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雷锋:青春的面容如此的生动”
阅览雷锋:青春的面容如此的生动
戴明章等
曲折从军路
1959年12月8日,我们接新兵人员到达了辽宁辽阳。12月22日,从四面八方凝聚到这里参加体检的应征青年三五成群,向体检完的人问东问西。其中一大伙人围着一个不太高的小伙子,听他挥舞着小拳头大讲家庭怎样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表示参军是为了保卫祖国,为阶级弟兄报仇等。当他见我凑拢过去后,便靠近我,并用手拉着我的衣襟,死命地纠缠住我,非要我批准他当兵不可。护士告诉我他叫雷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雷锋。
1960年1月2日,初检合格的新兵报到。新兵下了汽车排成两路纵队,雷锋走在最前头。他上身穿黑色皮夹克,左肩系着红绸,胸前挂着一朵很大的大红花,脚穿一双黑色高靿皮鞋,走起路来步伐雄健。特别是他头戴一顶黑皮火车头式的棉帽,额前露出一绺刘海儿,显得稚气又天真。新兵集中的第二天就发了新军装,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为身体条件或者政审缺乏必要的手续,被编入预备队,作为复查的对象。雷锋被列入了复查的对象中。在这些人中,他比任何人都紧张,紧跟着兵役局的余政委一步也不离开,致使老领导无可奈何,只好给他临时选定了一个用场。
当日下午,余政委拉着雷锋进屋对我说:“戴参谋,我给你送来一个小便衣通信员,他老是跟着我不放,非要闹着当兵不可。”就这样,老政委把小雷锋交给我。我看了看雷锋,他首先开口:“戴参谋,已经开晚饭了,走,吃饭去吧,我给您拿碗。”在往食堂去的路上,他紧跟着我,不时地用手拉着我的衣服说:“戴参谋,这回可以明确我当兵了吧?我行,我当过通信员,还在家乡的县委会当过公务员哩……”我侧脸看了他一眼,他两眼不住地盯着我,没再继续说什么。
吃过饭后往回走,遇到新兵营荆营长和教导员李恒基。走在路上我向他俩简短地说了一下晚饭前余政委送来雷锋的情况。李恒基说:“这个娃还怪机灵的哩,你为啥要当兵啊?”雷锋滔滔不绝地讲了一番他的家庭怎么受尽了旧社会的苦难,是共产党解放了他的家乡,他参军就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他巧妙地急转了话题:“我为了要当兵,什么东西都不要了。厂里的李书记不愿让我走,我就找辽阳市兵役局,余政委的家我都去找过,连老政委的家属都很同情我当兵的请求,可是她说了不算。”接着又说,“不然能让我给你们当便衣通信员吗?现在我知道了,你们三位就是接新兵说了算的首长,你们就批准我当兵吧,行不?”后来荆营长用玩笑的口吻说了句:“我们都不同意接你当兵,那如何办?”雷锋一紧张,信以为真,紧接着说:“你们不接我,我自己去,你们带新兵回部队我就跟到部队去。”
自从余政委把雷锋交给了我们之后,他始终和我们朝夕相伴,他的表现常常使我们深受感动。有关雷锋参军的全部报道,一向都提到他身材矮小,才1.54米。因受身体条件影响,他虽然能够参军,却似乎是很勉强。雷锋差点没能参军,这是事实,但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他的身体条件影响。雷锋在从业岗位上表现突出,领导对他很喜欢。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要求当兵的心情多么迫切,他所在厂的书记根本不想让他走,这才是他参军受到阻力的基本原因。
按征兵政策规定,有两条是绝对不得违反的。一个是年龄限制;一个是政审表,盖章不完全不能征。当时的雷锋,只能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经我几次同兵役局联系,他们说:“厂里不给出具政审表,原因是1958年雷锋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李大队长因为此坚决不接受他参军。
