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强:善恶斗争的史诗谈《苦难辉煌》”
金南将军的《苦难的光辉》发行量为130万册,创下了最近出版史上的奇迹。 (/S2 )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奇迹呢?
其实在我看来,毛主席说过:“与天战斗,乐趣无穷; 与地战斗,其乐趣无穷; 与人战斗是快乐的”的概念被展开了。 展开了毛主席《矛盾论》中提到的“矛盾无处不在”的概念。
我们过去谈论党史只有一个立场。 是指我们党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变大。 其中显示的历史主体只有一个。 但是,这本书的历史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蒋介石集团、昭和军事集团四个。 实际上有四大力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竞争,玩游戏。 其实英国、美国集团的力量没有展开。 再加上这个立场,如果能加上德国集团的立场,将会更加丰富和精彩。 所以,这是真正的斗争史! 迄今为止对党史的记载可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诗”。 因为是史诗,所以会很浪漫。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浪漫,而是极其多种多样的变量。 (/S2 ) )在以前流传的教科书记述中,胜利是必然的,正义是必胜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正义不一定必胜,胜利也不一定必然,是无数先烈斗争的,是用无数牺牲换来的。 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历史观实际上正在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历史规律论的否定、挑战性的,充分显示了历史的偶然性。 历史之所以像今天,并不是因为它必然是这样的,而是各种力量的游戏、竞争的结果。
这本书为什么写得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总是在转换思维,建立历史假设。 如果有人活到现在,你会怎么想? 如果现在的身体还活着,你会怎么想? 如果有人在这个团体里会怎么样呢? 如果一个人在另一组会怎么样? 我们过去的历史教材不允许假设“历史没有假设”。 (/S2 ) )其实没有假设的历史一定是味道相同,嚼蜡的。 充满假设的历史才是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实际上是对我们历史学模式的巨大挑战,是对我们历史思维的巨大挑战。
这里说了四个集团,从法则论的立场来看,那都是阴谋集团。 昭和的军事集团当然是阴谋集团,但共产国家不就是这样吗?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看来不就是阴谋集团吗? 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也同样是阴谋集团。 于是,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无数阴谋集团相互竞争。 其中有代表人民的,也有反人民的。 但是,他们互相看着对方,还认为对方是阴谋集团。 (/S2 ) )历史是因为这些大阴谋集团之间的竞争最终形成了它的潮流和轨迹。
杨思远看过《货币战争》后,曾感叹自己以前的政治经济学是徒劳的。 为什么? 因为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的运作上是有规律的,没有什么是阴谋集团在操作的。 但是,看看《货币战争》就知道哪里是什么规律了。 甚至战争进程也可能被阴谋集团控制、设计和安排。 当然,这本书里展开的文案更丰富。 因为在这里让他们浏览的阴谋集团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它们互相竞争。 阴谋集团的下一步是什么? 阴谋集团中有各自的精英在那里操纵、活跃、控制着。
过去,我们为什么不能读《苦难的光辉》这样的书? 因为过去我们是人民史观。 从人民史上来看,没有阴谋集团,也没有精英。 精英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忽视。 但是这本书的写法意味着历史上英雄的作用非常大。 反过来说,人民既受昭和军事集团控制,也受蒋介石集团控制,当然也可以被共产党动员。 人民相对被动,但哪个阴谋集团相对主动? 这就是这本书最深层次震撼人心的地方! 它挑战了我们以前流传下来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挑战了我们一般的历史观,非常生动,确实有还原历史的感觉。
以前说过好几次,历史是什么? 在以前流传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历史观。 也有善恶斗争历史的历史观。 其实这本书客观上反映了善恶斗争的史观。 精英集团中有善的精英集团和恶的精英集团。 如果说阶级的话,昭和的军事集团中有不同的阶级吗? 的普通市民、哪个思乡的妓女、哪个工人、哪个军队的普通士兵,其实都属于无产阶级,但都是由昭和军事集团组织和利用的。 他们有同样的武士道精神,一样不怕死,一样勇敢。 这里是没有反映德国的纳粹士兵,其实他们也有牺牲精神。 为什么像德国这样的小欧洲大陆国家能席卷欧洲? 为什么? 所以,人民可以被这样的思想、那样的思想、这个集团、那个集团组织和利用。 这可能才是历史的事实。
我说了很多让人不高兴的话。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我完全赞成这句话。 但是,也可以加上后半句。 所以会让人们不高兴。 “精英只有精英才是历史前进的方向。 ”这个方向可以是日本昭和军事集团和德国纳粹集团的方向,也可以是把整个日本或者德国带到灭亡之路的毛主席和共产党这样的精英领导的社会主义方向。 所有阴谋集团都用历史规律包装自己。 日本昭和军事集团将自己的理论包装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反对白人统治世界”。 德国军事集团将自己的口号包装为“雅利安种族至上主义”。 蒋介石集团将自己的口号包装为“三民主义”、“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 我们党包装自己的理由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们后来把包装理论看成是真实的历史理论。 这是我们犯的错误。 所以,现在只有回归真正的历史,寻找历史的真相,才能不迷失自己,在今天纷繁的斗争中坚定信心!
