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郭沫若是同志亦是知己从“两个务必”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说起”
两个一定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谁都知道。 两个重要思想和《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鲜为人知。 70年前,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首次在重庆《本日报》上发表,由此引发执政在野党的震荡、国共交战,启发了毛泽东,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甲申三百年祭》的执笔和发表
1943年3月,国民党扔出蒋介石签署的《中国的命运》一书,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国民阅览。 这本书可以说是蒋介石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完全展现国民党的内外政策,而且致力于渲染一个主义、一个党理论,加强国民党永远是中国唯一革命政党的正当性。 并以公平的观点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满族之所以能够征服中国,是明末党派间的摩擦和流寇的横行造成的,三百年的明室在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和满族八旗兵的内外交入侵下,实际上灭亡了。 比喻企图利用现在的手段,中伤和投射中国共产党的影子。
对于国民党卧倒的屎盆子,中共中央迅立刻做出了反应。 除延安发动各种政治宣传攻势外,毛泽东还多次致电中共南方局,要求组织文案回应国民党污蔑,学术驳斥“中国命运”,肃清其流毒。 随后,南方局派出乔冠华找到郭沫若,请求他以纪念明亡300周年为主旨撰写副本进行反击。 交稿后,郭沫若十分重视,花时间搜集资料,整理思路,初稿完成后多次交稿,最终完成约2万字的“甲申三百年祭”。 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亲自审阅文案后,于1944年3月19日(明代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逝世期,明朝亡国之日)看报纸,安排连载4天。 由此,陪都政界学术界和社会引起了一系列震荡。
郭沫若不愧是史学大家。 “甲申三百年祭”一推出,一石激起千浪,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文案用许多有根据的史实来论述死亡的原因,根本在于明室的专制和政治腐败,导致官逼民,外国人乘虚而入。 不是《中国的命运》中所谓的流寇和外国人的侵犯。 历史上,明末皇帝崇祯依靠宦官和轻信专断。 在其统治下,不仅官场混乱,大小官员贪婪,残酷剥削民众,天灾频繁,中原饿了么遍野。 根据《明季北略》卷十二记载,李自成农民军退出北京时,发现皇库旧镇库金、常年使用者为三千七百万粒,每粒五百两刻有永乐字。 朝廷不顾民间的损害,任凭官员悍然引发饥荒,最终将人们置于危险之中,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甲申三百年祭”借用历史真相,巧妙地回应了明亡始于寇之乱的谬论,如何吸取历史教训,从制度上找到执政者反腐的规律,提到了人们面前。
然后,《甲申三百年祭》又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了当时的现实。 从崇祯的专制联想到蒋家的独裁并不容易; 由明末中原的天灾和人祸,联想到一九四二中原大旱; 从腐败猖獗的明末人事管理,联想到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官场。 文案实际上警告着国民党顽固派。 如果不改变简单的做法,多次重复国共合作抗战的道路,继续滑向独裁、分裂、倒退的老路,就会成为历史上的罪人。 《甲申三百年祭》的尖锐反击,自然把国民党当局像曼一样刺向了他的背。 中央日报迅速组成文案,谴责当局,鼓吹战败主义和亡国思想,叫嚣这是错误的。
简言之,这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革除时代弊端的警世文案,必将引起蒋介石的重视和反思,从而以史为镜,改正错误,肃清人事管理,惩治腐败,收回民意 但是,历史不能认为蒋介石没能抓住历史给予的这个机会。
/ S2/]“甲申三百年祭”对毛泽东的启发
“甲申三百年祭”虽然让蒋介石不快,但启发了身处延安的毛泽东,发现了巨大的价值。 史料记载,毛泽东读《甲申三百年祭》,写李自成进京后因骄傲自大和部下腐败最终失败的教训时,兴奋不已,好文案,好文案!
毛泽东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 1943年至1944年间,正值中国共产党整风高潮,党的中高级干部聚集在延安参加整风。 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和创立的重要阶段。 因此,“甲申三百年祭”的出现及其所触及的问题,正好符合他的思维,这体现了作为战术家的毛泽东对历史的敏感洞察和准备不到位,攀登长焦的能力。
一、启发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革命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在《甲申三百年祭》中,郭沫若用许多笔调讲述了李自成的优缺点。 据说其武艺精湛、指挥精湛、治军十分严格,有官兵禁止私藏钱、禁止经镇进入百姓家、除家门外禁止与女性交往等规定。 他历来身体力行,好色,不喝酒,不贪财,义军上传到首都时,依然行军装束。 这样,他吸收民众才能,得到万民的支持,经过多年征战,几次冲破明朝的包围,终于势如燎原,1644年(农历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也绝非偶然。 但是进入首都不久,他就被胜利分心,不听良知,乱政轻视敌人,军纪涣散,领导人生活腐败,宗派内耗日益加剧。 结果,他创立的大顺政权只用了40多天就以悲剧告终。
事实上,毛泽东对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关注始于1926年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讲习所期间。 他在为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时,提到了明末农民起义。 “甲申三百年祭”的系统总结,正好给了毛泽东在思考如何加强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共产党建设,防止骄傲情绪高涨方面一个极好的历史参照,他决定推荐全党学习。 于是他指示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各解放区作为整风文件印制在单行本上学习。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学习与时局”的报告时,特意谈到了让全党学习的他的用心。 我们把郭沫若论的副本印在李自成身上,也是为了给同志们一个教训,呼吁他们不要重复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同年11月,他特地给郭沫若发了一封信。 你的《甲申三百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来看。 (/S2 ) ) (/S2 ) )胜利即是骄傲,大胜更是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吃亏。 为什么不用这样的缺点,值得观察。 / S2// S2// S2// S2 /