像雷锋这样当兵心切,表现好,但应征手续不全的问题,应当怎么处理?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新兵带回部队后,要进行适当时间的检疫隔离和新兵训练。在此期间,一旦发现某个新兵因身体条件或其他政治原因不适合留在部队,允许按照国防部规定,作新兵退回解决。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雷锋带回部队去,万一不行再说。向老团长、荆营长、李教导员报告情况后,我在名册上填进了雷锋。
批准雷锋参军,辽阳市兵役局没提出任何异议。唯有雷锋从业单位弓长岭矿后向兵役局反映,认为在政审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不应该同意雷锋参军。但毕竟接兵部队同兵役局领导信息表达已经决策,而雷锋本人参军又非常坚决。诚然,无论如何说,当时我们确实是未按政策规定接了一名特殊的兵。
为了弥补雷锋参军政审手续不全和补办几名新兵团员的组织关系,我曾到辽阳补办手续。这次在兵役局,他们对我说:“不是你大胆地明确,雷锋这个兵就当不成啦!原来弓长岭矿不出具政审表,并不是因为雷锋没有档案,是因为他们李书记舍不得放他走。”我这才恍然大悟。(选自《走近雷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节。作者是雷锋生前所在团军务参谋。戴明章)
我与雷锋的相知与永别
1958年2月,我从望城县坪塘供销社下放到团山湖农场劳动。雷正兴(雷锋的原名)也从望城县委机关下放到这里接受锻炼。当时,我19岁,雷锋小我两岁,他性格开朗,喜欢看书和唱歌,大家都喜欢他。有一天,雷锋捧着一本书,边走边看,非常入迷。我追上去问:“哎,你看么子书喽,这么好看呀,借我看看好不?”雷锋停下来,说:“你想看就拿去吧。”原来是本《刘胡兰小传》。
打那以后,我们接触更多,雷锋那个藤条箱里装的全是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赵一曼》等等。这些书我几乎全借来看了,每次还书,他都要问我读后感,有时我们也为某些观点发生争执,但争执之后双方都感到特别乐趣。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年的3月13日。这天刚吃完午饭,雷锋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地从衣服里面掏出一本崭新的日记本递给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跑开了。我打开日记本,扉页上有一段这样的话:“王佩玲,你是党的忠实女儿,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芬芳!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请你记住这两句话,在平凡的从业上,祝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我很喜欢这个日记本。傍晚收工时,我问他为什么要送我日记本。他的脸涨红了,然后咧嘴一笑,说:“日记本用来记日记嘛,我每天都记日记,这样不好吗?”
在雷锋的带动下,我也开始记日记了,我们常常交换看日记,他经常指出我日记中的错别字和病句。雷锋越来越亲近我,我也暗暗地喜欢他,我们以姐弟相称,互相鼓励。由于从业需要,雷锋学会了开拖拉机,兴奋之余,他写了一篇《我学会了开拖拉机》的稿子登在《望城报》上。那天,他拿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飞似地跑到我身边,挺神气地说:“王姐,你看,我的文案上报了呢!”然后冲我做了一个鬼脸,转身走了。我将文案看了又看,然后小心剪下来,夹在日记本里,一有空闲就拿出来瞧瞧。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感情也一天天加深,生活上,雷锋像个“大哥哥”,体贴我,照顾我。但是好景不长。农场那时对男女之间的交往看管得很严,场里有人说闲话。当时我想,他们爱如何讲就如何讲吧,我又没做对不起人的事。雷锋比我更单纯,有天,他迷茫地问我:“王姐,我喜欢跟你在一起,关他们什么事呢?”我说,不理就是嘛。
