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网站目录平台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星空网站目录平台的站长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26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95
  • 文章:20255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速递 >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发布日期:2021-06-02 03:51:01 浏览:

  

孟子说,孔子写过《春秋》中的乱臣贼子恐,这突出了历史记载对政治秩序的意义。 但是,孔子自己写春秋就写毛笔,削春秋就削,他却把秉笔直书里的董狐作为良史大加赞扬。 显然,重要的历史事件应该如何被记录下来,在中国文化以前传下来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实践一经历史记录,就会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持续稳定的价值观。 但是,总结古老历史的记述比较简单。 因为历史的记述既然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如何解决历史事物,理解其中构建的集体记忆,确实需要一定的理论勇气。 李红涛和黄顺铭写的《记忆纹理:媒体、创伤与南京大屠杀》一书,以近代以来最具创伤性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为对象,梳理了20世纪40年代至2009年国家公祭日确立期间媒体报道的变迁,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真的‘ 南京大屠杀吗? 因此,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南京大屠杀媒体记述历史的反思,以及从历史中建构价值的可能性探索。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创伤与抗争是当今中国近代史史诗的主调,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客观写照。 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西方列强和日本利用战争,疯狂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从圆明园到治外法权,中国人忍辱奋斗,因此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媒体报道的要点尽是抗日 1949年以后,南京大屠杀的叙事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该书通过分析1949年至1949年《人民日报》南京大屠杀文案的分布,发现到1976年为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案很少。 直到1982年,日本文部省编纂教科书试图否定侵略中国的历史后,《人民日报》重新发掘了南京大屠杀,所以书中在重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中反映了这一转变。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由此可见,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的疯狂举动,引起了中国人的创伤记忆。 其实,1940年以来,日本对中国乃至东亚的侵略伤害最为严重,但经过远东战犯法院的审判,日本政界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的损害认识不足,缺乏真诚的道歉。 因此,日本教科书的事情成为了特别刺激中国人外伤神经的主要原因。 我们从1982年开始建馆立碑编史活动,1985年8月15日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在日本广岛和平集会的启发下,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举行了南京各界人士追悼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仪式,此后纪念活动仍在继续。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1982年,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事直接推动了国内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开展,出版了大量学术书籍和史料集。 其中,《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已陆续出版72卷,收录了行凶者、被害人和第三者约3000万字的资料。

历史记忆需要多样化的玩耍。 在本书的做法论中,作者明确表达了他们所研究的媒体在构建创伤记忆时正负两极的作用。 一个是媒体能够以高度戏剧性的方式表现创伤,另一个是媒体也受到媒体规则和其他条件的限制。 在这种矛盾中,文化创伤在历史上已经定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上的创伤会引起震惊、恐惧等情绪,但这些情绪不是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人们所赋予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概述了1982年以来媒体复制的四个主题。 作为对历史事件的纪念、对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行的反驳、日本各界的反省和忏悔、南京大屠杀的证据。 这样的文案主题突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通过提供当时日军各种暴行的证据,迫使日本放弃篡改历史的尝试。 二是强调中国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内在动机,开创和平的未来。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但是,更重要的是确立有形记忆的场所。 因为制度性记忆场所的缺乏是构建集体记忆困境的重要原因。 中国从国际组织的认定和国家仪式的构建层面开始重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 首先,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根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国家都会举行追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死难者的公祭活动。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年12月13日,习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演说》中指出,历史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妙的狡辩而消失。 并指出,纪念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加强仇恨,而是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吁。 这可以基于四种自信看作是对创伤记忆的超越。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的创伤,也是世界的悲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审查的人类记忆年《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新增的47个项目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有助于提高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知名度。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除了这些制度性的记忆工程之外,其他文艺作品,特别是纪实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祸害。

作为讨论记忆理论的书,不仅在讨论南京大屠杀的媒体报道战略,还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这让人印象深刻。 也就是说,作为创伤记忆,目前的构建方法在受害者的表达,特别是受害者的自主言论上缺少最核心的部分。 作者认为,在为历史作证这一巨大任务面前,证据者和加害者的比重似乎更为突出。 作为受害者,以中国人民为代言人的集体需求,抑制和削弱了受害者的叙事及其主体性。 这样,受害者作为故事核心可能带来的强大象征力也会受到抑制。 所以,体现国家意志,并且从人性的恶劣中挖掘日本人侵略的本质,从个人的受难中探索理解人类的生存困境,可能具有更为传递的效力。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构建南京大屠杀记忆的更普遍的根据。 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仪式上,习大力提倡在近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历经多次战争磨难,更懂得和平的宝贵。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的道路,带领军队行使武力不是人类和平的道路。 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不是对抗而是合作,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这是有发现内在力量的见解。 确实,通过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我们可以解体近代以来的日本军国主义,上升到民族国家体系、亚洲和西方乃至现代的反思上。 这样,南京大屠杀不仅作为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顶点,而且作为民族复兴的原动力,必须为人类的生存和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因为,合作而不是战争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题。

“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从延伸上说,本书对反思如何构建近代中国的叙事模式也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分析近代以来的媒体战略对我们形成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记忆,探索许多历史创作的可能性。

(作者)潘宇,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审查) )。

本文:《“潘宇:历史应该怎么被记忆?”

免责声明:星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