由此可见,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重视总结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是基于对中国革命战争性质和社会阶级基础的评价,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除了领导阶级不同外,还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 《甲申三百年祭》不仅启发了他,而且从历史规律性证实了他对中国革命和政党建设进行理论和制度探索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决不李自成的豪气,也有保持冷静、以傲慢为戒、避免焦躁的觉悟。
二、启发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艰巨性的现实思考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遭受了风起云涌的革命高涨和惨痛挫折,多次遭受滑铁卢之苦。 所有这一切,毛泽东都记忆犹新,不断反省。 1944年4月,他在《学习与时局》中深刻指出,我们党在历史上曾几次表现出巨大的自豪,都吃过亏。 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 那时,北伐军抵达武汉,有点同志骄傲,忘了国民党袭击我们,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把这次革命归于失败。 第次是在1930年。 (/S2 ) ) (/S2 ) )红军利用蒋阎大战的条件,赢了一点,但又有一点同志骄傲,认为自己不行。 (/S2 ) ) (/S2 ) )结果犯了建立三条路线的错误,革命的力量也失去了一点。 他还指出,1931年抗日运动中为骄傲而犯的第三次路线错误给革命带来的挫折,以及1938年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为骄傲而犯的第四次右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损失。
毛泽东的这些深刻总结充分证明了骄傲自满对革命事业的巨大危害,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反思历史、从中吸取智慧和教训的革命党。
三、启发了毛泽东对党的前途命运的长远思考
《甲申三百年祭》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一个规律。 一旦胜利,领导层上下都会受益而腐败。 对于农民党员占多数的中共来说,对于如何在政治上改造党,防患于未然,毛泽东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国共产党把建立廉洁政府写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同年10月,毛泽东对边区政府枪毙青年的红军干部黄克功事件发表公开书信,指出共产党和红军,对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普通平民更严格的纪律。 为了大赦,不能教育全党,不能教育红军& hellip & hellip; 1941年,他还亲自编纂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特别加厉行廉政,严惩公务员贪污腐败行为,禁止任何公务员假公济私的行为,共产党员有违法者重治罪等条款
因为“甲申三百年祭”是毛泽东在整风运动文件中列举的绝非偶然,对推进当时的全党整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位老干部回忆说,大部分人都吸取李闯王进京失败的教训,对照自己的思想风格进行检验,同时揭露了腐败堕落的少数人,纯洁了革命队伍。 从那里开始‘ 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继续战斗的道理。 此后,陕甘宁边区相继出台《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从民主法治出发,探索加强廉政建设的途径
到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毛泽东对廉政、从严治党的观点可以说越来越系统化了。 正如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作为我们具体纲领的中国人民现在的要求是什么呢? 其中重要的是惩治贪官污吏,实现廉洁政治。 同年7月,毛泽东又与黄炎培在延安举行了有名的窑洞对。 黄对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摆脱其兴盛的,其亡也忽然提出了对历史周期律的追问,他回答得很清楚。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道路,… … 这条新路是民主主义。 当然,这些理论上的升华与毛泽东从《甲申三百年祭》中得到的启发没有关系。
《甲申三百年祭》有两个重要的影响
应该说,“甲申三百年祭”揭示的历史规律、提出的现实讯问深刻唤醒了毛泽东,启发了毛泽东,使他有了通过历史的镜子嘲弄中共自身的不足和危机,从历史的深度、理论的高度思考中国革命前途、中国共产党命运的紧迫感
1946年以后,蒋介石威胁战后个人的政治威望和军事力量,悍然发动内战,企图在三个月内消灭mie。 但是,战争的迅速发展与愿望相反,短短三年,蒋家就处于天下大势所趋。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比许多人预想的要让毛泽东警惕。 《甲申三百年祭》仿佛是蒋家政权大势所趋的预言,历史的诅咒再次应验。 因此,毛泽东越重视总结李自成失败的教训,面对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全面执政的新形势,他庄严地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傲慢、不急躁的作风,同志们将继续艰苦奋斗
1949年2月,党中央计划离开西柏坡搬到北平,毛泽东告诉周围的员工,我们进入北平不是李自成进入北京,而是他们一进入北京就变了。 我们共产党进入北平,是为了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hellip。 … 教育士兵,必须避免被资产阶级的糖丸卡住。 3月23日进京前夕,毛泽东再次表示,今天是进京抓紧考试的日子,我们大家应该都能通过考试。 请不要折回。 折回的话会失败。
从要求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到务必提出两个进京为补考,不仅体现了毛泽东艰苦党内统治一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勇气,也证实了“甲申三百年祭”给毛泽东带来了启发。 这个在重庆首次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已经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历史和反腐建设历史上的重要文献载入史册,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思想的经典历史见证和有现实价值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实务报告中,避免艰苦奋斗、谦虚、傲慢、廉政等是出现的多频词,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政治建设目标更为突出。 所有这些证明表明,中国共产党决心永远遵循两个重要思想,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本文刊登在《福建党史月刊》年第11期,原标题为“两个必须<; 甲申三百年祭( gt; () ) )。
本文:《“毛泽东和郭沫若是同志亦是知己从“两个务必”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说起”》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学习兴国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星空网站目录平台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五七”干校的历史意义”