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 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0
  • 快审网站:0
  • 待审网站:3
  • 文章:1148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发布日期:2021-05-29 23:12:01 浏览:

中华文明到底有5000多年的历史吗? 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到底只是传说还是实际发生的历史真相? 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和形成的? 经过了怎样的迅速发展过程? 这是关系到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如何处理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 认为考古发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为此启动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快速发展的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勘探项目)重大科研项目,以考古学调查发掘为首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为中华文明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证实了中华文明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事实,从根本上消除了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的质疑。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文明是什么? 评价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与评价中华大地各地区文明形成时期和中华文明历史如何悠久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直接相关。

评价目前西方学术界流行的文明是否形成的标志有冶金术、文案、城市的出现三个要素。 这是根据西亚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文明总结出来的。 但是,世界上并非如此,也有具备三个要素的文明。 例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作为文明社会而闻名,其优势非常鲜明,但这个文明没有制造和采用金属器皿,也没有冶金术。 灿烂的印加文明也是没有复制品的文明。 可以看出,这三个要素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的迅速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料和系统的认知都不足,中国学者话语权少,其学术意见也经常被西方学术界忽视。 中华文明勘探工程基于对中国各地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经过多学科的共同攻关研究,认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提出了评价符合中华文明特质的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的标准。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第一,生产力迅速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 在农业明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同时一些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如琢磨、鬈漆、高级陶器的制作、冶金等)。

第二,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王权显现。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少数社会上层精英垄断社会管理权(如军事指挥权、原始宗教祭祀权),出现最高统治者国王,形成严格的遵守社会等级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规范的礼制。 贵族、当权者控制盐、铜等重要经济资源和高级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出现了埋葬国王、其他高级当权者阶层的专门墓地和埋葬高级礼仪的大型埋葬。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第三,人口大量增加,集中,出现了都邑性城市,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出现了反映王权的高水平大型建筑、以及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资建设的大规模公共设施。 出现明显的城乡分化。

第四,出现国王管辖地区的政体,以及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具有暴力功能的公共权力国家。 国家的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 战争、刑罚、杀戮等暴力行为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祭祀等礼仪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这些特征包括以地中海和两河流域文明为基础总结的、西方学术界常用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两个文明评价标准,即文案和冶金术。 这种差异证明了中华文明与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不同之处,正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史的迅速发展有着普遍和特殊的方面。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 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证实了良渚古城的年代距今5100年至4300年,良渚先人在5000多年前进入文明社会。

在良渚城址北侧靠近丘陵的地带,建设了由多个水库组成的规模大、结构完善的水利系统。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早防洪水库的系统。 这充分说明位于良渚社会最上层的阶层具有高度的规划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照片为良渚古城周边大型水利工程的勘察挖掘现场(资料照片)。 本公司向中国文物报社提供照片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发达的农业。 良渚文化时期的长江下游地区农业已经很发达了。 在良渚附近的茅山遗迹中,发现了大面积的水田,也发现了牛的足迹。 良渚文化遗址上多次出现土木柄石锄·巴萨米,证明了当时牛耕已经很普遍,犁耕稻作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快速发展。 在良渚古城内高台的高楼附近,还发现堆积了数万斤碳化稻谷,鉴定出这些稻谷是人工栽培稻。 这一点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良渚发达的稻作农业是良渚文明繁荣的重要经济基础。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手工业分工精细,技术发达,高端手工业受当权者控制,被垄断。 良渚文化的手工业技术已经比较发达,趋于专业化,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织、绢麻纺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特别是在良渚古城内的城市发现了制玉的手工业工作室,出土了各种玉器,数量多,品种丰富,雕刻精美,用透雕和减地浮雕技法对雕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表明了当时玉器制作技术相当高超。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象征神权的玉琮、玉三角、象征军权的玉钿等高级身份的体现物,证明了当时为贵族阶级服务的高端手工业是专业化的。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具备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能力,可以动员组织大量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 良渚古城内城城墙墙基宽40米至60米,墙基底铺石头,石头上堆黄土,这些石头和黄土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工程量非常巨大。 在城堡以北靠近丘陵的地带,建设了由多个水库组成的大规模、结构完善的水利系统,有可能兼具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 其中,仅塘山主堤就达到了5000米,高7米。 大规模水库建设的总土方量达到数千万立方米,如果动员1万劳动力,至少需要10年以上。 这充分说明位于良渚社会最上层的当权者阶层具有高度的规划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社会上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内发现了人工堆积的高十几米、面积30万平方米的巨大高台,台上有多座大型高等级建筑物,这应该是市内最高级别的权贵王的住所。 在良渚古城城内的反山和城外的瑶山等地发现了许多建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 这些埋葬不仅规模大,埋葬品种多,包括精巧制作的玉琮、圆形玉璧等祭祀用具和武器玉钿,标志着埋葬主人生前有主持宗教祭祀和军事指挥的权力,此外,时期普通社会成员的埋葬埋葬埋葬品寥寥无几 这种差距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深刻的阶层分化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产生了由国王、官僚、富贵阶层组成的统治阶级和广大老百姓组成的被统治阶级,人类有由平等走向分化,社会由简单走向复杂的趋势,这使得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形成了稳定的地域政治体制。 除良渚古城外,太湖南东岸的长江下游地区还分布着兴化蒋庄、常州寺脚、昆山赵陵山、上海福泉山等良渚文化大型遗迹。 这些遗迹和墓葬规模、陪葬玉器规格和数量均次于良渚古城,但高等级陪葬玉器有着与良渚古城陪葬玉器相同的神章,表明这些地方有着与良渚古城相同的经济模式、宗教信仰和祭祀体系、社会结构和资源筹集模式。 当时,以都(良渚遗迹)为中心,已经形成了由多个子中心、中型村落和小型村落组成的四级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出现了掌握军事指挥权和宗教祭祀权的国王,以及其统治下比较稳定的行政统治区域。 这其实是第一个国家。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战争变成常态。 良渚文化的高级墓地一般用武器玉钹埋葬。 少许坟墓上有被武器砍伤的痕迹,证明暴力和战争已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由此,有理由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以良渚社会为首的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文明社会。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以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存在的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展现了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存在的早期地域国家形态,证实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明得到国际承认。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另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渚文明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是偶然的,而是该地区史前文化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江苏东山村遗址,发现了距今5800年左右的公共墓地。 墓地内发现了数十座坟墓,坟墓的规模和埋葬品种数量相差悬殊。 的坟墓只能容身,随着埋葬一些陶器; 大型坟墓比小型坟墓大数倍,埋葬着玉石制的装饰品、武器和工具,以及几十件陶器。 墓地附近发现了大楼的基础地,可能是当权者的居住地。 东山村遗址的发现表明,距今58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在江苏东山村遗址,发现了距今5800年左右的公共墓地。 这个发现表明,距今58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照片是东山村遗址90号大墓出土的陶器和石铉。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供应图

