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共产国际的解散,真的如沈志华所说的那么“突然”吗?重访革命史之三十九”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出“建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5月26日,中共中央宣布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至此,共产主义国家结束了其24年的历史。
作为全球性的政治组织,共产国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其终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1941年,斯大林认为共产主义国家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 这一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20日深夜,斯大林向苏联主要党政军队领导人介绍了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谈话。 然后他就共产主义国家的存在说了很大的话。 斯大林说:
一点党(因为美国共产党的事,1940年11月为了适应美国法律,共产主义国家同意美国共产党退出共产主义国家) (从共产主义国家季米特洛夫出来并不是坏事。 相反,各国共产党应该成为完全独立的党,而不是共产主义国家下的支部& hellip & hellip; 不同国家的情况和任务完全不同。 在英国一样,在德国一样,在其他国家也一样。 各国共产党用这种方法巩固的时候,再次恢复那些国际组织。 国际是马克思时代建立的,当时期待着世界革命的发生。 列宁时代的共产主义国家是在同样的形势下建立的。 虽然目前各国本国的任务突出,但各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组织下的支部,这种情况成为了障碍… … 昨天请不要拖着。 应该认真考虑已经形成的新条件… …
他说的新条件是苏联不能应对东西两个方向的作战,必须调整苏联的国家战术。 这也是在抗日统一战线中,必须服从统一战线,不能过分强调独立自主的理由。
到了1942年,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所象征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特别是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苏军向德国发起全面进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是希特勒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在南部战线发起了反击。
那时,苏、美、英多次协商的西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会场长期不开,各自有自己的计算。 结果,德国于1943年3月16日再次占领哈尔科夫,3月18日占领贝尔戈罗德,企图在库尔斯克地区挫败苏军主力部队,夺回战术主动权。 由于这一苏联局势迫切需要英美盟国的协助,欧洲尽快开辟了第二战场,牵制了德军的部分兵力。
到了1943年春天,终于把共产主义国家的解散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内部的实际情况,多次与执委会主要成员发表信息,1943年5月12日,奇米特洛夫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介绍了决议草案。 向共产主义国家各支部提交的草案大体上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 与此同时,决议案被发送给了波利特、毛泽东、泰特、芬兰、杜克洛、怀特劳德(拉丁美洲)、林德洛特(瑞典)等各国的共产党负责人。 同年5月22日向世界宣布了这个决定。
在沈志华口中,他酝酿了这两年的决策,却声称得到了苏联的秘密文件
斯大林突然下令于1943年5月解散第三国际,我们也被称为共产国际。 共产主义解散的时候,连迪米特洛夫都非常吃惊。 斯大林没有事先告诉他,也没有在会议上商量。
这种无稽之谈表明,这个身体不具备研究历史的基本条件,甚至不具备印证资料的能力。
为了证明斯大林是突然的,他创造了时间上的理由,意思是在丘吉尔访美之前,斯大林把解散共产国际作为礼物提前送给了丘吉尔。 查一下《丘吉尔给斯大林的私人绝密信》第159号就知道了,丘吉尔将于5月10日乘船到达大西洋中部,5月12日下一封电报将从华盛顿发往斯大林。 在22日公布之前,丘吉尔已经回到了伦敦。
其实欧洲二战之战没有长久持续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意识形态的障碍,而是英美两国希望延长苏联和德国的战争,使他们的国力更加消耗。
当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积极评价了共产主义国家的解散。 年,美国汉学家周锡瑞等人编辑的《1943 :中国在十字路口》出版后,接受采访,发表了一点当时各国政治家的谈话资料。 他就是这样看到共产主义国家解散的:
在国内,蒋介石最担心的是中共的强大。 他一直在努力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也一直是他的战术。 1943年5月共产主义国家解散后,他从那里看到了新的希望,马上开始计划用10支军队的力量进攻陕北,击退中国共产党部队。 但是他最终改变了主意,把中共割据问题看成是对地方中央的反抗,主张中共问题用政治而不是武力来处理。 与此同时,美国也注意到蒋介石没有全力抗日,而是过分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这也是中美关系的矛盾之一。 开罗会议之前,蒋介石想见罗斯福。 他认为美国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内的作用,想告诉罗斯福只有国民党真正抗日,处理中国共产党问题是不可缺少的。 蒋介石以为能说服罗斯福,但最终没有成功。 罗斯福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也在抗日中发挥了作用。 开罗会议后,美方决定向延安派遣调查团,蒋介石不得不同意。 结果,该调查团和外国记者对中共的印象普遍较好。
关于斯大林的作用,他说:
之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会面。 他们把斯大林和蒋介石作为目标。 斯大林是个有头脑的战术家,他特别了解全球作战的战术,认为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同盟国在缅甸、太平洋、地中海以及计划中的法国北部战役之间存在冲突。 但是,蒋介石往往从视野狭窄、狭隘的中国视角提出要求,无法制定全球化的战术计划。 更重要的是,开罗会议之后举行了德黑兰会议。 斯大林在会议上表示,如果打败德国,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这样,美方就可以不依靠蒋介石,而依靠苏联打日本。
换言之,在全球战术的讨价还价中,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是英美苏三大国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尽快结束战争,在战后秩序的整顿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是他们游戏的重点。
但是,蒋介石把解散共产国家看成是一个大喜讯,所以沈志华他们也必须把它吹得更大。
蒋介石官邸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1943年5月27日日记中说:
下午,在军委党政军联席会议上,讨论第三国际解散后本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有人主张解散共产党,允许共产党员个别参加国民党,也有人主张统一军令政令,承认共产党。 由于发言矛盾,意见不一致。 结果,何总长召集了小组会议进行讨论。
另外,根据6月17日的日记:
下午,党政军联席会议讨论了西北考察团的问题。 这是在第三国际解散后,根据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向委员会报告的。 业务上许可的事件来了,该事件分为甲、乙、丙三部分。 项a消灭中共军政权的道路,以中共交出军政权为前提是允许的。 乙项,目前必须采取措施,政治仍然是宽大政策。 在重庆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商谈,派往延安视察,宣讲中央意向,在军事上维持现状。 丙、本党发布文告问题,讨论结果,钱主慎重,目前无需去延安。
随后,唐纵和评论道:
此前国民党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国家的傀儡,但现在共产主义国家解散,中国共产党失去支持,正是导致叛乱的好时期。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势力和意志的评价有不少失误,这是事实。 再者,从国民党本身来看,国际看法也不好,特别是美国人经常批评它。
从中共方面来看,共产主义国家的解散对中共的影响不大。 这可以从思想影响组织对军事影响的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讨论10年内战后期中共的领导路线问题。 其本质是探讨共产国际通过远程指挥犯下的路线错误,扫除共产国际对党内高层的思想影响。 特别是通过1942年的整风运动,党内高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高潮,王明回国后,再次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姿态凌驾于中央的各种表现进行了斗争。 可以说以简单贯彻苏联教义为特征的思想方法在党内高层逐渐变小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共产党员曾经以苏联为榜样,当时不仅是共产主义国家的直接指示,所有从苏联来留学的身体都受到了特殊的礼遇,以为他们取经了。 但数十万共产党员的热血不应浪费。 这些土地革命后期惨痛失败留下的教训即使不通过整风运动,真心追求理想的共产党人也会反省。 (/S2 ) )不同的人认知能力、思想水平略有不同。
现在可以看到几位领导的回忆录、年谱,整风运动中高层领导的探讨和批评,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普通干部。 基本上每个人都结合家庭出身、个人经历、党内路线进行探讨,解体了当时最流行的阶级根源。 其实这就是整风运动中被考核干涉阶段的先导。
路线这个说法来自苏联,也是共产国际批判中共的通俗说法,此后中共一直沿用。 整风前毛泽东在1941年4月为《农村调查》写的跋,正式提交的是这次的主题报告。 在此之前,毛泽东为了筹备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着手编辑《六大以来》。 在1941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路线问题,并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同意。
本来不同意这个说法的张闻天首先发言讨论,在中央苏区工作同意毛泽东的推断,确定当时的路线是错误的。
根据博古的探讨,1932年至1933年的错误,我是第一责任人,也是第一责任人。
还探讨了李维汉、王百姓祥、任弼时等。
其他与会者支持了毛泽东的报告。 这样,月会议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错误正式定性,确定为路线错误。 为了区别瞿秋白的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也为了简便,当时被称为第三次左倾路线。 根据编撰《六大以来》时对相关文件的研究和9月政治局会议的讨论,毛泽东写了两篇重要文稿。 一个是为政治局起草的《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另一个是对三次左倾路线代表性的9个文件的批评,后来被称为“九篇文案”。
整理一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思想依赖,其解散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大。
从组织上看,早期的共产党被认为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基本上通过共产国际的批准确认了其合法性。 当时的党规约也规定党员必须服从国际和本党的所有决议案。 因此,当时米夫可以指定非政治局委员王明担任临时中央,王明去苏联指定团中央书记博古为负责人,整风时王明谴责博古篡权等,都是由于组织程序的制约。 红军开始长征后,如果没有失去电台的联系,毛泽东能否成为军事指挥还不简单。
1942年10月初,季米特洛夫致电中共中央,比较德苏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对苏联援助的冷漠态度、皖南事变后的准备工作和蒋介石破裂的趋势,提出了15个措辞严峻的问题。 当时的米特洛夫不清楚。 中共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唯命是从了。 对于拥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权、军队的大党,共产国际不能像过去去波兰、朝鲜等小党那样,宣布解散,或者任意更换领导人。 另外,此时苏德战争已经开始,共产国际把反法西斯作为第一要务,也不太容易插手中国党的事务。
毛泽东接着说共产主义国家解散后,我们比较自由,批判机会主义,开展整风运动,批判王明路线。 当然,苏联同志的面子还是要照顾的。 胡乔木回忆说,对于共产主义国家这个要素,通常会加以考虑。 所以“改造我们的学习”当时没有发表,一年多后登在了报纸上。
在军事上,共产国际以往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多于实际支持。 (/S2 ) )中央苏区后期的军事指挥失误,虽然也有李德个人的原因,但也与共产主义国家听信王明的偏信夸大红军的实力直接相关,这些过失共产主义国家已经吸取了教训。 例如,之后就不再派遣军事顾问了。
红军到达陕北后,共产国际曾试图用武器援助的方法援助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确立后,斯大林确定蒋介石政府为援助对象,武器装备首要给了国民党。 所以,武器给了资产阶级,书给了无产阶级的牢骚。
到了1943年,抗日根据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快速发展,抗日武装遍布华北,成为了天下三分之一,因此共产国际的解散更不可能在军事上影响中共。
1943年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它的童年,成长为威武雄壮的现代性大党。 通过延安整风,毛泽东的一系列思想成果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建设科学民族的群众文化观念在党内形成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那个时候,它已经站在民族的最前线,成为了推动中国人民前进的精神领袖,它的敌人也是不可否认的。 [/s2/]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