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厦门中国的月亮门”
一开始我是从词典里知道厦门的。
我出生在哈尔滨。 哈尔滨有一座有名的建筑物叫北方大厦。 其实只有7层,但在过去,它也是高楼。 模仿莫斯科大学建造的雄伟英俊的哈佛大学主楼,只有12层,在全国已经可以说是摩天大楼了。 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台建成了18层的新大楼,掀起了建设大笨蛋大楼的热潮,10层以下被认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楼。 但北边的大楼永远是大楼,而且是大楼。 虽然只有7层,但里面有黑龙江省的首脑机构,外面有古希腊风格的屋檐高柱,充满气质,不惹怒威势。 七楼怎么样? 天安门不只是三楼吗? 人民大会堂不只是三楼吗? 谁能说那不是比尔? 大楼不高,得看是什么大楼! 从这座罕见的大楼开始,我开始认识厦门这个字。 其他大楼再牛,也不敢叫大楼。 我只听说广州有南方的大楼,那是和我们东北的老爷们一条心,所以无视它,南方的人也要盖大楼吗? 用不了30年。 一定会塌的。
但是,对于这个厦字,哈尔滨人有两种读法。 出生在我们新中国,在红旗下长大的毛泽东思想红小兵,跟着老师和电台,读着假惺惺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北方大厦是什么凶神。 旧社会的糠,看到日本鬼枪的老一辈,大部分读下面的音,听起来像北方大厦是恐怖的东西。 不管怎样,怎么读都有恐惧感。 意思是一样的呢。 但是,我父亲必须对我喊。 他是工人阶级的基层领导人,但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许多事件不熟悉。 包括发音和写字等和文革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他总是强加于文革。 他说我错了,我说老师和收音机都是这么读的,只是假惺惺的。 你有换收音机的能力吗? 他说南方有个叫厦门的城市,这也是这个字。 人们在下面或收音机里读。 而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 夏青,在葛兰读。 这台哈尔滨的收音机,为什么不听中央的呢? 听了父亲的话,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查了《本字典》,知道了真有个叫下门的城市,知道了厦门是多音字。 那一年我大概7岁。
从那以后,厦门就封存在我脑海里,最主要的是拼音考试用的。 我只在厦门这个词里读,因为其他时候,比如高楼、北方大厦、杜甫的安得广厦有上千家,建筑学上的前廊后厦,还有我们哈尔滨人作为家庭仓库使用的小棚厦,都是认真读的。 后来学习地理,得知厦门是有名的港口城市和风景城市,是鹰厦铁路的终点,生产着龙眼和华侨,对厦门的一点感性认识。 在高考复习阶段做过大量的地理习题,但我发明了一些很棒的记忆法。 比如,你怎么能记住厦门产的龙眼和华侨? 龙,是我们中国; 华侨就像我们中国跳出来看外国的眼睛一样。 所以,华侨的人,龙眼,也很快记住了。 以前学过历史,知道厦门是1842年明确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为厦门一定是宝地。 否则,为什么外国人鬼子要强迫在那里通商呢? 中学时代,喜欢郭小川的诗。 在《厦门风姿》中,厦门描绘了满树的花、满街的灯、全世界的大风,赞美厦门为百样仙姿、千样奇景、万种温柔。 郭小川兴奋地说:“就像海底通常的神秘一样。 似乎是龙宫通常闪耀的光辉。 似乎是山林通常的幽美。 就像仙境里通常的明静一样”。 人在纯情少年阶段,特别迷恋这些美丽的辞藻和华丽的铺垫,厦门的形象突然成了刻骨铭心的梦中情人。 我认为厦门人民再怎么感谢郭小川也不为过。 应该在市中心建郭小川公园,立他的雕像和诗碑。 他的《厦门风姿》有多少人爱上了厦门?
但是,我到了30多岁才见到这个恋人。 是上世纪末的事。 与贺雄飞、摩罗、余杰在南方八大城市巡回演讲。 厦门是第六站。 到厦门没几个小时,我就脱口而出了。 厦门是最舒适的地方。 我老了,要来厦门享受幸福! 有各地的美丽。 厦门的舒适之美我无法用笔墨形容。 因为人一舒服就不能创作了。 去厦门大学演讲,去鼓浪屿拜访舒婷,在街上欣赏建筑物,在海边的余杰打手机,竟然收到了来自中华民国的信号… … 清爽、干净、柔软、柔和,夕照的风帆,少女的眼睛,晨风中那条难看的围巾,蓝草间的鹿鸣。 我不喜欢写朱自清徐志摩那样完美的文案。 否则,我会从头到脚赞美厦门。 我不想用淫荡的方法完成厦门的形象。 还是回到道貌岸然的文案学吧。 厦的本字是夏天,华夏的夏天,意思是很大,偏旁后的厦表示大房子。 我们中国是宏伟的大屋中华大厦,厦门是这座大厦的小月亮门。 我想这就是厦门人被人喜爱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本文:《“孔庆东:厦门中国的月亮门”》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