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来到父母的墓前,肃穆、庄重地敬悼”
五一节之际,和谢凤萍等去衡山碑文,归来经韶山,瞻仰伟人故居,来到毛泽东父母墓前参拜,感慨万千。 所以,有了这篇文章,你就有权成为闲笔。
毛泽东全部埋葬在韶山滴水洞一带,只有父母安睡在故居对面的象鼻山。
毛泽东的父母分别于1920年1月23日和1919年10月5日去世,葬在离他老家不到1公里的象鼻山。 墓地左右,种着毛泽东笔下刻有“祭母文”和“祭母灵联”的两块汉白玉石,挂在那里的人们不禁叹息,也能看到一代伟人的高风亮节。
1919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忙于张掖运动时,接到母亲病危的特快专递员的信。 他匆匆回韶山的时候,母亲已经在棺材里住了两天了。 那几天,毛泽东对着昏暗的灯光一直在灵前,含泪写下情义深厚的《母亲祭文》,追念自己的母亲,母亲离开葬礼那天,毛泽东跪在母亲的灵前,含泪朗诵自己写的《母亲祭文》。 现在,隐藏在那棵高大的青松翠竹中间的毛泽东父母墓地里,汉白玉上刻着毛泽东做的两个副祭母灵联和祭母文,让人心泪难忘。 祭奠母文饱含真心,也是毛泽东一生创作众多诗中罕见的四言诗。 记录下那联,游客们吊起来:
《祭祖文》是一首长篇四言诗,其中呜呼吾母,猝死。 寿五十三、七男出生。 七子余三,即东民谿。 其他不孕,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辛苦准备日历。 弯下腰磨蹭,就是为了这个。 在途中,有一段悲伤的历史。 不忍卒书,等待徐温吐。 现在,我想说的只是两端。 一个是盛德,一个是恨偏。 我妈妈很高风,首推博爱。 离得很远,都在上面。 恻满怀慈爱,感动庶汇。 力所能及的地方,本来就是诚实的。 不闲逛,不欺凌。 完全有性癖,一点也不狡猾。 手泽所通过的一切都很整齐。 头脑精密,通情达理。 没什么,东西没有遁形。 洁净的风,传到齐国。 不沾染灰尘,身心表里。 五德荣是它的大端。 配合其人格,就像上面的天空一样。 憎恨偏激的地方,三纲末了。 没有增长志向,有所求则无所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桌。 天空摇摇晃晃地倾斜着,倾斜着一角。 下一代,养育它。 如果不熟,就介于青黄之间。 生病的时候手拉手,伤酸心结肠。 但是,叫孩子们来,各项任务都很好。 又怀孕了,亲爱的。 有老有老,有累。 亲疏,都要追究责任。 如上所述,盛德所辉。 彭凤陈,效果不违背。 招致怨恨,必然会弥补空缺。 沉思在这里,这种心情无法平复。 养育深恩,春晖走向雾霭。 报纸什么时候,精禽之海。 呜吾母亲,母亲终于没有死。 肉体虽隈,灵却千古。 有生之年,报答一切恩情。 出生那天,大家都和亲戚在一起。 要说现在也很长,时间很短。 只是大大咧咧,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家奠,尽此。 在那之后,陈一天天长大。 还飨!
全篇描写了母亲对养育之深的恩情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聚着母慈子孝真诚的情义。 也深深地追忆了他母亲一生对养育之恩,表现出由衷孝敬母亲的心情,更表现出毛泽东面对亲人之死的悲伤心情。 呜呼! 有生之年,报答一切恩情。 充满感情,真挚感人。 坟墓很简朴。 文七妹忠厚贤慧勤劳简朴的人品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成为他人生中第一个引路人。
毛泽东母亲灵联:
病革还需要对孩子无限关怀,弥补一切遗恨;
长生不老的佛教在世上生活找不到慈容。
春风留得很远;
秋雨韶山多泪。
表达了毛泽东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上联生动地描绘了母亲病危时长子不在身边,呼唤儿子,想念儿子,关怀儿子的感人场面,诉说了毛泽东作为长子无法报答母亲恩泽的感慨。 下联表达了母亲一生信仰佛教,却无法永生的无限惋惜,追忆了慈母的形象,以及从此再也看不到母亲声音和笑容的轻柔深情和无尽悲伤的含义。 此外,以春风、春晖为比喻,以春之常磐,歌颂母亲德泽的长居,让儿女永远难忘。 下联用韶山秋雨比喻毛泽东和兄弟们悲伤的眼泪之多,表达了母爱之深和儿子悲伤之无限。 纵观全联,想象力过人,巧思妙想,言辞巧妙,临战,怜悯动人。 妈妈的爱很深,跳在了纸上。
毛泽东父母的墓地,当时只是一个土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保护免遭发掘。 也许是1959年6月25日灰色健身房进入韶山海域,重返韶山的夜晚,故园32年的往事回忆,对父母、亲人的怀念,风雨中奋斗数十年的追忆。 毛主席的房间灯火通明,彻夜写下了有名的诗《去韶山》。 另一个梦想模糊地诅咒着逝川,故园是在32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黑幕高举霸主的鞭子。 为了牺牲许多志向,有勇气告诉日月新的一天。 看到稻菽千重的海浪,到处的英雄都下着夕烟。 他还写了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达韶山的小序。 距离这个地方已经32周年了。
第二天早上,毛泽东走进自己的老家,首先登上了象鼻山。 早上匆匆地走着,也不知道议长从早上就谒见了父母的坟墓,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 为难的时候,沈同处长就在附近发现了松树的树枝,交给了议长。 不献花也不烧香,主席决定在父母的坟墓里竖松枝。 肃然起敬,说:“先人吃苦,子孙享福。” 毛泽东来到父母的墓前,肃然起敬,充满爱意地怀念父母,从对父母的尊敬和怀念中也可以看出来。
当被问到是否要修理这座墓时,他回答说:“不用了。 填个洞就行了。 这个坟墓也还是只修补一点。 流露着一个中国人一贯的道德、爱情的孝悌情怀,体现着他与乡土、人民血肉相连的人生,反映着一个农民儿子朴素的感情和人伦的行为。 直到1978年12月,当地政府根据当地风俗翻修了坟墓。 1989年8月,被韶山管理局再次修缮。 9月,立碑作为墓地的证明。
毛主席从故居出来后,和走到门前热情看望毛主席的同乡的人拍了纪念照。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去韶山小学,看望老师和同学,在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毛主席万岁的呼声中,毛主席非常高兴。 他走到老师和同学之间,亲切地和孩子们说话。 少先队员给毛主席系上红领巾,向毛主席行少先队礼,毛主席被可爱的韶山少年们包围。 人民群众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毛主席和人民热爱人民,与人民分享离别,水乳交融的情景,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关于这次参拜,我想起了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和罗瑞卿说话时说的以下话。 “我们共产党不说迷信,但不能忘记生我者的父母、教导我者的师长。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