安徽南部凌家滩遗址,距今5500年至5200年间,是良渚文化的前身——崧泽文化时代的安徽南部中心性遗迹。 在这里发现了由大规模的建筑基础区、大面积的祭祀遗迹区、近千个墓葬组成的墓葬区。 的墓葬品和大型墓葬品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是鲜明的对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墓主人的身体周围埋葬着几十枚武器玉钹,头部附近有多么庞杂美丽的玉饰。 每个大墓中都埋葬着玉人,站着或蹲着,形象逼真。 一些大型墓地埋葬玉龙、玉鸟和玉龟。 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距今5500年至5200年之间的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分化加剧,当权者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和宗教祭祀权,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者,当时的社会即将 此后,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良渚文明。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不仅仅是良渚文明这一个孤证。 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800年左右,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中游等地区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征兆。 距今5300年来,中华大地各地区相继进入地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的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几千年来始终没有中断。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中心和高级墓地,位于西辽河流域,距今5500年至5000年。 考古过程中,在遗迹范围内的40多个山头发现了用石头建造的大型圆形祭坛和方形积石墓,墓内埋葬了玉人、玉鸟、玉龟等美丽的玉器。 在牛河梁遗址群地势最高的第一个地点,发现了沿山脊从低到高呈阶梯状建设的、规模较大、由多层石堆柜台和建筑物组成的大型梯形遗迹。 柜台上残留的石头建筑和出土的各型礼仪活动用的塔形器、筒形器等遗物表明,这里很可能是当时辽西地区红山文明的宗教和礼仪活动中心。 在这个祭台的南侧,发现了神殿的遗迹。 内部有许多泥女神像,体型达到真人的3倍,还发现了龙、熊、鹰等雕像的残块。 这个遗迹很可能是祭祀当时祭祀对象女神的寺院。 在遗址所在的辽西地区,又新发现了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中心性遗迹线索,可能是当时该地区的政治中心。 当时辽河流域出现了掌握宗教祭祀权力的权贵阶层,他们死后埋葬在宗教圣地,埋葬在那里,发现了美丽的玉器,这标志着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出现了等级身份的仪式,社会分化相当严重,达到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 距今6000年至5500年河南西部三门峡市灵宝铸鼎原址群,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面积为数十万至数百万平方米的大、中型村落遗址密集分布。 在该遗迹群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遗迹之一的西坂遗迹的发掘中,发现遗迹周围由十几米宽、几米深的战壕护卫。 遗址中心区是广场,广场附近有几间大型房间,每间室内面积达240平方米,加上周围的配套设施,总面积达500平方米。 房子的地板和墙壁经过加工,非常平整光滑,可能是当时当权者阶级的住所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在战壕外面,发现了公共墓地,其中之一的规模是普通墓地的数倍。 墓的主人是一位年轻男性,身边埋葬着制作得比较精巧的武器玉钹,脚下埋葬着十几件陶器。 这个遗迹群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明显的社会分化实例。 遗迹名叫铸鼎原,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造鼎而得名。 黄帝传说所在地出现了中原地区第一个大型高水平群体密集分布的情况,十分有趣。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距今5500年左右,豫西地区铸鼎元遗址群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河南中部出现了几个大中型村落,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从河南西部转移到河南中部。 近年来发现的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间,是这一时期河南中部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村落遗迹,应该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 双槐树遗址的第一个发现是被三重环战壕包围的大型村落,有整个遗迹面积117万平方米左右的3处公共墓地,墓明显分开。 其中两处墓地有夯土台,另一处墓地四周被沟包围。 在被防空洞包围形成的18000平方米空之间,发现了三排大型建筑,总面积约2400多平方米,建筑基础所在地本身埋有9个约1800平方米的北斗星形状的陶罐。 并且在期的青台遗迹中,也发现了同样的9个北斗星形状的陶罐。 根据双年展遗址的考古发现,距今5500年至5000年间,中原地区社会分化更为严重,成为全国范围内且时期社会分化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是证实中原地区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证据。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长江中游江汉文明的诞生。 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屈家岭文化末期,社会分化也达到了新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天门谭家岭、城河城等多处城址,规模较大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城堡的周围环绕着几十米宽的战壕,城外设有公共墓地,埋葬的规模、埋葬品的数量、种类相差甚远。 