也有人喜欢旅行。 问他,他说我的幸福是思考问题。 如果有时间的话,必须考虑问题。 他经常对人说。 我最空闲的时候,其实是我最忙的时候。 你看我坐在那里好像没做什么案子,其实我的思想已经跑得很远了。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有思想而且按照自己的思想行动的人。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为了思考问题,梁漱溟睡不好。 脑子一工作,刹车就不容易了。 之后来北大教书,因为失眠,他也曾向学校提出辞职。 每隔一段时间,梁漱溟都会隐藏起来静静地思考、探究。

梁漱溟花费时间最多的志业在于信息表达和中西文化的鸿沟。 ‘ 为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是我一生的使命。 1942年初,梁漱溟在日军炮火下逃生后给儿子写信。 “我不能死。 我死了,天地就会变色,历史也会改变。 许多发言也遭到过包括熊十力在内的许多人的嘲笑。 但是,追溯到后来者的角度,梁漱溟一生等身大,直到今天,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不能简单断言。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55年7月,梁漱溟开始写《人心与人生》的自序。 梁培恕今年初夏,母子在北海公园旅行。 他对即将写的《人心与人生》用平静而深沉的声音说,如果这本书不写,我的心就不会死。 书完成后,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今天可以死而轻快地离开。”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和毛泽东同岁。 1918年,两人在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老师家初次认识。 当时,梁漱溟是北大哲学系讲师,毛泽东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 20年后,梁漱溟来到延安,16天里和毛泽东谈过好几次,2次通宵。 梁漱溟回忆说:“互相说话很有趣。”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50年1月,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再三邀请下,梁漱溟从重庆来到北京。 毛泽东邀请他回家,开车去接他,招待他吃饭。 因为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说:“我们也都吃素。 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 毛泽东得知他还住在亲戚家时,马上派人安排住在颐和园内的一个小院子里。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在这期间,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关系非常融洽,经常来往,两人之间时而兴高采烈,时而不高兴。 也许是不分上下的朋友关系,让梁漱溟一时忘记,导致了1953年的公案。

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后转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报告,小组讨论时,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

梁漱溟说,在过去近30年的中国革命中,中共依赖农民以乡村为根据地,但进城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也转移到城市,乡村必然空变得空虚。 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工人的生活迅速提高,但乡村农民的生活仍然很艰苦,各地乡下人逃到城市,城市无法接受,也把他们赶了出来,形成了矛盾。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非常不理解。 他在讲话中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艰苦了,要求照顾农民。” 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行仁政的意思吧? 但是要知道,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的是小仁政,迅速发展重工业,打美帝的是大仁政。 不施行大仁政而施行小仁政,是帮助了美国人。 有人实际上摆弄斧头,我们共产党好像搞了几十年农民活动,还不认识农民,开玩笑! 我们今天政权的基础是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个基础不能分裂也不能破坏!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随后几天,会议对梁漱溟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梁漱溟受到了打击。 他的脾气又犯了,不顾一切地要求发言,和毛泽东激烈争吵,直到有人在会场里喊梁漱溟下台! 这场惊险的争吵好不容易才匆匆结束。

随后,毛泽东为梁漱溟的问题定下了基调。 虽然反动,但不是反革命。 必须批评,但也必须给出出路。

30年后,90岁的梁漱溟谈到这件事时意味深长地说。 “当时我态度不好,说话不分场合,让他(毛泽东的事)很为难。 我不应该伤害他的感情。 这是我的错。 他的话和事实有点不符。 正如我的发言中也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理解。 什么也没有。 他去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和毛泽东争吵后,梁漱溟开始深居简出,很少说话。 1956年11月,在欢呼声高涨的情况下,许多朋友认为梁漱溟应该出来说话、吐气,但梁漱溟决定屏住呼吸,旁观一会儿。 结果,在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中,哪位朋友大多戴着右派的帽子,而梁漱溟却侥幸逃脱了。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66年,文革浪潮席卷全国,梁漱溟也难逃一死。 他的房子被抄了,不得不投靠北京鼓楼铸钟厂的两个小破房子,在政治上更是不可思议地戴着右派的帽子。

1972年底,全国发生了林批孔运动。 梁漱溟参加政协学习组织学习了近一个月,一句话也没说。 因此,据说梁漱溟与孔子有着割舍不尽的阶级感情。 梁漱溟终于开口了,他花了两个半日的时间,陈述了自己对林批孔的意见。 他说,我只批评林,不批评洞。 孔批起源于林批,我不知道林彪和孔子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做孔批。 关于林彪批,我认为林彪不能说有政治路线,而是专心政变夺权。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梁漱溟一说出这句话,政协学习小组马上开始批评梁漱溟。 从1974年2月到9月,每6个月分成小组进行批评,之后是2个月的批评大会。 但是,当组织者询问梁漱溟有何感想时,他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三军可以夺帅权,匹夫不能夺志。”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76年,在四人组崩溃、两者都笼罩的气氛中,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表示:“文革失败了。 文革的灾祸是因为治国不依赖法治而依赖人治”。 在这个时候,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还没有开始,梁漱溟的话可以说首先宣传了自己的气势。

“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1978年初,全国第五次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梁漱溟当选为政协常委。 晋升的梁漱溟在这次会议上再次点燃了文革。 当时他85岁。

当时,一些老干部开始在个人场合否定文革,对两者都表示不同意见,但公开否定文革的还没有,梁漱溟是第一个。

10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梁漱溟担任宪法撰改委员会委员,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988年6月23日,95岁的梁先生坦然离开人世。 有人哀叹说,入世的知识分子不容易保持自己的心平静。 他会尖叫,愤怒,悲伤,痛苦。 它常常伤害他们的身心,影响他们的个人生活,使他们短命。 像梁漱溟一样,一生笔直地走着,却能活到95岁的高龄,不得不说是生存的奇迹。

本文:《“梁漱溟: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