人民史观有相信正义必胜的好处; 但是,也有一个缺点。 既然正义获胜,就不需要自己做出很大的努力。 等着就行了。 跟着流程走就行了。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跟着潮流走就行了。 其实人民史观的缺陷就在这里。 如果是精英史观和善恶史观呢? 当我们知道“历史潮流由善恶各种集团主导,它们的斗争和竞争轨迹构成了历史”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自己其实别无选择。 是行善的精英还是作恶的精英。 不是作恶精英骑在人民身上,欺压、剥削、掠夺、奴役人民; 是站在前面领导人民,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正义的社会、美好的社会。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对我们个人提出极高的要求。 如果历史是合力的事,历史是潮流的话,就不需要什么个人修养,也不需要自己有多深刻、多丰富的思想。 在历史对精英起着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当一些精英背叛人民时,历史可以发生重大逆转,我们会认识到自己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人民史观的利益被称为“愚公移山”,“只要我们四万五千同胞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愚公移山,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 可见其利润比较稳固。 但是问题在哪里? 可能是不太在意做法和战略吧。 因为我过分相信“我们聚在一起一定会有办法的”的看法。 实际上,团结在一起,也有可能互相猜疑、摩擦、争夺权利。 而且,那不一定是为了个人利益,也一定是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真理而争夺权利。 在人民史观下,许多人以人民代言人自居,以为自己是人民代言人,相互牵手。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要寻找正确的道路并不容易,要说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正确的语言却是相当困难的事件,要做正确的事更难。
反过来想想,过去的时代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书? 当我们的历史只讨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候,这段历史一定会感觉味道像在嚼蜡,不想看。 因为那不符合事实。 事实是,生活中无数人有无数不同的想法,有各种个性,有各种偶然性; 但是,书写的历史是统一的、必然的、必然的,前进胜利的道路是笔直而广阔的。 这样的历史怎么能相信呢? 所以,这本书在世界观的意义上实际上是卓越的,在我们过去的唯物史观上是卓越的。
其实当我们最后唱《东方红》的时候,想到“遵义会议召开,如果有领导,就会找到正确的道路,从此以后的道路就越来越顺利了”的时候,这个叙述就是精英史观的叙述。 如果找到毛主席,召开遵义会议,然后的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之路,那么少数人的作用是不是太大了? 因此,这种叙述实际上是对精英史观的叙述。 但是,它又把这个胜利包装在必然性的壳里,毛主席说这不过是为其必然性铺平道路的偶然性。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革命也有可能完全失败。 没有其胜利的必然性,毛主席也不是为必然性铺路的偶然性! 读《苦难的光辉》,真的会感受到中国革命的“九死一生”的话。 胜利有偶然性,但失败有必然性。 胜利是可能的,但这个“可能的胜利”非常困难,胜利不是必然的。
有一首歌叫《大海靠舵手航行》。 真正站在舵手的角度思考事情,他发现前面是暗礁的危险地带,在狂涛的巨澜下,航船能否顺利行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是,如果你只是船舱里的涡轮手的话,工作可能会很辛苦,但是给炉里送煤、烧火的事件确实有必然性。