然而,麻烦很快就来了。雷锋学会开拖拉机后,需要一个助手,我向团支部书记毛遂自荐。团支部书记拿不准该不该让我去,便向场长请示。场长狠狠地批评团支书没有看出不良苗头和没有政治眼光,说:“你得给我管严点,男男女女关系太密切,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的!”这事就这样泡汤了。据悉,场长还特地找雷锋谈过话。
在农场劳动了4个月后,我被派到湘潭学习,有人提醒我说,这可能与雷锋和我交往过密有关。一到湘潭,我就抽空给雷锋写信,信的文案无非是从业和学习,也谈一点理想和个体的苦恼,没有半点过分的话。雷锋给我回信也是这样。但是不久,我发现雷锋给我的信被人查看过了,我很气愤,嘱咐他不要再写信了。
学习完了,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农场。但是不久,雷锋调到乡里当通信员去了。1958年11月,雷锋被调往鞍钢。临行前,他特意到农场来与我道别,并安慰我说:“别难过,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的。”那天,他在我住地逗留了一个上午,临走,送给我一张照片。我送给他一个日记本,上面有我一段留言。当时,我不便签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请雷锋给取个名,雷锋想了想,说“就叫‘黄丽’吧,王黄谐音,丽为天生丽质”。
我万没想到,这一天就是我与雷锋的永别日。雷锋去鞍钢后,我也离开了农场,辗转安徽、湖北等10多家地方,与雷锋失去了联系。(选自《雷锋全集》,华文出版社出版,有删节。王佩玲)
他涉世不深,还真有头脑
1956年,雷锋被推荐到湖南省望城县委当公务员,当时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业。由于在安庆乡我们早就认知,所以一见面就感到格外亲热。从那以后,我们在机关里天天见面,关系更加密切了。
他性格活泼,而且有点孩子气,一天到晚总是蹦蹦跳跳的。每天他都是忙这忙那的,这里送茶倒水,那里打扫卫生,还主动兼当通信员和警卫员。从业起来总有一股子止不住的热情、使不完的劲儿。
当时有人问他:“机关生活这样清苦,过得惯不?有什么困难?”雷锋说:“困难我不怕!我这个孤儿,旧社会只有黄连水尽我喝,就是没有尝过甜。如今我们搭帮党和毛主席翻了身,我进了机关能为人民服务,同志们待我比亲人还亲。”
1956年秋天,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扩大会议,会后看电影《白毛女》,我和雷锋挤在一条板凳上。当看到黄世仁指使穆仁智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的悲惨场面时,雷锋突然站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腿杆挺得直直的,像要冲上去似的。
“坐下,坐下!”我见他这么激动,一把按住他。雷锋坐了下来,但眼里仍闪着仇恨的怒火。
看完电影,我们一同走回机关。我有意问他:“刚才你是不是要冲上去拽住黄世仁开斗争会?”雷锋不好意思地笑了。“这部电影拍得真好,演得逼真,把旧社会和地主恶霸的狰狞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勾起了你对过去的回忆,是不是?”“我太恨黄世仁了!”雷锋说,“我的一家和白毛女一家一样,受尽了地主老财的欺压剥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小雷,你过去受的苦,是整个民族、整个阶级的苦。在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同胞,决不只白毛女和你一家。”我一边走,一边鼓励他说:“你还年轻,好好干。革命需要你做的从业还很多很多。”“我懂得了。”雷锋频频点头说,“我一定好好干!”
1958年,“浮夸风”蔓延各地。快秋收时,一位负责同志给我打来三次电话,要我预报试验田的亩产量,我说还未收获,也就没有上报产量。有一天,电话铃又响了,这是第四次来催问:“试验田预报亩产量两万斤,行不行?”
我知道我们书记的性格,是不容许讲假话的。他那时在地委开会,事实上试验田也没有收割,如何可以瞎吹呢?我忙回答:“不行!”
“你们看了报纸没有?不要保守!人家福建‘早稻王’亩产13万斤。”电话里传来声音,“如果县委书记的试验田亩产量低了,能鼓动群众吗?能交得了差吗?”