男性坟墓的主人一般埋葬着制作精良的武器玉石钿,反映出他们是掌握社会军事指挥权的军事首长,基于手中的权力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黄河下游文明的起源。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继黄河中游地区之后,与淮河流域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发现了距今约4800年左右的公共墓地。 在几个规模较大的坟墓中被埋葬制作出美丽的玉器和彩陶器等,最多的达到近100件。 在墓的主人为男性的大墓中,埋葬着武器的玉钹。 埋葬规模、埋葬品种、数量差异非常大,表明山东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根据上述各地众多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基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华大地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贵贱、贫富分化,集军权、神权和社会管理权于一身的国王相继出现,进入文明阶段。 早期的中华文明实际上是在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发展和形成的巨大文明丛体。 在这个丛体内部,各区域在其文明化的过程中,即从文明起源到形成和早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样局面。 各地区文明在相互竞争、相对独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交流借鉴、一体化的趋势。 在相当于尧禹的时期,这一一体化趋势在中原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原地区这一时期凭借天下居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广泛吸收周围文化先进因素,形成以明尊卑为目的、礼仪礼俗为首要表现形式、以开放包容为重要优势的礼制,成为更加成熟的文明形态,对周围广大地区产生强烈的影响, 对促进周围地区文明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形成发挥了重要意义,成为中华文明主根、主源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总的形成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中华文明的考古学发现充分表明,文明因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因相互借鉴而变得丰富多彩,发展迅速。 东北地区西部的红山文化高级墓葬,和与之差不多的安徽凌家滩遗迹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形状非常相近的玉人、玉龙、玉龟、玉鸟。 左图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人,右图为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 总公司记者汪永基/摄影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根据中华文明的考古学发现,文明的生存必须迅速发展,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有力的支撑。 距今10000年前,我国开始了最初的栽培农业。 北方是粟和粟,南方是稻,奠定了文明起源的基础。 距今8000年左右,农业有了初步的快速发展,制陶、制骨、乃至琢磨等手工业也有了进步,开始出现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的边缘。 但是,社会还没有发生明显的阶层分化。 距今6000年左右,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出现面积10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遗址和规模较大的墓葬,社会开始明显分化,文明化加速。 并且,到了5000年前后,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稍微文明化的地区,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军事指挥权和宗教祭祀权的王权,率先进入了地域文明(古国文明)社会。 纵观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迅速发展的过程,没有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就没有剩余产品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也就没有国家的产生和文明的迅速发展进步。 并且考古发现表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快速发展的本质要求。 距今5800年至5300年间,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花鸟图案为优势的彩陶,曾影响了周围相当广阔的地域,南达长江中游、北当河圈地区、东及黄河下游、西至甘蓝地区,形成了史前时代首次对中原文化周围的辐射。 值得观察的是,东北地区西部的红山文化高级墓葬,以及其大致而言安徽省含山凌家滩遗址的贵族墓葬,都出土了形状非常相近的玉人、玉龙、玉龟、玉鸟。 表明两地的上位阶层之间有某种联系。 良渚文化祭祀用典型玉器外面圆形玉琮和圆环形玉璧发现于华南地区广东石峡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陕北榆林神木石峯遗址。 中华文明在起源和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形成的相互借鉴、兼收并蓄和能力积累,成为其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从此由共同文化的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以前传下来,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王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系主任,中华文明探源项目( 2001年)首席专家。 本文刊登了《求是》年第二期。 】

本文:《“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