更何况,必然论、宿命论的东西也有可能让我们变得思想上的懒惰。 反正是必然,反正是阶级敌人的统治,反正是阶级斗争,所以什么也不用做,它可以成为思想上的懒惰。 在讨论我们国际共运事业陷入巨大低谷的原因时,当各国共产党解体背叛人民的原因时,我们把原因归咎于敌人太强太狡猾,容易寻找客观原因,容易转嫁责任。
过去,我们真的受历史规律论、历史宿命论的束缚,认为是正确的,但我们知道实际上是教条主义,而且是错误的教条主义。 也就是说,其教义本身有可能是错误的,并不是简单地错误解释和运用了教义。 正确的教条是能够指导人、引导人明辨是非、把握方向的,它是正确的教条。 当然正确的教条也有错误的运用,但它一定很有启发性。
《苦难的光辉》中也描写了“极左”是如何危害革命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从国际共运的历史中,“极左”确实存在。 真的有。 从列宁那里谈“左派幼稚病”。 那不是“极左”吗? 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朋友、不同阶级不联合,而是要求纯洁、纯洁。 所谓的“二十八人半布尔什维克”不是“极左”吗? 今天,一些右翼势力正在攻击我们共产党。 他们的动机和角度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但他们也确实列举了真实的人和事,确实叙述了一些我们应该反省的事情。 应该承认,他们对我们党的批评,局部、部分确实有道理,不能一概视为敌对言论。 否则,我们真的很容易教条僵硬。
我们不仅可以吸取我们党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其实也可以部分吸取这本书展示的日本昭和军事集团活动的经验教训。 那个昭和时代的军事集团中,有个英雄拔了枪干掉了首相,没有打第一枪,但第二枪还会继续打下去。 这改变了日本的历史潮流。 三位首相被杀后,日本完成了军国主义化。 真不容易啊。 如果历史不能读到这个水平的话,对我们来说可以参考的意义就会有限。 毛主席多次要求我们党的干部读《资治通鉴》。 因为其中充满了善与恶的斗争竞争,恶与恶的斗争竞争,当然也充满了善与善的斗争竞争。 为什么善与善之间也有斗争的竞争? 动机都是好的,但是想法不同,看待事物的立场不同,各自的经验和经验不同,所以善与善的力量之间也有斗争。 这才是斗争的历史,变化的历史,真实的历史。 历史绝大多数时候是恶与恶之间的斗争,绝大多数时候是这样,恶与善战斗,善处于被主导地位,主导地位的总是恶与恶战斗,善处于从属地位。
所以,如果读完一本书,里面会有无数的机构,无数的神秘,无数的变化,无数的侧面展示出来,读的就是这样的。 如果读不懂的话,你觉得这本书和我们的现实有什么关系? 我只是觉得很有趣。 而且,也许还没有达到“快乐”的境界。
中国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件。 但是,这个胜利该怎么解释呢? 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吗? 还是用我们中国人的毛泽东思想来解释? 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出现了教条主义者们,出现了书本上讨论生活的教授和专家们,出现了教条主义的老同志们。 他们的角度很好,但脱离现实也极其严重。 主观上他们是好人,但客观上可能会稍微超过坏人。
因此,我感觉这本书确实来得及时!
我们过去的党史教科书中没有这样丰富生动的复制品。 没有可以改变这种思维的历史假设的复制品。 所以,很多人去读党史,读的是那种干枯、味道蜡黄、千篇一律的形象,很悲伤。 我们的党史本来就极其丰富灿烂,可以给人无限多方面的启发,可以激励无数人独立前进,但培养了许多教条主义者,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罪孽。
《苦难的光辉》现在纠正了这个错误。 因为这本教科书不仅是历史教科书,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做法论的教科书,非常生动,非常真实。 因为它意义非凡! [/s2/]
第一所大学网haodaxue,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韩德强:善恶斗争的史诗谈《苦难辉煌》”》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