这时,我也火了:“你们预报你们负责,你们不能瞎报!”雷锋一直坐在电话机旁边,听得一清二楚。吃完晚饭,我往门外走,雷锋问:“老黎,到哪里去?”“找吴社长。”雷锋明白了我的意思,赶紧收拾碗筷,说:“我们一起去。”我们摸黑来到吴社长家,把来电话的事说了一遍。我本来就是“作田汉子”出身,一亩田究竟能产多少粮食,是不用请教别人的。说实话,我是想试探吴社长的态度。吴社长一听,有些气愤地说:“亩产哪能这么高,吹牛皮也不怕吹破皮!”我又说:“老吴,如果电话打到你这里来了,如何办?”吴社长毫不犹豫地说:“我也顶回去!”“我看可以这样回答。”这时,坐在一旁的雷锋插话了,“不收不报,收了再报,收多少报多少,总要实事求是!”“这样回答好!”我和吴社长惊喜地望着小雷,没想到他涉世不深,还真有头脑。我们深深感到:这位充满稚气的小青年,渐渐地成长起来了。(选自《走近雷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节。作者曾任湖南省望城县委组织部干事,与雷锋交往密切。黎国平)
好书速递
《雷锋全集》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所有文案,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赠言等,近20万字。全集收录的日记有162篇,比原出版的《雷锋日记》多35篇;雷锋的讲话,则是从当年留下的录音带上记录并加以整理的;而所有书信和赠言,几乎全是征集自个体。网民通过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并且,本书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点珍贵图片,给网民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史料真实、文案翔实。多个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有些是首次面世。
本书由长时间从事雷锋精神研究的专家邢华琪主持编写,是迄今最完善的雷锋个体文集。参与本书编着的70多位作者包括长时间从事雷锋资料征集、整理、收藏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雷锋生前的战友、同学、同事、领导以及雷锋照片的摄影人等。(华文出版社年出版)
新世纪雷锋丛书
本丛书包括《雷锋的故事》、《雷锋身边的人》、《雷锋传人追踪》、《雷锋战友乔安山》、《雷锋在人间》共5册。关于雷锋,辽宁有着大量的素材积累。丛书作者华东方曾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信息干事,采访后报道过大量雷锋班和雷锋战友的优秀事迹,几十年来与雷锋的首长、战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这套丛书从另一个层面传递和弘扬了雷锋精神,即还原雷锋作一个高尚的普通人的精神实质,并介绍了雷锋战友乔安山及雷锋传人几十年默默无闻追随雷锋的感人事迹。(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走近雷锋》
你知道雷锋苦难的童年生活吗?你知道雷锋上学从业的经历吗?你知道雷锋艰难的从军历程吗?你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吗?你知道雷锋是怎样牺牲的吗?本书作者以当事人和见证者的身份记录了雷锋从一个孤儿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讲述雷锋许多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的经典读物。(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雷锋1940—1962》
本书从新的立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雷锋其实也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他一直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着迷拍照片、发表文案、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该书完善公开了雷锋的300余张照片,其中有多个鲜为世人所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雷锋的19张经典“摆拍”照片背后的故事,雷锋的生活、爱情、学习、从业、做好人好事、去世的细节……
作者师永刚说,选择一个正面得被中国人记忆成某一种符号的人物,是一个冒险。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基于如下考量:雷锋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讲,是一个跳不过去的精神回忆,但是对于英雄人物的过于僵化的推广导致了一点人对于他的拒绝。作者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来为雷锋立传,用新的理念来解读雷锋精神。(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出版)
链接:南来的燕子啊
雷锋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吧,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的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是他们——农场的工人们,
用勤劳的双手,
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南来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惊呆。
不是晴天里响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机在隆隆地开;
不是沟渠里的水能倒流,
而是抽水机在把积水排。
为什么草坪上格外喧腾?
那是饲养员在牧马放牛!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有的是双手拿惯了锄头,
有的是才放下笔杆才放下枪。
他们豪迈地这样说:
这是一所新的国营农场,
也是一所露天工厂,
还是一个培养红透专深人才的学堂。
……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不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1958年于团山湖农场
(选自《雷锋全集》,华文出版社出版)
年2月27日《中国文化报》
本文:《“阅览雷锋:青春的面容如此的生动”》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时寒冰:我们应当怎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